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18 09:44:11

導語:微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研究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公共課教育面臨一系列挑戰,尤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多元化學習需求。在數字時代,微課以“精、短、小、趣”等特點,迎合了學生學習心理,在本科教育中得到了推廣應用。在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微課程理念的引入,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

1.微課程理念概述

關于微課程理念概述,可從片段視頻教學、教學資源利用、突出重點內容、教學時間較短等方面分析,具體可參考以下內容:第一,片段視頻教學。在微課程教學中,教師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致力于構建統一完整的教學內容。探析微課教學資源構成,應包括視頻、課件、問題、評價等。以此為基礎,教師可構建各項教學環節。探析微課程結構的特點,就在于類型多樣、主體突出。第二,教學資源利用。在微課程教學中,教學視頻是核心內容。通常情況下,教學視頻的教學容量較小,以便于學生保存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便捷性傳輸。依托Internet平臺,教師與學生就可探討教案、課例、課件等課程輔導資料,真正實現移動式學習。第三,突出重點內容。在微課程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充分考量學科知識的重點、難點等內容。相較于傳統寬泛復雜的課程內容,微課程教學內容更為精辟獨到。微課教學,簡稱“微課堂”,究其原因,就在于微課教學的教學設計,具有問題集中的特點。第四,教學時間較短。在微課課程教學中,由于教學容量小且問題集中,相應教學時間較短。由于采用了“片段式教學”,一般不超過15分鐘。同時,有機融合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及認知特點,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領會課程知識及隱性知識。

2.基于微課程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策略

2.1科學利用微視頻教學資源。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微視頻課程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實際教學中,可將微視頻視為一種學習資源,而該類資源卻并非課程教學的全部內容。依據學生培養計劃及時展需求,教師可立足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充分挖掘微課程學習資源庫。微課程的教學資源應包括教案、課件、測試題、教學反思、課程點評等。同時,對于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而言,該類教學資源具備支持性及拓展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致力于實現動態資源與教學活動的交互應用,并充分考量短視頻類教學資源的特點,如網頁化、動態性、半結構體、開放性等。2.2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應樹立“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教師依據學生當前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微視頻課程內容的設計及制作(也可充分利用網上的教學視頻),致力于營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學習氛圍,教師更要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致力于探究微課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在微課教學設計中,針對微課程性質,應將之定位為“學習型資源”,并利用該類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學習習慣等,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對于微課教學,教師可采用任務驅動、問題導向、活動設計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致力于實現師生教學思想的全方位碰撞。2.3提高學生實踐性編程能力。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依據學生學習規律,即認知、提高、創新等,可將實驗劃分為3個類別,即為驗證性、設計性、提高性等。在驗證實驗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程序調試、錯誤分析、錯誤排除等方法及技能。在設計實驗階段,教師應指導提示解題思路,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使之自行設計程序、自行調試程序。在提高實驗階段,教師應采用分層次、遞進式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并拓展學生的實驗能力。依據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特點,教師可致力于構建程序設計實訓平臺。依托該平臺,學生可實時提交程序,并得到實時結果,促進學生的后續課程學習。2.4建立C語言程序教學模式。結合教學現狀,從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出發,教師應有機融合微課教學特點,致力于構建C語言程序教學模式。一方面,教師應在課前上傳微課程學習資源,并引導學生登錄資源庫,進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知識的學習,其中就包括課程預習必備知識、課程主講內容、自我檢測試題等。教師依據微課程學習資源,對相關知識難點、重點等,進行總結歸納,進而形成課堂問題,以促進師生的課堂討論[1]。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通過深入的探討及分析,逐漸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實踐應用方法,進而促進課程知識的內化及體驗。2.5師生共建微課程學習平臺。教師依據微課程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參與共建微課程學習平臺(此處選用的是微助教)。在微課程學習平臺構建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項目小組,并選擇網絡操作技能強的學生進行相關管理。同時,應用微博、微信、QQ等媒體平臺,師生之間可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進而不斷更新維護自有平臺的網絡課程資源。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群體較為推崇Internet實時管理操作。以此為基礎,教師可針對微課程學習平臺,構建課內外互動平臺,并健全學生學習激勵機制,使學生積極參與平臺建設工作。如此,在微課程學習平臺構建中,學生可有效吸收內化課程知識,進而提升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成效。同時,對于教師而言,應針對微課程學習平臺的教學內容,進行定期的監管及更新,并及時解答反饋學生的問題[2]。

綜上所述,在計算機公共課的教育中,針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教師應有機融合微課程理念,致力于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基于微課程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充分發揮了微視頻教學資源的優勢,不僅可以突出課程教學重點內容,還可高效利用課程教學時間,并保證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整體質量。同時,基于微課程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除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提高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終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實踐性編程活動中,掌握具體的操作技能,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賀再紅.基于混合式學習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研究[D].湖南大學,2008.

[2]馮麗丹.“C語言程序設計”電子績效支持系統的設計與開發[D].廣西師范大學,2008.

作者:陳曉玲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