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探討

時間:2022-10-26 10:54:15

導語: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探討

摘要:在數據化時展中,視覺傳達設計教學面臨改革。以往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逐漸落后,進行創新教學是勢在必行的。本文立足與大數據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結合目前實際的教學現狀,提出了具體的實踐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數據;視覺傳達設計;影響;實踐教學

21世紀是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爆炸性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視覺傳達設計作為一門與數據信息關聯的學科,在大數據時代下,受到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此,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受到沖擊,如何對教學進行改革,確保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能夠與大數據市場需求相吻合,是當前此學科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大數據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在對大數據對視覺傳達設計所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之前,應先了解何為大數據。所謂的大數據,就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中,涌現了一大批電商企業,網店等,視覺傳達設計的服務群體發生了改變。與此同時,媒體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當前的媒體主流是微信公眾號、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受眾面更廣,其時效性不容忽視。無論是媒體主流的改變,還是服務群體的改變,對視覺傳達設計帶來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員,在為電商企業、網店等客戶提供服務過程中,既需要考慮產品的包裝、營銷等,同時還需要考慮運輸等問題。同時,在大數據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工作模式更加便利,設計人員可以將圖像、聲音諸多內容整合起來,設計的直觀效果更強。但與此同時,視覺傳達設計也受到了負面的影響。在互聯網廣泛傳播及作用下,很多視覺傳達設計作品被人們所熟悉,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容易受其影響,將成熟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創作理念、元素等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這樣就導致了作品的相似度較高,突顯個性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越來越少。

二、大數據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策略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一方面為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挑戰。在具體開展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此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利用教學資源共享合理設置教學課程。就以往開展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為基準,為學生講解的知識都是教材中的內容,教材之外的內容講解的較少,在此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學習到的視覺傳達設計學科知識框架相同,雖然掌握了基本的理論內容,但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限制,阻礙了學生思維創新。互聯網時代下,數據資源共享已經成為普遍現象。而且在大數據庫中,更多基于市場需求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廣泛傳播,教育資源被公開,共享。在這一基礎上,視覺傳達設計教師可以在開展日常教學工作中,利用胡互聯網教育資源共享來合理設置教學課程。教師在設置教學課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新鮮血液,如編排設計、交互設計以及影像設計等新課程。這些課程是在大數據背景下衍生出來的,與當前市場對視覺傳達設計提出的要求具有共性,將這些新課程加入到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對學生更好地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知識有著積極的作用。(二)加強對學生實踐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對學生的實踐以及創新思維進行培養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視覺傳達設計這一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自己的思維,在設計過程中,能夠將掌握的知識靈活應用,在知識中注入自己的思想靈魂,只有這樣,設計出來的內容才能讓人耳目一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往教師在授課中,對學生的實踐及創新思維進行了培養,但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培養效果不佳。在大數據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學生具有自身思維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因此,在教學工作改革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實踐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具體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對大數據中的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的應用,借助網絡數據,與學生一起分析當前市場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開展針對性教學。對于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應多為其講解基礎知識,而對于缺乏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教師則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幫助學生發散、擴散思維,為學生打造屬于自己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自己發揮想象,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圖畫等諸多方式呈現出來。教師給予學生思想上的尊重,這對學生創新以及實踐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三)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在諸多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創新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大數據背景下,衍生出了很多新事物,新手段,新科技,這些新事物的出現,為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以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構建網絡授課平臺,在此平臺中,教師可以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留言,將自己學習中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解答問題。學生與教師的一問一答,均可以在平臺上完成。這樣既補充了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的缺憾,同時虛擬網絡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更加放松,更有利于彼此的溝通。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在此情境中,學生需要根據情境要求來收集相關資料,通過分析討論等方式,擬定具體的項目實施計劃,并將計劃落實,展示最終的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動手能力,如此一來,課堂教學能夠取得更好地效果。(四)拉進校企關系,共建實踐平臺。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只在課堂中學習知識沒有實踐終歸是紙上談兵,要想讓學生真正的掌握學科知識,學校與教師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大數據背景下,各企業對視覺傳達設計工作的要求更高,很多剛畢業的學生因缺乏經驗,難以勝任工作。這樣就導致了視覺傳達設計學生找工作難,而企業又存在人才緊缺問題。為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學校和企業之間可以通力合作,共建實踐平臺,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學校可以與當地企業合作,在校內構建實施平臺。學校可以聘請企業視覺傳達設計方面的專業工作人員,由這部分工作人員擔任實踐教學的考核者,在校園內模擬視覺傳達設計的流水線作業。同時,學校還可以與企業簽訂人才輸送合同,讓學生到企業中實習,這樣學生就能夠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能夠在實習工作中更加合理的應用視覺傳達設計知識,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從而解決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解決企業的招工難問題,一舉兩得。(五)增加專業實訓室建設。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實訓室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具體實踐設計的重要場所。因此,在數據時代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要求更高的背景下,學校應增加專業實訓室建設。視覺傳達設計分為很多內容,比如包裝設計、標志設計、旅游產品設計等,不同的內容,對實訓室的要求不同。因此,學校應增加此方面的資金投入,根據數據時代新要求,對實訓室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建設,讓學生能夠有專門的場所來進行藝術實踐。另外,在實訓室使用中,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學生在實訓室內的行為進行規范,確保實訓室內具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學生能夠在實訓室內掌握更多的視覺傳達設計知識,能夠做到對知識靈活的應用。(六)打造高水準教師團隊。市場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作為此類型人才培養的主要人員,提升自身的水平是非常關鍵的。若是教師自身的知識積累停留在原地,那么教師本身是無法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這樣的教師如何能教導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想要做好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工作,教師就應從自身入手,增加知識積累,開拓眼界,提高藝術素養。學校在打造高水準教師團隊中,需要為教師爭取更多的教育深造機會,學校也應制定合理的教師培訓方案,為每一位教師提供走出去的機會,促使視覺傳達設計教師能夠與時俱進,能夠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將新知識變為自身的積累后傳達給學生。另外,學校在打造高素質教師團隊中,還可以制定一些鼓勵性政策,為能力較強的教師設立單獨的實驗室,實驗室中所取得的教學成果與教師的業績考核掛鉤,如此一來,無論是為了哪一種目標,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會努力進取,在不斷完善自身的同時傾盡全力來培養學生。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下,想要做好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工作,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在教育中與時俱進。與此同時,在時展中,學生學習的知識也必須是不斷更新的,只有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才能是符合市場需求的,知識才能有用武之地。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不再以教學執行者的身份出現,而是將自身與學生放在同等地位,傾聽學生的設計理念,對學生具有價值的設計理念給予鼓勵,幫助學生完善設計。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創新以及實踐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在肯定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同時,從中吸取精華,與學生共同成長。只有這樣,在大數據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思彤,竇均林.大數據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創意課程教學邏輯的創新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21).

[2]應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項目制教學模式實踐[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2).

[3]劉叢叢.以賽促學——基于國內外設計競賽理念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創新實踐研究[J].大眾文藝,2020,(12).

[4]楊西惠,張愛梅,劉波.基于"學"與"習"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探索——以視覺傳達設計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8).

[5]張梅.民辦本科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四川工商學院為例[J].知識經濟,2020,(4).

作者:朱斐斐 單位:武昌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