小學美術德育教育措施

時間:2022-09-06 08:20:57

導語:小學美術德育教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美術德育教育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傳統道德,還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民族歸屬感,接著從轉變剪紙藝術教學理念、開展剪紙藝術教學活動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小學美術剪紙教育成效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美術;剪紙教學;德育教育

小學美術學科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作為培養學生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手段,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作品感悟力與理解力。剪紙是美術手工教育的一部分,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直觀的形象向小學生展示了中國民間美術制作工藝,能夠培養其民族自信心。小學美術教師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讓小學生多跟民間剪紙作品接觸,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讓他們感受美術剪紙作品中蘊含的藝術性價值,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與感知力,提升德育教育成效,引導學生朝著全面的方向發展。

1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作用

1.1小學美術剪紙教學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育心理研究的創始人是學者劉兆吉,在他的觀點中:“美育心理學能夠通過音樂、美術等的藝術美與大自然美等作為心理教育的手段,激發人們心中的美感,從而更好的欣賞美和創造美,具備辨別美丑的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美術剪紙作品的藝術形象以及內容都會讓審美主體產生愉快的感受,這是小學生對審美理解的需要。1欣賞剪紙作品的時候,學生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熟悉的物品方面,提出非審美性的問題,比如,他們會問:“這個剪紙藝術是在表現什么?剪的像不像?”等。為了減少影響,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剪紙教學,通過正確引導讓學生獲取良好的審美心理體驗,比如,可以在學生欣賞美術剪紙作品的時候給出細節性的提示,以《有趣的剪紙娃娃》為例,其中抓髻娃娃在民俗中有繁衍和生育的職能,在民間有“喜娃”之含義,也是俗稱的“喜花”,像大紅色的色彩、構圖以及畫面的協調性等,讓學生從這些角度去看待這件剪紙作品,在讓學生感受古人“孝道”力量的同時,還能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視知覺。1.2小學美術剪紙教學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傳統道德。教育是為了培養人才,主要是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德育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義務教育開始之前,我國民間的剪紙藝術工作者一般都是普通大眾,文化水平并不是特別高,其創作主題都來源于生活,其構思會受到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影響,通過創作者心靈手巧的表達,把中華文明與傳統道德融入進去,像《孔融讓梨》就表達了“悌”等。美術剪紙的精髓就是傳統的文化與藝術的融合,兩者融合能夠更好的發揮其在弘揚民族美術文化方面的重要價值。在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中融入傳統道德文化,在學生面前展示傳統的含有傳統文化性質的剪紙作品,讓小學生產生道德上的認同感,有利于特色文化的傳承。1.3小學美術剪紙教學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民族歸屬感。傳統文化是國家傳統藝術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多種文化元素的整合,通過了解某個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看到這個國家或者民族悠久的發展歷史。剪紙藝術是我國農耕社會中出現的一種民間藝術,主要是建立在民族的基礎上,跟民俗活動有直接的關系,屬于立體的存在,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通過對小學生剪紙藝術教學,讓學生欣賞富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氣息的剪紙藝術,從小學階段開始培育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歸屬感。

2提升小學美術剪紙教育成效的措施

2.1轉變剪紙藝術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也使得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由接受式教學向探究性教學轉變。對于美術課程的需要,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要有能力將美術與其它學科交叉,并總結出一般的規律來。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美術教師提出的更高的挑戰,要求小學美術教師要與時俱進,使自己的剪紙教學模式不斷豐富和創新,了解美術剪紙技能的前沿動態,選擇形象生動的圖案,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能力。小學美術教師的剪紙教學方法要力求科學合理,知識的構建要自成體系,圍繞某個核心內容開展,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美術剪紙作品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2比如在進行《雪花剪紙教程》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在桌子上的白紙折疊成六角或者八角,呈現出放射狀即可,讓學生用筆畫出圖案,之后剪出來,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剪紙學習積極性。2.2開展剪紙藝術教學活動。美術剪紙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靈動性的思維,還能提升美術素養,更有著無可取代的德育教育功能。具體到剪紙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剪紙進行指導,讓學生用剪刀和紙剪出自己想表達思維造型,讓小學生產生自信心,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美,提升其藝術情懷。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在剪紙教學中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3可以引導學生欣賞那些符合小學生審美需求的剪紙,讓學生對其中的內涵進行解讀。在小學高年級段,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為了提高剪紙教學成效,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對學生美感的培養,積極搭建剪紙作品鑒賞平臺,比如,為學生展示一些民間剪紙的圖片,像婚禮中用到的大紅色的“囍”字,傳統節日中常用的“福”字,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對傳統文化的感性認知中理解剪紙美術、鑒賞美術,從而讓審美培養更接地氣,有效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提升,深入理解中國的文化內涵。

3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中,要明確其德育教育成效,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傳統道德,還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民族歸屬感,要提升小學美術剪紙教學成效,就要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活動,構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

參考文獻

[1]李文貞.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剪紙藝術教學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1):24-26.

[2]周麗娜.情趣興趣為基,實踐創新為主——小學美術教學《剪紙》教學設計案例分析[J].美與時代(中),2016,(11):106-107.

[3]劉欣欣.剪紙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相結合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23.

作者:廖群帶 單位:肇慶市鼎湖區廣利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