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聲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10 10:15:45
導語:情感聲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大多都是有著生動形象的,能夠讓聽眾得到情感上的滿足,以情感人是文藝形象和藝術作品的明顯特征,藝術欣賞的過程和單純知識的獲取、道德說教的接受是不同的,在情感得到愉悅的過程中,加深作品的教育意義和思想內涵,使得精神獲得升華。聲樂的優美之處就是它可以通過演唱者的歌喉將刻板的曲譜變成生動優美的演唱,通過這樣激起聽眾情感上的共鳴,也把歌曲中的情感很好地抒發出來,通過旋律與歌詞的完美結合表達情感和內在涵義,審美感受更加強烈,這樣利于形成心理上的互動,體現和實現了傳情表意的審美價值。傳統的聲樂教學中,訓練學生一般通過歌唱的姿勢、呼吸、發聲、咬字、吐字等多方面來進行,這幾個技能主要是從聲樂技巧的角度來解決問題,人們經常以聲情并茂來評價一首歌曲的好壞,并以此為標準,所以在聲樂教學中也是以此作為教、學的評價和評估。情感作為歌曲的藝術生命,情感的表達和體驗就是在歌唱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到的,這樣情感就可以作為中心,貫穿始終。但是“情”不同于“聲”,它是歌唱藝術的基本特征,是表達聲樂美感的中心,所以說在演唱過程中,要有“聲”、“情”的充分融合并且完全體現在歌曲中,歌唱技術就可以轉化為歌唱藝術,回歸到聲樂教學的主題。就像讀一篇文學作品一樣,斷句標準、發音準確是必要的,但是若缺少了情感,就不能讓人融入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所以,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只有節奏和音準的正確是不行的。聲情并茂的演唱,能夠充分表達歌曲情感,增加藝術感染力。要分析和理解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通過對不同情感的充分表達,誘發聲樂表演的內在體驗,深刻體會創作者的情感表達,這樣就可以更加完美地表達作品的情感。作為表演者,把握作品情感的準確性是十分重要的,每個音樂創造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埋藏了深刻的情感,好的音樂作品常常是“樂隨情起,情由心生”的外化,情感表達的不充分就無法體現作品的優美。表演者在表現音樂時,要正確理解對于感情流露具有記錄作用的旋律中蘊含的情感及其變化,將自我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并完美地進行表達,這樣就能豐富樂曲的形象,打動并感染聽眾,促進審美的愉悅。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這首瞿琮作詞、施光南作曲關牧村首度演唱的歌曲,它風靡一時的最主要原因就與關牧村的演唱有關,在演唱時,關牧村把歌曲里面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當然了除此之外她充分運用強與弱、快與慢、舒展與細膩還有質樸、厚重、豁達的演唱風格等表現手法,使聽中國夢能夠引起共鳴,讓大家都喜歡它,也是因為這樣,表演者與創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時候作品的情感就會被升華并且完美體現,以美好的形態展現給觀眾,音樂也就有了豐富的內涵和絢麗的色彩。即情感是歌曲的藝術生命,是聲樂教學的靈魂。
二、情感教育:聲樂教學的本質
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技巧練習、歌唱基礎、知識講授、呼吸及發聲等基本技能訓練都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聲樂演唱中,學生們能通過自己的歌唱將情感完美的表達,使之生動準確,然后熟練掌握聲樂演唱的技巧和方法。這也就能看出聲樂教學以情感為基礎,本質上也是情感教育的一個過程。以師生、表演者、欣賞者通過歌曲帶動心理互動、情感交流的審美享受為主要方式的聲樂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更多唱歌的技能和本事,審美愉悅和情感享受的豐富,最終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表現出審美教育中的本質力量。審美是聲樂教學指導思想的核心。聲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師應該如何激活歌唱學習過程的情感心理。學生尊敬老師,并且積極向上、充滿熱情地投入到聲樂的學習中;相應的老師也要關心學生,引導他們正確地進行聲樂的學習。教師作為教導聲樂學習的主體,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學生個性化特征、技能訓練要求等的時候,還要精通聲樂知識,選擇不同題材和內容的經典作品作為教材進行學習。那些流傳許久的作品都有十分廣闊的表現空間和審美開發價值,蘊含著人類經典的實現以及感情精華,作品的優劣也影響著演唱的效果。對于作品的深刻分析和認真解讀是非常必要的,從曲調到歌詞,從理性到全面的認識和理解作品的風格和時代背景,準確領悟作品的情感內涵。
作者:李姝單位:江蘇省淮安文化藝術學校
- 上一篇:情感培養與聲樂教學論文
- 下一篇:民族聲樂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