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討

時間:2022-06-18 03:07:29

導語: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討

摘要:對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梳理,針對問題給出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的路徑:一要有明確的評價目標;二要有多元的評價主體;三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及標準;四要建立有效的評價反饋改進機制。

關鍵詞: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正處在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階段,在國內尚未找到較為成熟完善且適用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借鑒,各種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創新一直在不斷深入,但是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仍然普遍存在形式化、單一化、應用效果不明顯的問題。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推動實踐教學規范化、制度化和特色化建設。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評價目標不明確。為什么要評價,評價的目的是什么,有些學校對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目標不明確。在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考核上,一般會通過抽查、巡視、驗收等手段給出評價結果,對學生的能力評價不全面,沒有評價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綜合應用能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是否合拍,是否適用社會發展。由于評價目標不明確,導致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差,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起不到促進作用。2.評價主體缺少多元性。有些學校實踐教學活動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是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教學單位或實踐單位。很少會采納學生家長、畢業生、用人單位等相關利益主體的評價意見。由于評價主體缺少多元性,導致評價結果不全面、不科學。3.評價標準不科學。有些學校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不明確,有的可操作性不強,有的評價標準不具體,有的與生產實際要求相脫節。由于評價標準不科學,導致評價指標形同虛設,不能充分發揮評價體系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診斷和激勵作用,不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4.評價結果反饋機制不健全。有些學校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反饋機制不健全,有的對評價結果的反饋不及時,有的對評價結果的應用不夠重視,沒有發揮以評促教、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作用。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的路徑

1.要有明確的評價目標。構建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適用社會經濟發展。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應明顯區別于研究型大學和高職院校,應有自己的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為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良好專業素養,適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最終目標是使培養的人才具備職業實踐能力,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學校根據其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學校的發展規劃、師資計劃、設備計劃、人才培養計劃等階段性目標。為保證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學校要將具體目標進行分解和落實,然后通過考核評估等手段診斷目標是否偏離。2.要有多元的評價主體。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涉及多個主體,包括學校領導、主管部門、二級學院、校內外指導教師、在校學生、實踐單位、往屆畢業生、用人單位等。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應定期聘請這些利益主體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參與課程結構體系的設置與調整,參與教學質量與滿意度的調查,參與制定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質量標準和評價等環節中。學校應組建教學質量評價委員會,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社會發展,立足學生發展特征和需要,定期組織會議交流,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主要從實踐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條件、管理、考核、學生應用與創新能力等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1]。實踐單位、用人單位等社會主體應根據崗位特征與需要,側重對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情況、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指導教師應從實踐教學條件是否滿足需求、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是否適合學生和社會發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與效果,以及自身的指導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應從自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職業創新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鍛煉和提高,并對指導教師的能力、水平和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這些相關利益主體的共同參與,逐步形成協同育人的培養機制。3.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是構建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礎和實踐教學質量評判的依據。學校應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特色,制定科學、合理、規范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以便于對實踐教學的實施與管理進行監控和評價。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和標準是評價的依據和標尺,評價指標和標準的準確度將直接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和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2]。要遵循國家相關政策、制度和標準來制定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和標準,還要結合指導教師、學生、實踐單位的意見,綜合考慮專業特點和學生層次。可以從實踐教學保障、實踐教學過程和實踐教學效果等方面設置一級評價指標。實踐教學保障的二級指標應包含實踐教學目標、制度建設、師資隊伍、經費投入、基地建設等內容。實踐教學過程的二級指標應包含實踐計劃、實踐內容、實踐方法、實踐教材、指導教師、考核、管理等內容。實踐教學效果的二級指標應包含在校學生、畢業生、校內外指導教師、實踐單位、用人單位等評價內容。二級指標的內容設置可以根據不同的評價主體分別設置具體評價內容、標準、分值,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階段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4.要建立有效的評價反饋改進機制。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是以評促教、以評促改、以評促建,通過評價診斷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整改。大部分學校都有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但多數學校在評價后教學質量并沒有顯著提高,主要原因是對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改進不及時,對評價結果缺乏有效的利用。要建立有效的評價反饋改進機制,需要學校主管部門制定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反饋制度并以學校文件形式下發,相關職能部門負責收集梳理實踐教學質量評價信息,組織專家討論,每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活動結束后應及時將意見或建議反饋給相關主體,以便其及時分析與改進。學校要建立并不斷完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反饋和改進機制,使其最終形成“評價→反饋→改進→再評價”的良性循環系統[3]。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反饋,不僅可以應用到評價機制的完善和改進中,還可以用到對師生的激勵和約束中。一方面,將評價結果與學生的學分績點畢業要求掛鉤,激勵學生端正態度,更加積極認真地進行實踐鍛煉和學習,掌握基本實踐技能,以適用未來職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將評價結果與教師的工資績效、年度獎勵和職稱評定掛鉤,激勵教師重視實踐教學的指導與管理,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三、結語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不是孤立的,要有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的實踐教學體系,需要學校成立專門的實踐教學監管機構,形成閉環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機構體系;要注重培養培訓雙師型教師,保證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要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根據需要建設較為穩定并符合教學條件的校內、外實踐基地等。

參考文獻:

[1]吳文平.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地方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路徑[J].理論觀察,2016,(3):169-170.

[2]宋保勝,宋曼,李仁杰,等.高等農業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8,(9):95.

[3]譚海英.高校法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18,(7):34.

作者:喬燕 吳紹兵 單位:宿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