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評估論文:評估在體育教導中的適用性

時間:2022-02-01 03:27:56

導語:體育評估論文:評估在體育教導中的適用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評估論文:評估在體育教導中的適用性

本文作者:陳曉丹楊軍王匯軍工作單位:南大學體育學院

用于評價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是指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認知方式,通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和追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學觀點、教學技巧、教學作風、教學效果等方面逐步形成具有獨特個性的、穩定的教學特點與審美風貌[4]。體育教師若要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必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教學實踐過程。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反復實踐,不斷進行創新,在實踐與創新的基礎上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理論教學特征,從而逐步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體育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此外,還會影響學生的個性特征、人格素質的發展,以及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學生之間合作精神的養成。因此,教師多元化教學風格評價體系的建立,也需要得到學校領導、家長等相關人員的鼓勵與支持,使教師在不違反國家、學校及有關部分規定的前提下,本著為學生身心協調發展的原則敢于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理論基礎。用于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上世紀80年代,教育部在《關于中小學教師隊伍調整整頓和加強管理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從政治思想表現和工作態度、教學業務能力和教學效果、文化程度三個方面對教師進行考核[5]。近年來,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內容也逐漸顯示出多元化趨勢。教師評價的內容十分豐富,概括地說,有教師素質評價、教師能力評價、教師工作過程評價和教師工作績效評價四個方面[6]。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多元化評價內容來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效果,可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客觀合理的評價內容對于體育教師提高其自身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合理運用可使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于自己的教學效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除彌補自身不足之處,還能使其對自身的工作要求更為嚴謹,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用于評價教師的自身發展有關教師評價的方法在不同版本、不同書籍中有不同的概括。有些書籍中介紹有關教師評價方法有教師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學校領導評價等;還有些書籍在介紹了以上三種評價外又額外加了同行評價、家長評價、書面材料的收集與觀察以及教學成果評價、領導與專家相結合的評價方法等。在體育教學中,如果能把這些多樣性的評價方法匯總并運用到體育教師“教”的過程中,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也就是教師自我激勵與自我提高的過程;而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的過程也是教師對學生自信心提升的過程,教師的信任是對學生評教最好的精神表達。此外,把同行評價與家長評價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還可使家長與教師友好的溝通,也有助于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總之,通過多元化評價方法,教師可從各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發展,從不同角度去審視自己,從而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體育教師自身的全面發展。

用于評價學生主體意識在這個多元化時代,學校教育評價更加注重評價過程中的互動,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學習成果。如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毛振明和于素梅所著的《體育教學評價技巧與案例》一書中就將學生評價主體分為他人評價、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三大類。于此同時,現代學校教育評價中也把多元化評價主體更細化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領導評價以及家長社區評價等相關評價內容。在這個評價過程中,操作時會根據評價主體在全部評價體系中所占的權重系數不同而有所側重。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單一評價者因主觀因素而帶來評價結果上的偏頗。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把評價思想貫穿其中,尤其是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相互評價的合理運用,也可對學生進行隨機評價,使其在習慣這一評價行為時可感受到主體受到尊重的自豪感,從而使學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強、主體意識得以確定。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位老師的教學風格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實踐、發展和完善階段才能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目的去發現教學中存有的不足,并為之改進,進而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形成具有自己特征的一套教學風格。不管是哪一門學科,如果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體育教師可運用多元化教學風格去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用于評價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在評價領域中,關于教育評價的研究最早始于拉爾夫•泰勒的“八年研究”。泰勒提出,“陳述目標最有用的方式是用術語來表達目標。這些術語表明學生需要發展的行為種類,同時表明行為在其中產生作用的……內容”[9]。《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五大領域目標“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無不都被包含在前輩學者所研究的教育目標分類之下。因此,在體育教學多元化評價內容中除了要重視學生最終的運動技能和理論知識評定之外,還應關注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進步幅度、體育意識、合作精神、學習效果、參與程度、創新意識、出勤狀況等與之相應的評價內容,從而多元化地去評定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學習狀態與學生最后所取得的綜合體育成績,在不削弱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之前提下促進其身心協調發展。用于評價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表揚、批評、抑制和激發等方法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客觀評價,并對每次評價做詳細記錄;而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互評、互議,學習同伴優點和指出同伴不足等方法來進行評價,并對評價信息做出詳細記錄[10]。傳統學校體育教學評價中對學生的評價內容有專業技術評價和理論知識考評。不足之處是過于注重學生學習這項技能的最終測評成績,而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和精神層面的評價。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運用多元化評價方法去激勵學生進行自我或相互之間的評價,以期可使直接參與教學活動中的教師與學生對自己的教與學的情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并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行動。由于每個學生先天的體質都有所差別,不經常上體育課的學生到最后考試時可能會比經常按時上體育課的學生成績要好,因此,要注重學生個體內差異評價,使學生在不被挫傷體育鍛煉積極性的前提下,激發起繼續學習體育的欲望,從而加強自身體育鍛煉的意識,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簡而言之,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多元化評價對教師“教”和學生“學”進行價值判斷,可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得以共同發展,并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風格的創新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同時,多元化評價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無疑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用多元化評價可使體育教師明確其主體地位,促進自身發展,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從而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