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研究

時間:2022-02-11 03:32:24

導語: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研究

一、產品設計專業海洋文化方向教學探索

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產品設計專業源于工業設計文科藝術類,由于地處廣東,憑借地域經濟的有利條件,設計教學以廣東密集的產品生產制造企業和設計公司為依托,以地方特色產業為抓手,以海洋大學的辦學特色為方向。目前,產品設計方向主要以螺鈿藝術產品設計、珍珠首飾產品設計、旅游產品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為主要方向,突出海洋特色,豐富學校海洋文化內涵、為學校海洋特色辦學增光添彩。本論文主要挖掘海洋文化與產品設計創意的交融碰撞空間,探尋以海洋大學為背景,以海洋文化為核心,以設計創新為途徑的設計教育發展模式,構建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的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體系

二、產品設計專業構建海洋應用研究特色教學體系的意義

(一)從學生角度看,有利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構建海洋應用研究特色的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體系,能夠為教學和專業發展提供研究方向和拓展空間,在常規教學傳授通識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海洋文化有的放矢地展開設計研究和實踐,避免了空洞寬泛的學習方式。(二)從教師角度看,有利于形成特色鮮明的海洋文化設計科研團隊。以海洋文化為核心,綜合學校的地域特色和優勢,構建海洋應用研究特色的教學體系,能夠整合各個教師的專業特長和優勢,展開海洋科研和實踐,為教師的科研提供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奕為凸顯海洋類高校特色拓展更多的發展空間,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于涉海高校的設計學學科研究路徑。(三)從專業角度看,有利于加強各個專業的交流合作與共同發展。中歌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目前有五個專業,分別是產品設計專業、視覺傳達專業、環境藝術專業、服裝專業、美術學專業,各個專業雖在課程中有挖掘海洋文化與設計創意的交融碰撞空間,但尚未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而且由于沒有穩定的專業培養方向,教師之間缺少合作與溝通,因此整合專業方向成為必然。如以海洋文化創意方向為依據,根據各個專業的不同特點,建立起以濱海景觀設計、濱海旅游紀念品設計、海洋文衍產品設計、貝雕、珍珠、珊瑚飾品設計、海洋主題繪畫設計為主的設計學科體系,并建設相應的教學與科研團隊,必能使各專業間齊頭并進、互相支撐、共同發展。(四)從學校角度看,有利于構建多學科互共建的海洋文化研究平臺。目前廣東海洋大學涉海類專業主要有水產養殖、海洋生物、海洋漁業與科學技術、海洋科學、輪機工程、航海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可見學校的涉海專業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海洋產業,而與海洋經濟發展軟實力密切相關的應用型專業以及品牌、特色專業相對缺乏,與人文學科專業聯系也不多[3]。海洋文化與產品設計專業教學的融合,能夠將學校的海洋研究成果以可視化和物質化的形式呈現,通過與其他涉海專業的交流及合作,形成多學科互共建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海洋文化研究機構系統,有利用學校各學科的協調發展和有機融合,促進海洋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如圖1)由工業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前身)與海洋工程專業、機械專業聯合創新團隊設計的作品“Sea-Rhyme海韻”,榮獲第六屆海星杯全國大學生游艇設計大賽一等獎。

