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藥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探索
時間:2022-03-02 02:53:38
導語:生物制藥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一門具有極強實踐性與應用性的專業,生物制藥專業的教學實踐環節在人才培養中占重要地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實踐教學從鍛煉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工程問題能力等需求出發。該文主要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探討生物制藥專業高效構建創新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具體路徑,旨在為生物制藥專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生物制藥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改革路徑
生物制藥專業是一門以藥學、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等專業為基礎而形成的綜合交叉學科,其教學內容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與專業性。生物制藥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充分認識傳統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下實驗課作為理論課附屬、實踐教學的系統性與銜接性不足、未能形成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問題,著力提高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視力度,力求通過教學改革實踐,構建創新型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從而通過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建構完備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專業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就業素質與綜合素養的有效發展。
1結合教材實際內容,改進創新教學模式
教材是生物制藥專業教學中師生共用的基本教學工具,在開展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教材內容,一方面,對教材中所包含的理論模塊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以此幫助學生打好專業理論學習基礎;另一方面,突破單本教材的限制,將具有密切聯系的各個教學模塊有機串聯起來,重新設計特色理論教學模塊,與此同時,結合生物制藥領域的前沿發展,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豐富,以此不斷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深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知識體系。首先,生物制藥專業教師應重視抓好教材緒論部分,通過緒論教學,對“學什么?”“為什么學?”以及“怎樣學”等問題進行回答,促使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目標與重點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學習方法[1]。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引入生活化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真實生活經歷展開相應思考,如向學生提問“你在生活中接觸過哪些藥物?”“你知道你所接種過的疫苗屬于何種藥物嗎?”等,通過問題互動式教學,逐步向學生介紹生物制藥在藥學領域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介紹國內外的知名生物制藥公司以及知名產品,從而幫助學生建構關于生物制藥課程相關概念的具體認知,為后續的理論教學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其次,教師需要綜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提煉生物制藥專業課程的核心教學內容,突破單本教材中章節劃分的局限性,重構重點教學模塊,以此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增進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的理解[2]。比如,在進行“基因工程制藥”這一模塊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圍繞這一生物制藥實踐中的重點內容,整合基因獲得、DNA重組體構建、工程菌構建、目的基因的表達及表達產物的分離純化和檢驗、基因工程藥物研制的新趨勢、蛋白質藥物的化學修飾等內容,從而深化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最后,教師應提高對現代生物制藥技術前沿發展的關注,在教學實踐中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形成對于教材內容的有機補充與更新,進一步增強理論教學工作的實效性[3]。比如,在進行“抗體制藥”這一模塊的教學時,對于教材中的內容“單克隆抗體均為鼠源性”,教師應結合生物制藥學課的最新發展,告訴學生,目前兔單克隆抗體已實現全面商品化,以此達到糾偏的目的。
2增強教學基礎建設,提升實踐訓練效果
作為一門具備高度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學科,生物制藥專業的核心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4]。為切實改善實踐教學效果,進一步促進生物制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現深度融合,生物制藥專業必須著力增強教學師資、實訓基地、實踐教材等教學基礎的建設工作,以此切實提升實踐教學效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訓練機會,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相關生物制藥理論知識、形成良好的專業實踐素養與實踐能力。首先,生物制藥專業應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即培養兼具扎實專業理論知識和良好綜合動手操作能力、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師人才[5]。“雙師型”教師兼具教師和工程師雙重身份,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切實促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在開展教師建設工作的過程中,除對課程教師進行綜合培訓之外,生物制藥專業還應重視對實驗教學輔助人員進行相應培訓,以此增強實驗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為有效開展“雙師型”教師建設工作,生物制藥專業應重視與生物制藥企業達成合作,定期組織教師進入生物制藥企業進行考察學習,增進教師對于生物制藥生產實踐的了解與認知,進一步推動教學工作與生產實踐結合。與此同時,生物制藥專業應鼓勵教師開展生物制藥專業教研與科研工作,并促進其將教研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實踐,以此達到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目的。