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式教學分析
時間:2022-03-21 09:41:16
導語: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式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就探究式教學的本質和探究課的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文中對科學探究課的本質和探究課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筆者認為想要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就要了解科學探究課的本質,更多地掌握科學探究課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探究策略;控制策略
一、探究式教學
1.探究式教學的含義
科學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課堂中所進行的各種探究學習活動,即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精神、培養科學家研究自然科學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探究教學。它實質是借用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應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交流、評估。在教學中把科學領域的探究活動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來理解事物的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并培養相應能力的教學方式稱之為探究式教學。
2.探究式教學的本質
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學習和學科內容的學習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物理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因為物理學不僅指物理知識,而且還包含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對于物理學中包涵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這些更為重要的東西卻提得很少甚至不提,這不僅不符合物理學學習的基本要求,而且對于學生身心的發展,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養成嚴謹的科學作風都是相當不利的。
二、探究式教學的探究策略
1.提出問題的策略
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比如:用現實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物理現象引發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物理規律奧秘的欲望。比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倒扣的漏斗中,通過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然后教師提問學生,乒乓球會下落嗎?學生根據經驗,認為即使不吹球都會下落,何況用力的吹,這時教師通過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僅沒有下落,還被吹得貼在漏斗中。這個現象出乎學生的預料,引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了他們的好奇,讓學生感到知識的重要,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2.引導學生猜想和假設的策略
猜想與假設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按照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提出猜想和假設。學生的思維有時過于發散,有時過于聚斂,教師應該按照問題需要發散思維還是聚斂思維來引導學生。當學生提不出猜想和假設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逐步引導學生提出猜想和假設。例如科學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學中的“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首先通過實驗或感性材料促使學生思維發散進行猜想。學生提出猜想: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與液體的多少有關、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重力有關、與物體的形狀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接觸面積有關、與溫度有關等等。學生的思維過于發散,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聚合:“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可分兩種,一種是物體全部沒入液體中,一種是物體沒有全部沒入液體中,前者可按浸沒的深度來研究;“與溫度有關”其實是溫度影響物體的密度,但固體的密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果將其忽略,我們也可將它納入“與液體的多少有關”進行研究;后者可納入排開液體的體積中進行研究,與物體的“浸在液體中的接觸面積有關”可與物體“浸入的深度”一起歸納為“排開液體的體積”來研究,這樣經過初步的思維聚合,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最后再分析實驗數據,再次聚合思維,形成“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及液體的密度有關”這一科學結論。
3.設計實驗的策略
實驗設計應該滿足精確性原則,在安全的基礎上實驗應該滿足越精確越好,得到的結論越是精確,就越能說明問題,物理是以事實說話的,精確是其一大特點,比如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時,是采用安培表內接還是外接應該根據事實要求和精確度的要求來設計。
設計實驗要符合簡單實用原則,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是有限的,教師指導學生實驗的設計要符合簡單原則,又要有實用性,易于操作,簡單不是隨便,簡單是建立在符合科學規律的基礎上的,不僅能夠得到相應的結論,而且還能節省時間、精力和資金,因為課堂教學畢竟不是科學研究,能達成教學目標就是好的。
4.進行實驗的策略
在實驗設計的這三個原則的基礎上,教師要有選擇性地引導學生設計和進行實驗,選擇好的策略。比如利用口頭引導的方法,將學生設計的實驗引導為可操作性,可探究性,更科學更合理;用事例教學的方法,講述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他們設計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從中受益;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各種方案,豐富學生的學識,提高學生的思維,這個交流不是指在進行實驗時的交流,而是指在課后用空余的時間專門的研究、討論實驗設計的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有關實驗的理論知識;專門用一些時間對“如何設計和進行實驗”進行教學。
不管是老的教學模式或者是現在的教學模式,智育、德育、美育都是教學目標,但具體的實施方法是不相同的,科學探究課的實施方法寓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活動本身的效果來進行教育,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又學到了如何為人處世。如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的探究活動與某一些科學家作對比,通過對科學家的精神和事跡的描述,讓學生懂得探究中所包涵的科學精神,通過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的貢獻和人類濫用科學給自己帶來的災難來塑造學生的心靈美。
參考文獻:
[1]胡明,楊國金.《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修訂本)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廖伯琴.《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徐翠蘭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九潭中學
- 上一篇: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及應用
- 下一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分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