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課程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20 03:23:30
導語:生物教學課程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其符合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理念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并且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獲取和收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交流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相互交流、共同認知生物與自然。同時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設計教學方案,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質量。因此,在生物教學領域中,有效結合使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將合作學習理論引入《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這一部分的教學實踐中,設計了通過學習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案。在經過教學實踐后,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課堂參與率和學習興趣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增強,并且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生物教學;教學方案;生物進化
1研究背景
目前普遍的中學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非進行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得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不高,造成課堂效率低,從而影響教學質量。普遍學生對課堂注意力也不夠,會出現“開小差”和昏昏欲睡的情況[1]。而適當的合作學習可以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提高學生的集中程度,以提高課堂效率。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及思考可以一定程度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和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不僅能鍛煉學生思考、總結的能力和如何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2],也能使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缺點并進行指導改正,有助于學生自身的提高[3]。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所涉及到的關于生物進化方面的知識是生物學研究中極其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也是人們認識和理解自然的基本理論[4]。學生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了解生物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而且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生物進化過程打下基礎。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因此,本文選取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這一部分,通過引入合作學習的實踐模式來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以期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等概念的內涵。②運用數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2)能力目標①教會學生靈活運用遺傳平衡定律做相關計算。②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③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理論來認識進化。②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主觀能動性。③提高學生團隊合作、勇于思考、勇于表達、樂于探索的精神。④合作學習在一定的程度上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掌握度和學習積極性。
3基于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提升的主要教學環節
3.1課堂導入。問題導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個體,而且是個體的表現型。但是在自然界,個體是會死亡的,那么個體的表現型也會隨著個體的死亡而消失,但決定表現型的基因可以隨著生殖而延續下去,并在群體中擴散。可見,研究生物的進化,僅研究個體的表現形式不夠的,還必須研究群體的基因組成的變化。那么群體是指的多大的范圍呢?設計意圖:學生和教師一起復習鞏固自然選擇學說,提出問題情境引出這節課。3.2教師展示合作任務。(1)教師展示任務一①種群的概念,舉例說明。②種群的的基因庫、基因頻率概念。③一個種群中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某昆蟲種群中,綠色翅的基因為A,褐色翅的基因位a,調查發現AA、Aa、aa的個體分別有30個、60個、10個,那么各種基因型的頻率是多少?A、a的基因頻率是多少?④如果該種群隨機交配,子代的基因頻率又會如何變化呢?⑤哪些因素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教師總結歸納: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理想條件下種群不發生進化。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并進行整理。設計意圖:通過任務的展示,讓學生明白這部分要掌握的主要內容,鍛煉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2)教師展示任務二①可遺傳的變異的來源?②生物自發的突變頻率很低,而且多數是有害的,為什么還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呢?③突變和基因重組對于種群遺傳組成的改變一樣嗎?為什么?④如果沒有突變,進化還能夠發生么?為什么?⑤突變和基因重組能否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為什么?教師歸納: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相關問題。設計意圖:通過任務的展示,讓學生明白這部分要掌握的主要內容,鍛煉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3)教師展現任務三①現在我們用數學方法來討論一下樺尺蠖基因頻率變化的原因。黑色個體每年減少10%,白色增加10%,以后的幾年內,樺尺蠖種群每年的基因型頻率與基因頻率是多少呢?②在這個探究實驗中根據上面的數據分析,變黑的環境對樺尺蠖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變黑的環境對樺尺蠖淺色個體的出生率有影響嗎?③在自然選擇中,直接受選擇的是基因型還是表現型?教師總結歸納: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學生整理。設計意圖:通過任務的展示,讓學生明白這部分要掌握的主要內容,鍛煉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4)教師展現任務四①設想南美洲大陸的一種地雀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后,先在兩個島嶼上形成兩個初始種群。這兩個種群的個體數量都不多。它們的基因頻率一樣嗎?②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產生突變的情況一樣嗎?③對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來說,環境的作用有沒有差別?這對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會產生什么影響?④如果這片海域只有一個小島,還會形成這么多種地雀嗎?⑤總結物種形成的大致過程?教師歸納:隔離導致物種形成;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一般途徑。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學生整理。設計意圖:通過任務的展示,讓學生明白這部分要掌握的主要內容,鍛煉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5)教師展現任務五播放視頻,總結生物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學生活動:認真觀看視頻。
4學生合作與合作情況
在獨自思考階段,學生積極認真思考問題得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在進行小組討論階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得出觀點。在討論過程中,雖然有時會出現課堂有些混亂的場面,但學生都在參與合作當中。他們熱情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進行熱鬧地討論,整理思路,得出討論結果。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結果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合理性。相較于學生獨自思考,學生思考得更加全面,得出的結果更加完善。同時,在這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也有了較好的掌握,以至于課堂的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5課堂拓展延伸
除了自然選擇以外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基因頻率的變化。還可能會由于這個個體偶然死亡或沒有交配而是這種基因在種群中消失。這種現象叫做遺傳漂變。一般種群越小,基數越小,遺傳漂變越明顯。所以遺傳漂變也是造成基因頻率改變的原因之一。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基因頻率改變和生物多樣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地球上生物的進化也掌握了基礎知識。這可以不僅幫助學生在課后有一定基礎的去了解和思考更多關于生物進化的內容,還讓學生理解了一些基本的自然現象,對于自然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幫助。
6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反思這節課用了復習課典型的合作模式:①提出合作任務;②學生獨立思考;③小組合作交流;④教師總結歸納;⑤學生自行整理。這節課完成了制定的教學目標,課堂氣氛良好,但是合作過程沒有掌握好時間導致拖堂3min。這節課的啟發:任務明確,學生討論會更積極;每次討論后都給學生反思整理的時間,得到的效果會比較好。雖然目前學生的合作能力不夠,在許多方面還不夠積極主動,但我相信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生會逐漸進步,他們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2)對今后教學的思考合作學習不僅僅針對生物教學,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在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提高自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還能一定程度上拓展思維。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多多學習關于合作學的內容以及如何在課堂上利用有限時間來有效開展合作學習,以設計更好的教學方案[5]。同時也要學習如何帶動課堂的節奏,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率。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應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合理把握課堂節奏可以更好地將學生帶入學習氛圍之中。
參考文獻
[1]于艷紅.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及效果[J].新課程研究,2016(12):65-66.
[2]陳禹.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28(3):11-13.
[3]岑如婕.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117-118.
[4]趙琳琳.論生物進化的意義[J].科技致富向導,2014,(5):304.
[5]王冬凌,于寶春.試論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與作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10):50-52.
作者:喬梁 劉丹娜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上一篇:大數據下初中地理教學研究
-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