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探討

時間:2022-10-23 11:15:06

導語:“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探討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融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互聯網+”教育模式已滲透到各個學科、各種類型的教育模式中來,線上線下同步教學的模式已成為教育教學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

在音樂教學領域,音樂作品欣賞、音樂理論講解、樂器陪練等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線上教學模式,已成為音樂教學中的新常態。聲樂作為一門需要面對面講授的技巧課,曾一度被認為是很難與互聯網結合進行教學的課程。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模式的創新,“互聯網+”聲樂教學也緊跟時代的潮流,逐步走進了聲樂教師、學生及廣大聲樂愛好者的日常生活中。

一、“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主要類型

(一)自媒體短視頻。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手機APP,“刷快手”、“刷抖音”也成為了一種新的休閑娛樂方式。一些聲樂愛好者會將國內外歌唱家的演出視頻、歌劇片段、聲樂教育家的教學錄像等制作成短視頻到這些APP上供大家學習交流,也有一些歌唱家、聲樂教師、聲樂愛好者將自己的演唱心得、演出體會制作成短視頻在APP上與大家分享。這些視頻短小精悍,往往都是演出中的精彩環節、教學中的精華片段、歌唱家多年的經驗總結。此類APP為聲樂學習提供了高效實用的交流平臺。(二)網絡主播在線教學。隨著各大短視頻APP平臺中有關聲樂學習的內容逐漸增多,一批從事聲樂教學的網紅也隨之誕生,由于粉絲較多,留言回答粉絲的問題已不能滿足粉絲的需求,通過網絡直播進行答疑解惑就勢在必行了。在抖音、全民K歌等網絡直播平臺上,就出現了教授聲樂演唱技巧的主播,這些主播以在線直播的方式回答廣大聲樂愛好者的提問,講授演唱技巧,進行示范演唱。這些主播中既有音樂院校的畢業生,也有各大院校的聲樂教師,還有一些知名歌唱家不定期地在直播平臺上進行網絡直播教學。(三)聲樂慕課。慕課是英文“MOOC”的音譯,指的是大規模、開放性的在線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與互聯網相結合,可以滿足廣大學生學習的需求。國內出現較早的聲樂慕課是“戴你唱歌”和“美聲之林”,這兩個慕課的主講人分別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張美林,都是以聲樂教學現場錄像的形式,通過互聯網展現給聲樂學習者。聲樂教學的對象涵蓋了聲樂學習各個階段,既有聲樂演唱的初學者也有青年歌唱家,曲目涉及也非常廣泛。隨著慕課這種新興教學模式的興起,聲樂慕課也走進了大學校園,在中國大學MOOC網站上,可供學生選擇的聲樂慕課越來越多,這些慕課大多以理論講解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主講人大多是各大音樂院校的聲樂教師。聲樂慕課的興起為學生的聲樂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成為學生聲樂課堂以外的有益補充。(四)聲樂直播教學。聲樂直播教學是指借助視頻通訊工具或者專門的視頻會議軟件APP,進行點對點、一對一的聲樂教學。聲樂直播教學與網絡主播聲樂教學的區別在于,網絡主播聲樂教學是以主播為核心,通過主播獨自的講解、示范進行教學,選用的軟件APP是受眾群體較多的視頻直播平臺;而這里所指的聲樂直播教學是將線下的聲樂課堂,借助微信、騰訊會議、釘釘、zoom等軟件APP,直接搬到線上進行,主要的聲樂教學方法與傳統的聲樂教學類似,通過老師與學生的協同配合來完成聲樂教學,但是老師與學生在空間距離上發生了變化,交流的過程也要借助互聯網。

二、“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互聯網+”聲樂教學有利于降低學習聲樂的門檻。聲樂是一種廣受人民群眾喜愛的音樂形式,其受眾群體數量龐大,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時間和精力去請一個專門的聲樂教師進行系統的教授?!盎ヂ摼W+”聲樂教學模式的出現,使得原本昂貴的聲樂課通過互聯網以更加便利的方式呈現在了聲樂學習者面前,使得聲樂學習變得簡便易行,降低了初學者學習聲樂的門檻,對于普及大眾聲樂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二)“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出現有利于促進優。秀聲樂教育資源的均衡無論是APP短視頻還是直播平臺上的聲樂教學主播中,都有不少聲樂界著名歌唱家、教育家的身影,特別是聲樂慕課的主講人幾乎都是各大高校的知名教授或者著名歌唱家。這對于一些基層高校聲樂專業的老師和學生來說,無疑是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以往動輒幾千塊錢一節的名家聲樂課,通過互聯網的形式變得不再陌生,即使只是旁聽,也省去了寒暑假奔波于各聲樂大師教學班的差旅費與住宿費。“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出現為更多學習聲樂的學生和聲樂愛好者提供了近距離向聲樂大師、名家學習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優秀聲樂教育資源的均衡。(三)“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出現提升了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盎ヂ摼W+”聲樂教學模式的出現,為抽象的聲樂課堂增添了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提升了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也改變了聲樂課堂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聲樂的見解及接受程度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與學習對象,全方位地提升學生在學習聲樂過程中的主動性。(四)“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出現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通過“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各位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和歌唱家會將聲樂演唱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提出解決的方法,也會將自己對聲音的看法和技術的運用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聲音觀念有很大的幫助。每個學生所學習的聲樂曲目數量是有限的,通過觀看聲樂短視頻、慕課等,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聲樂曲目,知曉其作品內涵及演唱風格,這對豐富學生的曲目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有很大的幫助。(五)“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有助于拓寬聲樂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近年來聲樂教學不再受困于傳統的時間、空間限制,線上教學的發展使得聲樂課的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對于各大院校聲樂專業的畢業生而言,就業的范圍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學校、培訓機構等線下教學中。借助“互聯網+”的形式,通過抖音、全民K歌等自媒體平臺進行線上教學,或者借助線上短視頻的關注度,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已經成為各大院校聲樂專業畢業生就業的新模式。

