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23 03:56:05
導語: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何為旅游行業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是擺在旅游高等教育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引入職業興趣培養、職業生涯設計則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關鍵。認為構建職業能力導向下的實踐教學體系應依據專業適用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同時,以長沙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提出將職業能力植入專業課程,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提升畢業實習效果為核心,改革實踐教學體系、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等具體實施路徑。
關鍵詞:職業能力;實踐教學體系;旅游管理專業;長沙學院
1引言
現代社會和行業發展對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高等教育,尤其是具有行業特色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要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集群對接、人才培養符合企業需求,應緊緊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育人功能。從國外旅游教育實踐來看,旅游業發達的國家如美國、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大都秉承“職業能力教育是一種類別教育,而不是一種層次教育”的理念,在本科層次人才培養上呈現注重職業能力塑造、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共同特點。美國、瑞士的“店校合一”的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等,皆屬于融實習、就業為一體的有效辦學模式。從國內旅游教育研究來看,對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實習、擇業就業問題的探討研究對象以高職高專層次居多,對本科層次實踐教學體系中職業能力的培養的認識還處于相對模糊的狀態。隨著實踐教學在本科教育中地位的強化,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主要集中在加強實習過程管理、實習效果評價及實習模式優化等方面。同時,通過強化實踐教學各個環節,尤其是畢業實習來提升職業能力也逐漸得到學者的關注。旅游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十分突出,行業發展、變化迅猛。具備“善于思考、勤于實踐,長于服務”的職業能力與務實精神是未來旅游業人才發展的方向。相對于其他專業,對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和教學形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職業能力導向下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
隨著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業界和學界對旅游管理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而,構建職業能力導向下的實踐教學體系,既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完善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機制的有益嘗試。目前,許多高校在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脫節、實踐課程類型單一、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安排不合理、校企合作未達到有效互動、學生主體性不夠突出、實習就業環節割裂等現實問題。要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構建職業能力導向下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必須依據專業適用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2.1專業適用性原則。職業能力導向下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遵循適用性原則。一方面適用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為旅游業及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專家+管家”式的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適用于旅游行業發展需要,解決專業發展與行業需求之間存在的困境。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而且有利于充分開發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素養,幫助其完成職業、專業的融合成長,完善自身職業生涯設計,使培養出的人才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真正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職業能力。2.2學生主體性原則。職業能力導向下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根本目標,增強職業能力培養的主動性和目的性。不但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責任意識、敬業和創新精神,而且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該體系以專業課程教育為主線,課外綜合活動為載體,社會實踐為平臺,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把專業素質教育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職業能力。
3職業能力導向下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路徑
3.1將職業能力植入專業課程,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首先,圍繞職業能力培養,優化課程內容。組織專業教師系統研究旅游企業的崗位設置、工作流程和專業能力要求,以企業的工作流程和任務、環境為基礎,將旅游企業管理的工作過程及工作任務嵌入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在課堂上不僅注重理論基礎的夯實,更有意識地在課堂上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職業崗位分析分解能力要素點、概括知識要素點,部分與行業需求結合緊密的課程如《酒店前廳與客房管理》、《酒店餐飲管理》、《導游實務》等課程與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切實保障實踐教學的效果。還可邀請企業參與課程開發,尤其通過校企雙方共同開發一批企業課程,使課程改革與崗位及市場需求互動,不斷融入新知識、新成果。