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26 03:52:53

導語: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

1當前大學生實踐教學脫離就業需求的主要因素

1.1實踐教學無視就業特點,內容設置缺乏針對性

許多院校已經意識到實踐教學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實踐教學體系設置上過多采用照搬國外或者國內名校的模式和標準,沒有結合本校育人目標、專業特點以及畢業生就業行業特性等因素,實踐教學體系追求完整性,缺乏針對性,結果帶來實踐教學的盲目性,也一定程度上造成結構性就業難的通病。

1.2實踐教學流于表面性,缺乏體系性

教育部對實踐教學的學分、學時均有具體規定,但許多院校教務部門及教學單位缺乏針對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實踐教學安排不具科學性。在教學內容安排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就業需求不能有機銜接,實踐教學各環節間不能很好的形成科學的梯級體系,內容單調、不深入,流于表面,最終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例如校外實踐教學,多是由教師組織學生去企業進行參觀,學生在實踐中走馬觀花,缺乏深入細致地思考和分析的機會,實踐后對實踐過程印象浮淺,實踐效果不理想。

1.3積極性不對等,校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困難

校外實踐教學平臺不僅能夠彌補校內教學資源不足,也是培養應用性、創新性人才的重要依托,且有利于促進高校培養人才質量更好的適應社會就業需求。但校外實踐教學會對企業正常的工作秩序產生影響而導致的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會導致企業商業機密泄露而對企業造成的潛在損失。因此,校外實踐平臺建設過程中呈現出積極性不對等的狀況,企業反應冷淡缺乏積極性,高校方面表現熱情,但難有作為。

1.4師資隊伍少有工程實踐經驗,缺乏實踐性

隨著近年的擴招,教師規模迅速增加,尤其是青年教師大多是剛畢業的研究生,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高校青年教師越來越多,雖然學歷較高,但他們大多是從校門到校門,自身教育經歷主要集中于理論知識學習和學術研究,非常缺乏工程實踐歷練,難以勝任工程實踐教育。當今高校針對教師考核體系引導大部分教師將精力集中于申請課題、、提升職稱,不利于教師個人工程實踐能力再提升,這就造成理論知識、實踐教學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

2就業導向視角下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的嘗試

2.1就業行業分布

廣東海洋大學能源動力工程專業近5年畢業生643人,其中升學深造24人,申請暫緩就業6人,18人不納入就業方案,就業率為97.2%。具體就業行業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近年來,依據就業實際需求,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創新創業教育、校外教學平臺、以及實踐教學過程質量監控進行了一些的改革與探索。

2.2基于就業需求,優化實踐教學系統

為了實現市場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本科學生的就業需求和職業要求的目標,近年我校在長期重視實踐教學建設的基礎上,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建立了分層次、分階段和系統性強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如圖1所示。通過優化實踐教學體系,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銜接,實踐教學各環節間形成梯級體系。實踐教學在幫助、加深學生對理論課程掌握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工程實踐能力、工程意識以及創新創業能力,以滿足就業需求。

2.3基于就業主要方向,細分實踐教學內容

應用型本科院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常常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和方向性。廣東海洋大學立足廣東,培養的畢業生也大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經統計,本專業近5年89.5%的畢業生選擇在珠三角地區就業。根據近年的就業行業情況統計,表1所示,畢業生就業方向大都集中在兩個行業方向,一是船舶、電力及鍋爐、燃氣等行業,二是制冷、空調及工程等行業。為此,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將部分專業實踐課程細分為熱能和制冷兩個大方向。熱能方向設置鍋爐原理與設計課程設計、船舶動力裝置課程設計等實踐課程,而制冷方向設置制冷與空調工程設計課程設計、空氣調節課程設計以及制冷裝置電氣控制技術課程設計等實踐課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修相應方向的專業實踐課程,避免了實踐教學的盲目性,且無需額外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內容滿足主要就業方向需求,也一定程度緩解結構性就業難的通病。

2.4響應就業新形勢,重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

根據社會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生創新、創業能力要求的加強,我校新增綜合素質拓展訓練、創新創業實踐和創業教育實踐課程。同時,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專門制定《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和學科專業競賽項目四種類型。近4年來,以學生組隊,專業教師指導的形式,組建了20多支創新創業實踐團隊,初步形成學生組隊申報、教師指導、學校經費支持的體系,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綜合實踐素質。

2.5基于就業導向,優化校外實踐教學平臺

為破解校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困難這一局面,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向合作企業輸送專業人才;通過學??蛻糍Y源的開發,滿足實踐教學合作企業的市場拓展收益;合理安排實踐教學時間,以降低對企業的負面影響,提升企業合作育人的積極性。經過多年的努力拓展,目前已與東風商用車公司、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武漢新世界制冷工業有限公司、大連冰山集團有限公司等21家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平臺。在此基礎上,企業平臺所涉及的領域相對集中本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熱能和制冷兩個主要就業方向,企業類型或實踐崗位系統覆蓋設備設計、制造、銷售、工程施工、運營管理整個鏈條。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就業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實踐平臺。

2.6基于就業導向,切實提高畢業設計實踐環節質量

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期間學生畢業前的最后學習階段,是學習的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由于某些因素,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曾出現質量下滑趨勢。近年來,針對畢業設計(論文)實踐環節,我們基于就業導向,合理利用專業針對性強的合作企業平臺,依托眾多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做出系列舉措,有效提升了該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時間上,為了更好地解決找工作與研究生復試對畢業設計的沖突,將畢業設計時間前移半個學期。選題上,指導老師下達候選的任務書緊密結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就業需求,避免盲目性。畢業設計(論文)實踐過程中,加強過程管理,將指導過程細分為初期任務布置、中期檢查和答辯驗收三個階段,在此期間要求學生每周至少與指導教師詳細交流一次,強化管控。通過近3年來系列探索性的實踐,明顯感覺近幾屆畢業生能夠較好的對大學期間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進行結構框架梳理,使知識系統化,也提高了調查研究、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制訂設計(試驗)方案等綜合能力,畢業答辯環節所展示成果的質量也明顯提高。

3結語

基于就業導向視角下,通過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和實踐,有利于推進本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本專業學生的成功就業。近年來,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參與實踐創新活動的熱情高漲,每年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校級)、“創業設計大賽”(校級)、“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校級)等各類學生科研項目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各類課外科技競賽中也取得了優秀成績。2015年,獲得“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科技競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根據對近3年畢業生的跟蹤調查,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82%左右的畢業生反映實踐教學對其成功就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作者:張乾熙 賈明生 徐青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培根,許曉東,陳國松.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問題與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1-6.

[2]劉偉,蔡兆麟,黃樹紅,等.構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創新教學體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1:44-47.

[3]龔建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09:111-113.

[4]孟建,劉永啟,劉瑞祥.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3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