三、產品設計專業海洋特色教學體系構建

(一)教學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產品設計專業將依托海洋文化創意設計中心為平臺,在突出特色辦學的指導思想下,把握學校海洋特色專業發展方向,把產品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重點放在海洋文衍產品的研究等方向上,將設計學學科的教學方式與海洋文化、學科背景、資源優勢等結合起來綜合考量,探求獨具特色的海洋大學的設計學學科教學模式,突破常規、凸顯特色、定位明確、發展合理,構成以海洋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為特色的教學體系。(二)課程培養目標。探索利用海洋材料、海洋文化特色工藝和海洋文化的創造實踐精神豐富產品設計教學,通過開發特色課程,探索一種教學模式。促進學校打造海洋特色,將海洋文化的研究成果以物質化和可視化的方式呈現,構建科學合理的海洋文化研究平臺與展示窗口,培養一批具備產品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適應能力強、創新能力強,能在企業事業單位、設計公司、科研、教育單位從事文化產品創新設計、飾品設計、產品包裝設計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三)海洋應用研究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1.增設體現海洋特色的設計理論課程。廣東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研究為特色的高等院校,產品設計專業也應該緊緊圍繞學校的辦學特色,從海洋文化的角度構建產品設計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既應兼顧產品設計專業知識,又應具有海洋應用研究特色。目前,產品設計專業涉海類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專業拓展課程上,包括飾品設計(螺鈿、貝雕、珍珠、珊瑚飾品設計)、文房清供產品設計、海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地域文化產品設計、濱海旅游設施設計、包裝設計(濱海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設計)等課程(如表1),課程開設的時間集中在第5、6、7學期(如表2)。2.加強具有海洋應用研究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1)積極組織參與設計競賽:通過設計比賽將學生引入到實際項目中去,加強學生對海洋應用知識研究的綜合能力。學校每年投入一定專項經費用于學生設計競賽活動,以項目組隊形式替代分散指導,遴選競賽項目指導團隊,鼓勵學生參加海洋文化創意大賽、全國游艇設計大賽、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珠寶設計大賽等國家和省級學科競賽項目。近年來學校參與設計競賽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2017年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覆蓋面超過60%,并獲取了大量的獎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學、訓、賽的良性循環(如圖2、3、4)。同時,學校還要鼓勵師生相互配合,申請國家、省、校等級別的海洋應用研究背景的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或科研課題,并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外觀或實用新型專利(如圖5)。(2)建立科研平臺和中心:目前,廣東海洋大學已成立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產業研究中心,而中歌藝術學院的海洋文化創意設計中心暨藝術設計創新創業基地(簡稱海洋文化創意設計中心)也已成功獲批,這將是產品設計專業建設的一次歷史性進步,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教學改革發展機遇。海洋文化創意設計中心的成立能為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的設計實踐提供硬件設施和場地保障,更重要的是通過成立設計中心,以政府扶持文化產業為推力,發揮學校優勢,以產學研項結合為紐帶,打造有特色、有示范性、有輻射力的海洋文化產業產業產學研基地,使融合海洋特色的設計學研究更具可行性和現實性。(3)建立校企合作機制:產品設計專業要將地方特色與專業教育教學結合起來,要依托地方、服務地方經濟,校企合作是一個雙贏的模式,既增強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互動,讓學生了解市場動態和產業需求,鍛煉他們的設計執行力,體驗政企工作作風,提升學生應對大型綜合性設計實踐的能力和水平,培養他們關心社會發展和關注市場需求的社會責任感[4]。又能讓企業很好地利用高校的文化資源和科研教育平臺推動企業的創新,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校—企—學”的三贏。湛江是全國重要的旅游城市、海鮮之都,旅游行業的龐大需求催生了學校與企業的對接,目前,廣東海洋大學產品設計專業與湛江信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廣州三劍漁具公司、海大珍珠公司,以及當地的一些旅游產品開發公司、文創產品設計公司進行了廣泛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企業設計實踐機會,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學校將學生設計課程作業向企業進行展示,企業將具有開發價值的作品進行深加工,學生、工作室、企業共同參與到項目中去,其收益由企業、學生、工作室共同分成。(如圖6)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和湛江旅游產品開發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的旅游紀念品——湛江蠔畫與蟹螯畫,一經上市后,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4)創辦設計工作室:產品設計專業以學校工作室為契機,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設計實踐中,鍛煉自己相應領域的專業應用能力。廣東海洋大學成立了陶瓷陶藝工作室、四維空間工作室、創客工藝品作坊、首飾設計工作室等。工作室有明確的設計方向,學生結束了一年級的基礎課課程學習后,可以選擇性地加入上述工作室,接受專業方向教師的指導,參與相關工作室的設計實踐(如圖6)。工作室的教學模式注重實踐訓練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把工作變成一個項目,教室變成一個工作室,課程成為一門學科,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實踐環節的凝聚力(如圖7)。

四、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在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體系改革中,僅僅是在課程教學內容、方式上做文章,還是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必須同時加強學生學習評價機制的配套改革,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而絕不是簡單地進行優劣高低的甄別[5]。評價不僅僅要發揮其基本的檢查和篩選功能,而且要充分發揮其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積極引導等作用,要建立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一)評價主體多元化。在專業課程中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展開“學生自我評估+同學評價+專業教師評分+專家組評分”的形式,在比例上按2:1:4:3教學計算。改變學生在考試評價中的被動局面,使學生的自我反思、藝術批評、理性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同時,由于學生和專家的參與,使評價體系更客觀、更科學。(二)學習評價與學習成果展示有機結合。產品設計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應采取學習評價與學習成果展示有機結合的方式進行,把評價活動當成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學生通過展示自己課程學習的成果完成考試,同時接受老師、同學、領導和專家的檢查與指導。在展示過程中專業教師可就作業情況和展示效果進行評分,并將評價結果以恰當的方式反饋給學生,師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討論和辯論。(三)構建反映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體系。引入創新實踐學分,將學生參加設計比賽、課題、大創、實際項目等的表現及成績納入評價的范疇,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專業創作與社會實踐。結語高校的專業建設不僅決定其辦學水平的高低及人才培養的質量,也關系到其生存和持續健康發展。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6]。廣東海洋大學是以海洋研究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對于產品設計專業而言,構建以海洋應用研究為特色的教學體系是新時期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深入實施人才質量工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和落腳點,但在實踐中,教材的選擇、教法的革新和人才就業等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充實和完善。

作者:彭雅莉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