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專業分層遞進實踐教學體系探索

時間:2022-04-16 10:56:56

導語:經濟學專業分層遞進實踐教學體系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學專業分層遞進實踐教學體系探索

摘要:文章認為探索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和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是解決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用人單位需求的癥結所在。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分層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究其原因,除了大學擴招造成的供給關系問題之外,還有人才供求之間的結構性問題。高校不了解也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知識能力需求,為此,一邊是崗位空缺,另一邊則是大學畢業生難以勝任這些崗位,尤其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就業結構的巨大變化,需要長時間的培訓與實踐才能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因此加劇了高校與企業之間人才供求結構性矛盾。經濟學專業是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學基本理論,掌握現代經濟學基本分析方法,了解中國經濟體制、運行機制、經濟發展環境,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及應用前景,知識面寬,具有國際視野的綜合素質高,創新創業能力強,能夠在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工商企業從事經濟分析、咨詢、預測、規劃和企業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然而目前國內高校經濟學專業更偏重經濟學理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欠缺,就業更加困難。所以,探索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是解決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不能很好適應用人單位需求癥結所在。

一、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少用人單位全方位參與。以往經濟學專業構建過程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訓和實驗室建設以及實訓和實習指導書編寫等方面缺少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知識和能力要求調研,更缺少用人單位全方位參與和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二)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銜接不好,缺少層次感。實踐教學體系從內容到形式應體現從課程實訓到專業能力實訓、專業綜合實踐、跨專業綜合實訓、創業訓練再到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全景模擬到真題真做遞進特點。目前經濟學專業偏重理論培養,實踐能力培養學時少,片段化不成系統,缺少遞進的層次感。(三)實踐教學內容特色不鮮明。全國有經濟學專業的高校很多,這些高校除了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經濟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定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規范等設置本校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外,應該結合本校辦學定位和服務地方經濟特色,確定本校經濟學專業特色和相應的實踐能力培養特色。(四)雙師型教師缺乏。高校教師大部分是從一個校門進入另一個校門,沒有企業實踐工作經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還停留在照本宣科和模擬,不能與企業實際業務需要很好對接。

二、經濟學專業“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為了解決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讓校企無縫銜接,經濟學專業應根據專業定位和特色增加相應實踐課程比例,優化課程體系。構建從課程實訓到專業能力實訓、專業綜合實踐、跨專業綜合實訓、創業訓練(包括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再到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頂崗實習的實訓室全景模擬到實踐基地真題真做“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為就業提供實踐能力訓練。并鼓勵學生考取執業資格證,且為方便學生考取執業資格證,在課程體系中增加與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關的課程。聯合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在內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探索建立校地、校企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雙方定期交換意見,尤其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實踐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置、實訓室建設、實訓和實習指導書編寫等方面邀請企業導師深入參與和提建議,將企業人才需求與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深度融合,對畢業生實行校企雙導師制聯合培養,使學生盡快適應用人單位需求,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人才無縫對接”。(一)課程實訓。為了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理論解決現實經濟問題能力,應該在一些通過操作和演示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或工具類課程中拿出一些學時上課程實訓。比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證券投資學、統計學、會計學、經濟統計分析軟件應用等??砷_設課程實訓,提高學生工具類課程實踐操作能力。(二)專業能力實訓。在計算機信息處理功能日臻完善的背景下,為了提高經濟學專業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數據庫進行數據處理和模型設定研究分析現實經濟某些專題問題的能力,要要求學生通過典型案例的研究掌握計量方法,了解實際應用背景,掌握數量經濟分析模型和多元統計分析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驟。通過個案分析方法的具體操作,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計量分析方法實訓和數字經濟實驗等。(三)專業綜合實踐。通過經濟調查與分析綜合實踐,學生將書本和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進一步加深對經濟理論與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第一,鼓勵學生自主選題,題目可以自擬,也可以結合指導教師課題相關問題進行選題,但調研內容應具有綜合性、自主研究性和可行性的特點。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明確調查分析內容和主要實施方法。第二,為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在調查方案設計過程中,鼓勵學生采用多種設計方案和多種設計方法,通過討論比較確定最優方案,并實施調查。第三,運用科學的方法確定樣本數量、抽樣方式、調查問卷和分析數據資料。第四,積極參與分組討論,調研各階段要保持與指導教師溝通,交換意見。第五,調研報告應條理清晰,語言簡練流暢、計算準確,圖表規范和排版規范。(四)跨專業綜合實訓。因為跨專業就業已經成為高校畢業生的普遍現象,經濟學專業也不例外。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也提出經濟學專業學生應具備法律、管理、人文、金融等跨專業知識和能力。比如ERP跨專業綜合實訓,可虛擬一個仿真的商業社會環境,通過ERP沙盤操作,以企業注冊、企業建設和企業經營等業務為驅動,進行企業經營的整個流程仿真,包括企業的生產管理、購銷管理、財務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整個企業管理活動,來進行供應鏈競合、生產業務鏈、流通業務鏈、資本運作業務鏈相互交織以及高度整合網絡狀仿真綜合運作內容體系能力和素質的訓練。課程通過角色選舉,團隊組建,創建幾十個機構和企業,扮演上百個角色,完成幾百個訓練任務,填寫上百張單據報表模擬企業經營與競爭,讓學生了解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真實化的工作過程,通過實戰演練,提高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今后實際工作當中的實踐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從而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就業。(五)創業訓練。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或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引導學生了解大學生創業環境與創業優惠政策,識別創業機會,合理評估創業風險,組建創業團隊,撰寫創業計劃書,整合創業資源,進行創業訓練。還可以創辦大學生創業社團,支持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團隊訓練、創業競賽、創業講座等系列活動。創業競賽在激發廣大學生創業熱情,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以及擴大辦學影響等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六)實踐基地實習。通過實踐基地真題真做的實習,尤其是頂崗實習,對學生進行應對真實復雜環境工作能力訓練,實現人才供求無縫對接。認識實習目的是通過帶領學生參觀主要類型企事業單位,了解其各項規章制度、企業性質、業務范圍、管理模式、企業組織機構、人員崗位設置、企業業務流程及內容等,為專業課學習和職業規劃奠定基礎。生產實習是經濟學專業學生完成專業課學習和校內模擬實訓之后所進行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生產實習,使學生了解企業和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部門實際運作過程,初步掌握經濟工作者的實踐知識,具備有效地介入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基本技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經濟學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研究、評價,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做到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并通過生產實習讓學生了解自己未來工作的選擇,為今后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實習過程中要深入現場,了解企業和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部門業務流程和業務內容,觀察、分析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對企事業單位的經濟行為影響。畢業實習可深入了解實習基地生產經營活動,加深對所學專業知識理解,并在實踐中整合理論知識。所以要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參與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經濟決策和經濟預測等與經濟學專業密切相關的實踐工作,以提升其實踐能力。同時,學生還要初步具備研究和分析市場、解決企業經營運作中所面臨的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通過畢業實習,培養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組織紀律觀念。最后為畢業論文收集資料,為完成畢業論文做好充分準備。尤其是帶薪頂崗實習,課程置換,真刀實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會極大提高。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培養了學生適應工作崗位能力,縮短了學生就業磨合期。(七)雙師型教師培養??梢匝埰髽I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來學校給教師定期培訓,以培養雙師型教師,還應該將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納入教師培訓內容。學校應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年輕教師到實踐基地掛職鍛煉,尤其到創業企業掛職鍛煉。鼓勵聘請實務經驗豐富和創業優秀人才擔任實踐教學環節和創業訓練指導教師。