三、“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一)在“互聯網+”聲樂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因材施教的針對性。具有“針對性”、“互動性”的因材施教,應當貫穿于聲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但是在目前“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中,學生更多的是以一個旁聽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習中獲得的聲樂演唱技巧、作品情感處理方法等,僅僅停留在觀念的層面,能不能在演唱的過程中很好地運用,將觀念層面的能力轉化成實際的演唱能力,還有待商榷。在這個過程中,缺乏教師針對性的指導。由于每一個學生學習聲樂的時間長短不一,實際的演唱能力參差不齊,對一些相對抽象的演唱概念能不能正確領會,在實踐的過程中會不會獲得相反的學習效果,這都是“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缺乏因材施教的針對性帶來的問題。(二)“互聯網+”聲樂教學的傳輸效率較低。一對一的聲樂直播教學,或許能解決“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缺乏針對性的問題。但是由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制于網絡傳輸能力,因而會導致課堂效率較低。網絡傳輸有一定的延遲,老師與學生在每一次的交流中都要互相等待,大大降低了每一節課所能傳遞的內容。由于延遲,教師的伴奏與學生的演唱很難同步,而傳輸過程中聲音的損耗也導致了學生演唱音色的失真,這對于靠辨別學生演唱的音色來判斷演唱方法正確與否的聲樂教師而言,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把握學生實時的演唱狀態。(三)聲樂自媒體短視頻、教學主播的水平參差不齊。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很多聲樂演唱愛好者都會將自己的演唱視頻、演唱心得以短視頻的形式放到互聯網上,而直播平臺的聲樂教學主播,也沒有具體的門檻限制?!安莞汀钡穆晿方虒W者與著名歌唱家,會出現在同一個短視頻APP中,直播平臺的聲樂教學主播中既有知名的聲樂教育家也有各大院校剛畢業的學生,這就導致通過“互聯網+”呈現出來的聲樂教學內容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辨別能力去進行選擇學習。

四、“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發展建議

(一)提升網絡傳輸效率,加快5G網絡建設。網絡傳輸的效率制約著“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的發展。只有加快5G網絡的建設,提升網絡傳輸效率,才能從根本上推動“互聯網+”聲樂教學的廣泛應用,促使其不斷地深入到聲樂教學中來。(二)針對聲樂教學的特殊性,制作一款專門的聲樂直播教學APP。雖然每個聲樂老師在進行直播教學時所選用的APP不盡相同,但是現在所能選用的APP,都側重于多人同時教學,聲樂教學所需要的聲音傳輸的同步性及演唱音色的真實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專門保障音色真實性和聲音同步性的聲樂教學直播APP,會極大地提高聲樂網絡教學的課堂效率。(三)各高校進行資源整合,制作更多高水平的聲樂慕課。目前高水平聲樂慕課的數量還是有限,所涵蓋的聲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更多高水平的聲樂慕課的出現,會極大地提升慕課在聲樂教學中的比重。(四)加大線上線下聲樂教學的結合力度。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聲樂老師已經不自覺地將“互聯網+”應用到了聲樂教學中,比如用微信語音檢查學生的曲目熟練程度,用視頻通話給學生講解演唱中要注意的問題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已經融入到了當今聲樂教學的各個環節。聲樂教學的特殊性使其不能通過“互聯網+”教學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通過“互聯網+”聲樂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拓寬學生的演唱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彌補傳統聲樂課堂教學的局限性。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聲樂教學模式,已經是當今聲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孫亞茹.“互聯網+”背景下國內社會音樂教育中的鋼琴教育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9.

[2]張藝.“慕課”與傳統聲樂教學的交互性影響、作用及現實意義[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8.

[3]趙朦.互聯網聲樂教學研究——以聲樂慕課“美聲之林”為例[D].楊州:揚州大學,2017.

[4]白楊.關于線上音樂教學模式現實意義的分析與思考[J].當代音樂,2016.

作者:蘇丹 單位:凱里學院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