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探究
時間:2022-12-03 03:49:09
導語: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堂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實施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尤為重要。外語生態課堂是以外語為教學內容,以教育生態學理論為依托的一種新型課堂,是一種更具人文氣息,體現語言文化傳承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理念主要體現在對評價內容、評價功能、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等幾個層面的解讀與再思考上。
關鍵詞:外語;生態課堂;質性評價量化教學評價方式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占據主導地位,通過構建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從教學目標、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能力及教學效果等幾個層面完成對被評價對象的數字化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將課堂教學的各個組成部分割裂開來,顯然無法對其整體效果做出較為科學、公正的評判。隨著建構主義和后實證主義研究的興起,量化教學評價機械、僵化的弊端日益凸顯,質性評價應運而生[1]。質性評價本質上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歸納評價法,主張構建輕松、自然的評價環境,以評價對象視角思考與解決問題,如實記錄評價對象的“原生態”課堂表現,并用較客觀的描述性、解釋性文字進行表述,評價結果通常是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呈現?!吧鷳B課堂”這一概念源起于教育生態學理論。它主張課堂是一個微生態環境,各生態因子包括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境等必須達到和諧統一,互惠共生,從而實現教學能量的守恒。針對外語教學的特點,在外語生態課堂中實施質性評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對外語知識的講授和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訓練過程中,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其自然、寬松的人文課堂氛圍為質性評價的開展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旨在解讀外語生態課堂及動態質性評價的內涵基礎上重點探討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的基本理念問題。
一、外語生態課堂的內涵解讀
外語生態課堂探討語言本質,傳播異域文化,散發著濃厚的人文氣息,通過兩個主要生態因子———教師和學生之間交互協作,共同探究完成外語知識與技能的傳輸過程,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它強調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與價值取向,是一種更具生命活力和人文氣息,體現語言文化傳承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外語生態課堂具有鮮明的生態屬性和獨特的文化氛圍,教學質性評價的理念和方法更能體現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生態價值[2]。由于質性評價具有獨特的人文屬性,與生態課堂的人文理念高度契合,其順利實施能促進外語生態課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長久以來,傳統的紙筆測驗占據了教學評價的中心地位,它更注重評價教學結果,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的真實記錄與反思,它無法對學習過程中參與者的態度、情感及價值觀進行評價,測試結果通常被用來對教學參與者進行分級排序,甄別優劣,對后續課堂教學的正面反撥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會給教學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成績較差的評價對象來說是負面否定,容易使其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今后課堂生態的良性發展。為此,我們需要構建一個積極、科學,更具人性化的評價體系,呼喚一種能檢測復雜的學習結果并促進各課堂生態因子和諧發展,最終達到外語生態課堂的總體平衡的評價方式———動態質性評價。
二、動態質性評價的概念界定
傳統的教學評價將教學目標達成度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動態質性評價方法摒棄了這種機械、固化的評價標準,將評價活動融入到評價對象所處的情景之中,更為關心評價的真實性與自然性。它具有自然主義評價屬性,主張評價應以真實的課堂教學數據為基礎,通過客觀全面反映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并經過全面分析,給出合理的教學改進建議。動態質性評價將評價對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作為評價內容,重視對過程中“生成價值”,即對教學過程中個體身上體現的不可預期的、非人為控制的價值評價。