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法治教育探索

時間:2022-12-26 03:46:06

導語:中職學校法治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校法治教育探索

摘要:青少年是法治教育的重點對象,中職學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加強中職學校法治教育工作尤為必要。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主的新型媒體已成為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征,所以,探究“互聯網+中職校法治教育”的時代特征和意義,厘清“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校法治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困境,探索基于“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校法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出路與對策,對提高中職生的法律素養和法律精神,全面落實依法治國、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校;法治教育

中職學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陣地,中職學生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對象。長期以來,以講授為主要形式的傳統法治教育已很難以適應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中職生的教育發展需求。“七五”普法規劃中指出:“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傳播平臺,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因此,從“互聯網+”的層面探析當前中職校法治教育的現狀和特點,厘清當前中職校法治教育出現的主要問題和困惑,探索“互聯網+中職校法治教育”改革的出路與對策,對提高中職校法治教育的時代性和實效性,增強中職生法律意識和用法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已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不可缺少的內容和手段。作為新時代的中職生,其成長歷程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方式、互聯網技術已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烙下了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是典型的網絡時代青年。與此同時,作為正值青春期的中職生,具有認知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強、易沖動、叛逆等特點,如果他們法律意識淡薄,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巨大的傷害。亞里士多德說:“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守,仍不能實現法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來規范中職生的行為舉止、預防違法行為,如何運用“互聯網+中職校法治教育”這一手段來正面引導中職生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促進中職學生健康成長,既是這個時代不可回避的課題,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學校領域的不斷實踐和運用,互聯網與中職學校法治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越來越明顯,必然會進一步促進互聯網技術和數據資源的發展,豐富互聯網的實用價值。同時,互聯網數據中豐富的法治教育資源,互聯網先進的設施和手段,定會掀起新一輪中職學校法治教育改革的高潮,特別是互聯網中豐富而生動的音視頻資源、最新的法治觀點和法治動態、不受時空限制的遠程法治教學等內容,對突破傳統法治教育手段單一、效果不明顯的教學困境,是一種有效“良劑”。在特別強調信息化教學的當下,“互聯網+”技術下催生的微課、慕課、O2O課等教學方式,以“新、奇、趣”的優勢迎合了中職學校法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在實踐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對規范新時期中職學生的言行舉止,自覺做一個法律的守護者和踐行者,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二、當前中職學校法治教育的現狀

從“互聯網+”的時代背景這一角度來看,中職校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教育的“合力”和“活力”,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呈現形式滯后于互聯網發展的時代需要,教育過程中重知識、輕運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仍然突出。(一)中職校法治教育工作缺乏系統性和影響力。長期以來,重技能教育、輕法治教育是部分中職學校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都能認識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工作中,受技能是硬指標、法治是軟指標的“慣性”認識的影響,導致學校法治教育工作中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在具體抓實抓細法治教育的工作中,就出現了“走樣”和“打折扣”的情況。學校往往把法治教育責任傳導給政教處、學生處的中職生行為管理工作和德育課的法律教學工作。對普遍存在自律能力和認知能力不強的中職生,僅憑法律課和中職生日常行為管理的法治教育,是缺乏吸引力與影響力的。(二)中職學校法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落后于互聯網時展的需要。中職學校法治教育的手段和內容的呈現形式滯后于互聯網發展的時代需要,導致法治教育的效果不明顯。長期以來,傳統的中職學校法治教育主要采取法治講座、法律課教學、法律教育展板等形式,這對普及法律知識、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有較好的作用,但這種形式缺乏互動性與參與性,在引導中職生體驗、參與、運用、認同、內化、踐行等方面的功效欠佳。在法治教育內容的呈現形式上,單一的法律知識講解和案例教學,已經落后于時展的需要。“七五”普法規劃中指出,“要采用喜聞樂見的教育宣傳形式,突出實效,便于人們接受和理解”。因此,作為中職學校的法治教育,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該突破時空的局限,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源、網絡法治在線以及微信和微博為主的新媒體等先進手段,直觀、形象、生動地調動學生對法治教育內容的好奇和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三)中職校法治教育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重知識、輕實踐,重理論、輕運用仍是當前中職校法治教育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無論是法律課教學和法治講座,還是法治校園廣播和法治展板,都突出對法律知識的傳授和影響。中職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參與、內化和踐行法律要求,卻有待證實。同時,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法治主題班團會、法治辯論賽、模擬法庭等法治教育實踐活動,受學生素質差異和組織難度的影響,在具體開展的過程中教育效果也不明顯。

三、創新發展中職校法治教育的對策

在越來越開放、互動、包容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和新興媒體已成為推動新一輪中職校法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引擎。要突破當前中職校法治教育的困境局面,必須從“互聯網+”層面著手,實現互聯網法治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實現“互聯網+中職校法治教育”的復合型工作者的培養,實現互聯網和新興媒體下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創新。(一)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構建法治教育網絡資源數據庫。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平臺,構建全國中職校法治教育網絡資源數據庫,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和共享。互聯網技術具有打破時空限制的優勢,特別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為實現全國中職校法治教育資源共享提供了成熟的技術條件。因此,組建全國中職校法治教育同盟,共建中職校法治教育網絡資源數據庫具備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將最新的法律動態和理念、優質的法治教育內容和課件、先進的教育經驗和成功教育案例、生動有趣的法律故事和創新化的教學方式等內容進行梳理、上傳、整合、優化、共享,構建起全國范圍內的法治教育網絡資源數據庫,是推動當前中職校法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各中職校根據自身教育的實際需要,從中取長補短、加工整合、因材施教,必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與此同時,各中職校要進一步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特別是校園WIFI、微信公眾號、QQ群、微博等形式,及時推送優質的法治教育內容供中職生隨時隨地學習、參與、互動;學校制定相應的網絡學習考核要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掌控和督促,作為評定學生學業情況的依據。這樣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中職生的法律意識和用法能力,從而真正將依法治校理念內化于學生心中。(二)充分利用新技術創新中職校法治教育的形式與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和移動網絡為主的新型媒體技術,創新中職校法治教育的形式與方法,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以網絡和互聯網為主的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受眾廣、傳播快、交互性強、開發度高的特點,針對中職生法治教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來創新教育內容的呈現形式,實現教育手段的革新,具有可行性和實踐性。特別是以網絡普法知識大賽、網絡考試與抽獎為主的內容呈現方式,能克服說教式的局限,引導學生在競技、挑戰、獲獎過程中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用法能力;以音視頻、遠程法治講座、法制案例、法制動漫為主的教育形式,更能突出趣味性、直觀性,受到學生的接受和歡迎。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需要更加突出中職生的主體性、參與性、互動性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網絡法治征文活動、法治教育問卷調查與抽獎活動、法治教育網絡簽名與留言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學習活動,既能克服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在中職校法治教育實踐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不斷提高中職校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出色勝任中職校法治教育的工作者,不僅要懂得中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也要具備相應的法律專業知識,更要能掌握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所以,各中職校須加強復合型法治教育教師的培養,不斷提高其教育水平和教育技能。重點培養有法律專業背景的優秀教師,為其提供學習、交流、進修的條件,支持教師進行中職法治教育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中職法治教育網絡平臺的構建與管理、中職生法治學習的考核與評定等相關工作,從根本上改進過去教育方法單一、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缺陷。其次,中職學校法治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交流平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借鑒,不斷提升法治教育質量。總之,探索、創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中職校法治教育,努力引導中職學生掌握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養成守法習慣,全面提高法律素養和法治思維,是推動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全面落實依法治國、依法治校要求的主要舉措。

作者:陽林 單位: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