其次,生物制藥專業應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工作。一方面,生物制藥專業應重視建設高水平的校內生物制藥實驗室,對自身所擁有的生物制藥教學與實驗資源進行統籌與優化配置,打造兼具基礎性與綜合性的實驗室,以此充分滿足教師與學生進行基礎性生物制藥實驗項目與綜合性、設計性生物制藥實驗項目的需求。在校內實驗室建設方面,除完善實驗條件之外,還應健全實驗室管理制度,對實驗室開放時間、開放形式和開放內容等進行具體明確;另一方面,生物制藥專業應重視與生物制藥企業與生物制藥研究機構達成合作,共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驗和實習,進一步改善實訓教學效果[6]。最后,生物制藥專業應重視根據實踐教學的具體需求,開展特色實踐教學校本教材編寫工作,重視從生物制藥的國家標準出發,引入前沿生物制藥發展,以項目化的方式展開教材編寫,將不同的實驗內容設計為具體的實踐項目,圍繞實驗內容設計若干項目任務,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探究,發揮學生在實驗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3融合教學理論實踐,完善實踐考核內容
傳統生物制藥專業的實踐考核方式,主要依托于具體的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查,存在較強的機械性,難以充分反映學生的真實實踐能力。在教學改革進程中,生物制藥專業應重視從“理論結合實踐”這一原則出發,對實踐考核內容進行系統完善,重視在實踐考核過程中將“基礎導向”和“能力導向”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綜合實踐創新能力加以全方位的考查。完善的實踐考核體系應包括對實驗操作規范、實驗儀器使用、實驗安全紀律、實驗報告撰寫、實驗設計與執行等內容的考查,以完善的考核體系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明確的方向,促使學生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深化學生對于各項生物制藥實驗教學內容的掌握。
4豐富課程多元評價,加強實驗能力訓練
在開展生物制藥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程評價體系進行豐富和完善,轉變過去以單一理論性考試對學生課程學習進行評價的做法,重視在課程評價之中引入交流報告和課程論文等多樣化的形式,以此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獲取能力、促進學生形成主動關注和了解生物制藥領域前沿發展的良好學習習慣。比如,在展開“抗體制藥”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人源化抗體的研究進展”作為實踐項目,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遵循“成員異質化”原則展開生物制藥綜合學習小組劃分,推動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內形成優勢互補,共同借助中國期刊庫等網絡資源圍繞實踐項目展開資料檢索和交流討論,共同撰寫關于本項目的前沿交流報告。在課程教學實踐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小組研討交流報告的內容與次數,將交流報告的完成情況納入課程評價體系之中,如交流報告完成情況占總成績的30%等,增強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與綜合研討的積極性。從加強實踐教學這一目標出發,生物制藥專業應對傳統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重視將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開展綜合性實驗教學,并在課程評價過程中突出實驗能力考查傾向。與此同時,生物制藥專業應與生物制藥企業達成合作,組織學生參與企業實習,將學生的實習情況納入課程評價標準,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實習。
5實現課程虛擬仿真,提升教學探索能力
虛擬仿真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其對于生物制藥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虛擬仿真技術,模擬開展生物制藥設備實驗、生物代謝儀器分析實驗,從而將抽象的理論教學內容與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直觀轉化,與此同時充分增強實驗教學的安全性,提升整體教學探索能力。比如,對于生物制藥設備實驗,教師可以應用虛擬仿真技術模擬實驗過程中的基因克隆、載體構建、目的基因轉化等環節,以縮短實驗周期,同時有效避免毒性實驗制劑可能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在虛擬仿真實驗環境中展開學習與探究。
6結語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共同構成了生物制藥專業教學體系,新形勢下,生物制藥專業應著力推進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工作,著力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基礎建設、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內容、豐富課程評價體系、引入虛擬仿真訓練等一系列路徑,進一步推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現深度融合,著力提高實踐教學水平,通過高效實踐教學,增進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得以發展,切實改善人才培養質量,向社會與就業市場輸送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生物制藥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英超,任健,李天俊.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生物制藥專業的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9,26(1):96-98.
[2]張旺倩,張闊,王舒寧.生物制藥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5):479-483.
[3]吳賢文,向延鴻,李佑稷,等.基于學科交叉融合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協同培養模式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10):146-148,194.
[4]陳永富,王忠華,汪財生.“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開放,融合,聯動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0,10(2):64-68.
[5]王舒寧,張闊,張旺倩.生物制藥學實驗教學之初探[J].藥物生物技術,2018,25(2):157-159.
[6]趙凱,王歆.高校生物制藥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5):49-50.
作者:劉義 丁杰 程純儒 潘玉竹 張茂蘭 單位:1.四川輕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 2.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 上一篇:生物化學教學融合思政教育探索
- 下一篇:英語詞匯教學語境方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