動態質性評價強調在評價實施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理論假設,不制定預定的標準及目標,在評價過程中,更關注被評價對象的教學成長歷程,淡化最終的評價結果,通過全方位發展的視角對被評價對象的各種教學行為、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手段等進行較為客觀的文字式的記錄與重現,并對其進行科學深刻的剖析,與此同時,試圖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并挖掘該行為背后所蘊含的特殊文化內涵[3]?;谇叭藢ο嚓P概念的解讀并結合自身的理解,筆者將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界定為:在外語生態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評價者采用較為自然的觀察與記錄方式,搜集評價對象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的產出成果,客觀記錄外語課堂教學的“原生態”過程,并關注其發展趨勢,從評價對象的角度出發,強調對外語課堂教學全過程的評定和反饋,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評價對象的各種特質,尊重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發展與變化,采用自然、客觀的評價手段,以期完成對評價對象綜合教學水平的全面而科學的評判,并根據評價結果給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進建議,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對課堂教學的正面反撥作用。
三、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的理念
在外語生態課堂中,外語學習是課堂教學能量的集中點。語言不僅是一種人際間交流的工具,更是社會文化傳承的載體,因此外語生態課堂的生態屬性及人文屬性較其他學科更為凸顯,需要采用人文氣息相對濃厚的質性評價方式。質性評價理念與評價方法和外語生態課堂契合度更高,能有效提升外語課堂教學效果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動態質性評價理念的確立意義非凡。構建科學的評價理念是開展外語生態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步,并直接影響著后續的評價發展趨勢。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理念主要體現在對評價內容、評價功能、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等幾個層面的解讀與再思考上。(一)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在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體系中,評價對象不是處于評價活動的底端,被動地等待評價工作的開展,而是主動參與其中,其評價主體由一元走向多元,在具有共生性、聯系性的外語生態課堂中,評價對象和評價主體是可以交流、互換的,雙方的角色依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而發生改變。比如,作為外語生態課堂的重要組成因子———教師與學生就可以承擔不同的評價任務,他們既可以充當評價對象的角色,又可以充當評價主體的角色。二者協同合作促進外語課堂教學的和諧發展。其中,“生生互評”與“學生自評”所占比重要加大,切實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地位[8]。具體來說,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的主體應該包括教師和學生本人、家長代表、同行教師、教學調研人員、學校管理人員等評價主體,認可學生的評價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評價的比重,尊重學生的評價地位,客觀地看待學生評價結果,在評價過程中給學生“話語權”。與傳統的量化教學評價相比,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包含的評價手段更具多元性與發展性。外語課堂教學參與者的自評與他評為外語生態課堂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二)評價內容。評價內容的確立直接決定著評價工作的總體導向,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著眼于課堂教學全局,將教學參與者(師、生)的課堂教學表現納入到評價體系之內,既考核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傳授效率與效果,同時又考核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過程。外語生態課堂教學評價的觀察點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課堂教學評價將各個評價指標割裂開來的做法,保證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綜合性,強調評價的可持續性、發展性、動態性[4]。在量化評價中,評價者往往將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幾個層面逐一評價,單獨計分,最后將各項成績累加起來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成績,這種做法將復雜的課堂教學過程簡單分塊,缺乏對整體課堂教學過程的深入理解,陷入局部之和等于整體的謬誤中,此種做法本身也與外語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相背馳,基于事先預設的評價框架的量化數據無法對外語生態課堂的內在人文屬性進行深度解讀,不利于外語生態課堂的可持續發展。誠然,量化評價在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中一度盛行,由于其評價結果更直觀、評價效率更高的特性受到眾多教育教學工作者的追捧。但隨著人們對教育教學活動的理解逐漸加深,其弊端也日益突顯,量化數據背后的課堂本質問題仍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單純給出教學評價成績顯然無法為評價對象的教學改進提供有益的幫助,評價對象需要更具體、更全面的教學改進建議來提高自身的綜合教學素質。外語生態課堂強調外語教學的參與者與外語教學環境之間的融合,因此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內容需要將兩者納入到評價體系中,教學評價內容既要包括對外語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又要包括對外語學習者學習行為的評價,二者缺一不可,同時在評價過程中還要引進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手段,以期對外語生態課堂參與者的整體教學狀態進行全方位把握[5]。外語生態課堂的授課內容涉及外語語言知識的傳授、聽說讀寫譯等技能訓練和中西方文化對比研究等,旨在揭示語言本質,探討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核。