其次,推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大力推行項目教學法、實例教學法、現場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專業核心課程如《酒店前廳與客房管理》、《酒店餐飲管理》、《導游實務》、《旅行社經營管理》、《專業英語》等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利用學校實訓設施,進行實操訓練和情景模擬,還結合實地參觀、項目教學法來全面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以長沙學院為例,依據專業學習結合行業標準的建設思路,專業課程如《酒店管理概論》、《旅行社經營與管理》、《酒店前廳與客房管理》、《酒店餐飲管理》、《導游實務》的實踐教學環節采用實地考察、情境模擬、項目教學、現場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酒店前廳與客房管理》、《酒店餐飲管理》、《導游實務》實操性強的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考核,依據行業標準、操作流程和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進行考試方法的改革,采用以崗位能力操作、管理與策劃技能為主的方法,全面考察學生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的協調發展。在實踐教學項目設計上,通過對實驗項目的調整與優化,使得實驗項目的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所占比例由原來的40%上升到65%,涵蓋旅游管理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訓練。3.2以提升畢業實習效果為核心,改革實踐教學體系。首先,切實提升畢業實習效果。畢業實習是滿足學生、學校、行業三方共同需要的重要環節。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實習是屬于頂崗性質的業務實習。通常,實習企業會分配實習崗位、提供食宿、進行培訓、給予實習指導,以便于學生完成實習任務。通過畢業實習,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到企事業單位參與實踐,是接觸企業全真工作環境和行業發展實際的第一步,也是其進一步鞏固專業知識、強化操作技能、增強管理思維的良機。以長沙學院旅游管理專業2015屆、2016屆、2017屆畢業生為對象,就畢業實習滿意度構成要素、實習效果進行了跟蹤調研,探討了實習整體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實習工作內容及環境滿意程度、實習效果及其對就業的影響等問題,根據統計數據,得出以下結論:(1)實習整體滿意度較高,學生對學校實習管理的滿意程度整體上高于對實習單位管理的滿意程度;自我價值實現與職業發展是評判畢業實習滿意度重要的標尺。(2)大部分學生對實習工作環境、崗位分配安排滿意程度較高,但對實習單位培訓、實習管理人員及職業發展指導滿意程度較低。(3)畢業實習滿意度對就業、擇業有直接的影響。實習滿意度高的同學選擇本行業就業的可能性更大,反之,實習滿意度低的同學選擇本行業就業的可能性較小,甚至避開旅游行業就業。總的來說,通過畢業實習的工作經歷,學生接觸到了旅游行業、直觀地了解到行業用人需求及特點,為職業能力提升打下了基礎。其次,依照職業能力漸進式培養的原則,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依照職業能力漸進式培養的原則,所有實踐環節的時序銜接系統、統籌安排。在大學一年級進行以參觀、走訪知名旅游企業或集團等形式認知性實踐,在大學二年級開展以本地區旅游景區、酒店為主的專業見習,在大學三年級進行頂崗性質的畢業實習綜合實踐,在大學四年級進行就業拓展實習。同時,建立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以學生職業素質與實踐能力為核心,邀請企業全程參與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學校應定期召開實習單位座談會,建立實習單位實習、就業回訪制度,及時傾聽實習單位對學生的要求,反饋學生對實習單位的建議和意見,為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奠定良好的基礎。3.3依托并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師資隊伍建設。首先,依托并深化校企合作是構建職業能力導向下實踐教學體系的資源保障。一方面,應建立校企深度、全面合作機制。主要包括:高校應主動邀請企業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設計、開發與實施;校企雙方共同探討、研究企業、行業需求并將其融入大學課程規劃與開發之中,定期召開旅游專業建設委員會專題會議,邀請旅游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為培養方案提供建議與指導。同時,邀請旅游企業高管理人員在每年新生入學后舉行職業生涯設計專題報告會、定期開展提升職業能力的講座、座談;建立溝通平臺,及時咨詢和反饋準確可靠的用人市場信息給學生,從而便于學生的職業決策和專業素質養成。另一方面,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遴選行業內知名度高、管理規范的旅游企業或集團作為實習單位;采用校園宣講會、企業管理人員講座、企業參觀等多種形式進行實習單位的介紹或宣傳,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與知名旅游企業實行管理培訓生計劃,使學生其在入校之初就加深對該實習單位的了解、認識,真正實現校企共同培養的目標,切實發揮校內實訓仿真環境、企業工作真實環境、社會綜合實踐環境的培養作用,為完善學生職業能力提供良好的平臺。其次,師資隊伍是構建職業能力導向下旅游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人才保障。旅游管理教育都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要求教師在掌握大量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應制定各層次的教師培訓計劃,強化教師專業資格、任職經歷培養的措施;鼓勵教師以各種形式積累行業實踐經驗,如參加行業資格考試和培訓、參與行業管理等社會活動;同時積極參與旅游企業的管理和運作,利用實習基地的資源,收集企業運營實際情況,了解就業崗位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及對畢業生的反饋,促進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的更新。以長沙學院為例,校企共同培養專業教師成效顯著,形成了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專業教師26人,“雙師型”教師18人,占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任課教師的69.23%;有豐富行業經歷、參與行業管理、獲得旅游行業職業資格認證的專任教師比例為42%。同時,聘請旅游企業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定期到校內講課,對學生進行從事經營活動所需技能的教學或講座,將企業發展中的部分課題作為項目邀請學生參與,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用人單位的需要和要求,樹立職業意識和責任感,明確能力培養和職業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余昌國,曾國軍.旅游管理學科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J].旅游學刊,2016,31(10):18-19.
[2]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學的比較研究[J].旅游學刊(人力資源與教育教學特刊),2004,20(7):31-36.
[3]王崢.基于OBE模式的本科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1):225-226+228.
[4]王斐斐,董志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2):52-56.
[5]關俊利,呂觀盛.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全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思考[J].旅游論壇,2011,(06):133-136.
[6]張僑,盛頤.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瓊州學院學報,2016,(03):124-128.
作者:龔敏 單位: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鄉村小學教師音樂教育培養研究
- 下一篇:小學科學的實踐教學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