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素養探究式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21 03:14:38

導語:教師專業素養探究式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專業素養探究式教學論文

摘要:美術鑒賞是高中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要開展好高中美術探究式教學,則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對學生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的認知、對教材藝術價值與美感底蘊的挖掘、對理論遷移學習與拓展鑒賞的把握和對課堂創新教學與活力激發的創造。

關鍵詞:高中美術;美術欣賞;探究式教學;教師專業素養

美術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它借助富有美感且具鑒賞價值的傳播方式將美術創作者所要表達的信息傳遞給受眾者。當不同的受眾者以不同的審美情操、從不同的角度去鑒賞美術作品時,就會有各自不同的鑒賞感受。因此,美術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操與“三觀”價值,他們有能力從自己的視角去欣賞美術作品,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這一特征,采取探究式教學方式,開展高中藝術欣賞課,在探究式教學中彰顯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1.強調過程,重視思索。探究式教學的著力點在于“探究”二字,這是一個變量的動態進程,于反復中前進。比如,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時,當學生看到美術作品本身時,可能欣賞到的只是淺層次的東西,當學生理解并領悟到創作者的思想感情時,可能欣賞到的是更深層次的東西,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結果。因此,探究式教學的特征之一就是強調過程,重視思索。2.強調包容,重視創新。探究式教學的“探究”二字還包含著“不確定”“不肯定”“不完全”的意思,而且美術作品的欣賞也不是一個定量、僵化的東西。因此,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欣賞美術作品時,不同的學生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與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欣賞結果,教師應當強調教學本身的包容性并重視學生的創新力。3.強調自主,重視學生。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多起到的是指導、幫扶的作用。比如,指導學生從美術作品的構圖形式、色彩亮度、各部分比例、創作背景等角度去欣賞。但欣賞者是學生,他們是探究式學習的主體,應當自發地對美術作品進行理解與感悟。因此,教師應當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探究式教學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

在明確了高中美術欣賞課探究式教學基本特征的基礎上,美術教師應當重視以下幾方面的自身專業素養:1.對學生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的認知。不同的受眾群體具有不同的欣賞方式與欣賞角度,因此,在開展高中美術欣賞課探究式教學時,教師首先應當具備準確認知學生的心理與思維特點這一專業素養。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湘版美術鑒賞下篇第三單元第六課《戰爭與和平》為例,關于“戰爭與和平”這個話題,由于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因此,更多的認知是通過新聞、雜志、報紙、互聯網等渠道來了解的,那么,教師在指導學生欣賞時,就不能要求學生“感同身受”,而要側重于從對史實、報道的客觀解讀上去欣賞這一主題下的美術作品。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的高中生在這個階段已經開始心懷理想,憧憬未來,對于“戰爭與和平”這個話題也會有自己的見解。比如,在戰爭年代,如果槍支器械是作戰武器的話,那么在和平年代,尤其是信息高速發展的年代,知識就是作戰武器。當學生有了這個層面的認知后,他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就會結合當下的社會環境和自己的理解感悟來欣賞美術作品。教師在運用探究式教學時,也應當多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激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實際上,認知學生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的這一專業素養,它體現的是教師在心理學領域中的素養與能力。2.對教材藝術價值與美感底蘊的挖掘。同一幅美術作品,學生欣賞、教師欣賞、美術專業學生欣賞、美術事業從業人員欣賞的結果與感覺可能各不相同,這與他們對美術作品的解讀深淺有關。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美術作品,教師應當具備挖掘教材藝術價值與美感底蘊的專業素養。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湘版美術鑒賞下篇第三單元第九課《各異的風土人情》為例,這一課介紹了民間藝術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教材以剪紙這一獨特的形式來欣賞美術作品本身所承載的寓意。剪紙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豐富多樣的形式和技法不僅體現了剪紙本身所具有的手工能力,而且剪出來的形狀也無不承載著剪紙人的思想,反映著社會的風土面貌。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就需要挖掘。比如,民間剪紙擅長將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其特點是“以意構象”“以象寓意”,而不是單純、直白地根據物體的自然形態來造型,這就是欣賞剪紙的奧妙之處。除此以外,不同地方、不同派系的剪紙,又會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與區域色彩,這意味著在欣賞時,要更多地考慮該地區的風俗人情。由此可見,看似簡單的剪紙,看似“形狀奇怪”的剪紙,唯有將其背后所承載與映射的藝術價值與美感底蘊挖掘出來并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才能在探究中更好地欣賞剪紙這一藝術形式。3.對理論遷移學習與拓展鑒賞的把握。對于一幅美術作品的欣賞,可以從色彩、構圖、比例、內容、主題、背景等多個方面入手,這就是理論層面上的藝術鑒賞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自然會將這些方法傳授給學生,而在探究式學習模式下,學生需要用一些方法自行探究、思索、嘗試、感悟,因此,教師應當具備能對學生理論知識進行有效遷移并拓展鑒賞的專業素養。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湘版美術鑒賞下篇第三單元第十一課《變幻的自然萬象》為例,這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藝術家表現自然的各種獨特手法,了解東西方對于風景營造的不同理念,理解中西方藝術家對于光和透視關系形式的想法和表現。在這一課里,教師應從理論角度,帶領學生分別從起源與發展、美學思想和審美理念、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這三個方面對中西方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如教材中介紹的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當學生完成了這一課的欣賞后,他們就能基本掌握欣賞的規律和方法。在這個時候,教師要選取幾幅教材之外的、與教材內容類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由于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學生所掌握的欣賞規律與方法是自行探究得來的(教師需要加以指導,確保方法規律的正確性),因此,要通過課外作品來驗證與練習。這就是知識的遷移,教師要具備幫助學生完成這一過程的專業素養。4.對課堂創新教學與活力激發的創造。最后要提到的是教師應當具備激活、激發課堂創新力的專業素養。這一點在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下尤為重要,因為探究性學習方式本身就是一個強調創新活動的學習方式。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湘版美術鑒賞下篇第三單元第十四課《走進博物館》為例,這一課是讓學生理解博物館及其美術作品所承載的價值,從而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愛國感,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對人類歷史和藝術遺產的審美素養。博物館,一方面,由于其陳列的均是時間年限較長遠的作品,因此容易給學生留下“老舊”“無趣”的印象;另一方面,如果安排學生集體參加本區或本市的博物館,并不是很現實。在這種教學情況下,教師應當具備創新教學形式的專業素養。比如,嘗試微課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態影音的形式接觸美術作品;嘗試遠程教學,與某一家博物館合作,通過互聯網,在課堂上借助大屏幕和高速網絡等,幫助學生實現足不出戶就可以近距離欣賞館藏作品,如身臨其境一般。這些創新性的、能夠激發課堂活力的創造力,實際上就是教師在教學思維上的一種專業素養。“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的意思是藝術在傳達過程中,不同受眾體所接收并反饋的信息是不同的。因此,指導并培養受眾以正確的方式來鑒賞美術作品就顯得尤為必要,這也是高中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之一———能夠較好地欣賞藝術作品。為此,美術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在這其中,教師首先應當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一方面,教師應當明確高中美術欣賞課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教師應當準確地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挖掘教材的藝術價值與美感底蘊,把握理論知識的遷移學習與拓展鑒賞,促進美術課堂的創新教學與活力激發,從而更好地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

參考文獻:

[1]徐律.高中美術欣賞課探究性教學模式研究[J].學周刊,2015(5).

[2]申連紅.淺談高中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4).

作者:徐霞 單位:江蘇省江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