三、“三贏”效果展望

(一)高校方面。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已經成為評價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經濟學專業校企無縫銜接的分層遞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將企業人才需求和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深度融合,對畢業生實行校企雙導師制聯合培養,尤其是帶薪頂崗實習,課程置換,真刀實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業能力會有極大地提高,校外實踐基地培養了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縮短了學生就業磨合期,可較大提高就業率。還有利于建立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培養了雙師型教師。邀請企業實踐經驗豐富專家來學校給教師定期培訓,鼓勵和支持年輕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課題研究、共同開發項目、掛職頂崗,聘請實務經驗豐富和創業優秀的人才擔任實踐教學環節和創業訓練指導教師,這些可極大地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為提高經濟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奠定基礎。(二)企業方面。節省了企業新員工上崗培訓費用。學生在實踐基地企業實訓和頂崗實習,及早進入狀態,熟悉企業業務,節省了企業培訓新員工的費用,從而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企業儲備和獲得了相對優質的人力資源。擴大了企業影響力。學生成了企業的“準員工”,通過校企合作的無縫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互相融合,擴大了企業品牌的影響力,企業文化與理念得到延伸。提高了企業員工的素質和能力。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課題研究、共同開發項目,通過與高校師生的接觸,為高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相互學習交流平臺,對企業員工素質和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三)學生方面。帶薪頂崗實習,課程置換,真刀實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會極大提高,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培養了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縮短了學生就業磨合期,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力。學生在學校接受教師的理論培養,在實踐崗位上接受實踐基地工作人員業務和實踐經驗傳授,感受勞動的艱辛、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通過校企合作無縫對接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減輕學生經濟負擔。在頂崗實習過程中,企業發放一定的費用,學生取得經濟收入,為一些刻苦學習的學生解決了后顧之憂。校企合作是戰略伙伴關系,校企雙方是基于利益的驅動而進行合作的。找準三方共同的利益作為結合點,加強校企合作的無縫對接,結果必然是“三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14.

[2]劉輝,李強,王秀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70-76.

[3]黃春媚.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無縫對接共創“三贏”局面[J].繼續教育研究,2013(10).

作者:趙淑英 王匡 張振山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