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類專業植物學實驗教學初探

時間:2022-08-20 11:33:12

導語:生物類專業植物學實驗教學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類專業植物學實驗教學初探

[摘要]為響應國家實踐能力人才培養的號召,在新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下以提高植物學課程及實驗教學效果,培養本科生科學素養及實踐技能為目標,對植物學實驗進行改革。通過分析新形勢下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植物學實驗教學現狀,結合筆者多年植物學實驗教學經驗,提出了相應的改革與實踐措施,以期為高等院校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起到借鑒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植物學;綜合性實驗;實驗教學

一、引言

植物學是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的基礎課和必修課。通過植物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植物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本專業后續其他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1],同時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為培養能夠在生物學及農牧、園林、環保等領域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奠定基礎。作為一門實驗性與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植物學實驗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植物學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性、參與性,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獨立思考、思維創新。長期以來,大多數高校都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為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近年來國內各大高校開始實施實驗教學改革,努力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然而,由于目前仍然處于教學改革初期,許多改革方案還處于試行階段,改革內容存在較多不成熟,改革方式簡單盲目,沒有真正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和課程本身的性質,缺少靈活性和漸進性,教學效果較差,沒有很好地起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效果。

二、新人才培養方案指導下生物類專業植物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1.本科新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植物學實驗開設在大學第一學期,屬于高中向大學階段轉變的時期。高中階段的實驗課,老師一般花較多的時間反復講述知識點、細化實驗過程并演示,留較少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實驗[2],而且即便是自己動手操作,每個步驟都已固定好,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地照著做即可。大學階段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適當引導,學生自主實驗,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對整個實驗進行反思和評價,最終得到較好的實驗效果。這樣才能真正地體現新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實踐”,真正實現能力和素質的提升。2.實驗學時分配不合理。按照應用型大學新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根據實驗教學需要調整實驗學時,將實驗學時與理論教學學時提到同等重要地位,與理論課學時按1∶1同樣設置,從實驗學時設置上保證實驗開出率[3]。很多高校將實驗上課時間上從2節課調整為4節課連上,這樣雖然有利于教學的連續性,改變了2節課上課時間實驗內容上不完的狀況。然而,這也出現另一個弊端,一次實驗上課時間較長,學生在前2節注意力集中、有足夠耐心觀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獨立思考,上課效果較好。但在后2節,學生便開始自由散漫,偷看手機、東張西望、發呆,對觀察失去耐心和細心,作業完成質量下降。因此,如何做到既能保證實驗的延續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是實驗教學項目與學時改革時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3.實驗內容單一。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下,將植物學實驗內容做調整,增加了開放式綜合實驗的比例,驗證性實驗減少。調整后課程內容包括顯微鏡的使用和植物細胞、組織、根、莖、葉、雄蕊、雌蕊、果實與種子8個實驗項目。雖然每個實驗項目的完整度增強了,但是單個項目中內容的分配和教學進程設計還需進一步完善。如在第三次實驗———根中,包括根尖結構、根的初生結構、根的次生結構以及側根和菌根等內容,實驗內容較多,如果按照根的發育過程讓學生依次觀察,這樣學生不僅易混淆結構,而且觀察任務繁多也會給他們帶來壓力和厭煩感;如果按照不同內容分段觀察又失去了綜合性實驗的意義。

三、基于新人才培養方案下生物類專業植物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

1.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實驗教學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可以照搬的,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因人而已,因課程而異,而且還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針對大一學生高中到大學學習方法銜接不暢、無實踐經驗、實驗過程中主動性差等問題,筆者認為,首先,實驗進程要伴隨課程講授全過程,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參與實驗每一環節,包括觀察、記錄、比較、總結、討論等。全面、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其次,教師的講授要循序漸進,要善于使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而且講授要重難點突出,一次課程內容不宜太多。2.合理劃分實驗學時。在新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下,高校對實驗學進行適當調整,但應根據不同的課程和學情靈活調整。對于植物學實驗而言,學時由24增加到32,分8個實驗項目,每個學時為4,這樣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實驗課開展一些綜合性實驗,提高實驗的完整性和延續性。但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單次實驗4節課一起連上,對于都是觀察顯微鏡的實驗太長了,學生后面精力、注意力明顯下降。對于動手操作的切片制作等如植物組織,效果還是好的,時間充分,學生有探討的時間。3.豐富實驗教學內容。為了積極響應新人才培養方案要求、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并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發展,植物學實驗加大了開放式綜合實驗的比例。然而,在每個綜合性實驗項目中,如何真正體現實驗的綜合性并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動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每位教師應該努力做好的[4]。筆者建議采用室內與室外開放式教學,將傳統的驗證性、單一性實驗精心設計成不同層次、不同研究方向的綜合性實驗。如在大自然(校園)中研究植物的形態和器官特征(根、莖、葉、花、果實等器官),能增強學生對植物的感官印象。在掌握基礎實驗技術(顯微鏡的使用、生物繪圖技術、臨時裝片制作)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綜合性實驗,如根內部解剖結構的觀察,要求學生分組選擇不同時期(幼期、老期)或不同類型(單子葉和雙子葉)的根,各小組根據選擇的對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結合外部形態分析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這不僅使學生系統掌握植物的器官外部形態、內部構造的發生機制,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四、結語

面對新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高等院校植物學學生發展的需求。在實驗教學改革中如何根據學生特點和所授課程的性質來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是一個需要長期研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陳海魁.新形勢下高等院校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25):35-36.

[2]李葆春,劉媛,楊德龍,等.“植物學”實驗課程改革與探索———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9,19(4):96-99.

[3]張建新.植物學形態解剖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1):277-278.

[4]吳杰連,吳照義,王平.藥用植物學開放式綜合實驗教學模式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385-386.

作者:濮曉珍 單位:石河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