目前,我國外語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為“以學生為中心”,外語生態課堂能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出發點為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掌握語言使用規則并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拓寬國際視野,豐富文化積淀,增強人文情懷。因此,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更側重對外語學習者的評價,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行為,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習者外語學習興趣,提高其課堂教學參與度,幫助學生完成語言知識的積累、語言技能的操練以及語言文化的滲透,逐步增強跨文化意識,培養家國情懷。此外,要想實現對外語生態課堂教學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還要對物理教學環境進行評價,其中包括師生對教材的處理情況,師生對教學設施的利用效率,師生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等。在外語生態課堂中,學生、教師、教材、教學環境之間互相依托,有機融合,它們是外語生態課堂系統的重要組成因子[6]。因此,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內容應包括對這些課堂生態因子的綜合評價,并側重于這幾個生態因子的相互關聯性。建立在自然觀察和探究基礎上的動態質性評價可以從深層次挖掘外語生態課堂的內涵,促進外語教學能量的正態守恒,并為課堂教學能量的轉換與流動發展提供前提條件。與量化評價實施方式不同,評價者不采取任何干預行為,不控制任何變量,力求保持自然、客觀的評價視角,尊重評價對象的個體發展需求,運用描述性、解釋性的語言,以期對評價對象的課堂表現行為做出客觀、真實的解讀。(三)評價功能。如前所述,動態質性評價與外語生態課堂的內涵高度契合,前者為后者的順利實施提供必要條件。因此,動態質性評價的主要功能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動態質性評價可以作為外語生態課堂的內部有機組成部分,缺少質性評價環節的外語課堂不具備基本的生態屬性。動態質性評價的實施彰顯了外語課堂教學的生態屬性,“動態性”為外語生態課堂能量的流動與守恒提供保障。這就要求及時反饋評價結果,根據評價結果對評價對象提出教學與學習改進建議,形成“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推動外語生態課堂螺旋式發展,加速外語生態課堂教學能量的循環,以語言為載體,實現目的語文化與本族文化的融合與交流[7]。其次,動態質性評價還可以為外語生態課堂發展的外部推動力。傳統的量化教學評價功能主要體現在對評價對象的分級與選拔功能上。與其相反,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更關注評價結果對外語課堂教學的調節與反撥作用,動態質性評價旨在為外語教師提供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等方面的改進意見,促進外語課堂生態的正態發展,敦促外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進行,實現外語課堂教學能量的正態流動,從而實現外語生態課堂最優化。從其功能分類來看,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將外語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視為評價范圍,關注師生及課堂教學環境的變化與發展,將“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作為評價的主要宗旨,對“教學(學習)目標、教學(學習)活動、教學(學習)效果、課堂氣氛”等項目進行觀測與記錄,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在評價結果報告中對教學改進環節做重點表述,以期切實改進外語課堂教學。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以語言學、教育學、教育生態學等學科理論為支撐,以辯證、發展的視角探究外語課堂生態因子之間的關聯性。評價者具有雙重身份即教學評價的實施者與教學評價的工具,是外語課堂教學的參與者與外語課堂教學環境之間的紐帶,維系二者的協同發展。外語教師根據評價反饋結果對外語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及時調整,以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提升為主要教學目標,達到外語生態課堂教學系統的整體平衡。
四、結論
動態質性評價是外語生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評價主體的互動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動態化。和任何評價方式一樣,動態質性評價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諸如公平性問題、主觀性問題、教師評價素養問題等。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質性評價標準,并對相關教師進行專業評價培訓,提高其評價素養,力圖建立起外語生態課堂動態質性評價的立體網絡,促進評價活動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使得評價者能夠真實地理解評價對象,也使得評價結果能夠全面地折射出評價現象的本質,并且根據評價結果反饋不斷優化教學活動,提升外語課堂教學質量。隨著互聯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打造基于互聯網的外語生態課堂是外語教學的一個大趨勢,如何對其實施科學有效的評價將是外語課堂評價領域的一個大課題。
參考文獻:
[1]李雁冰.課程評價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2]羅琪.高校生態課堂教學質性評價方法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2).
[3]李杰.課堂教學評價:量化取向與質性取向的同構共生[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4]李森,王牧華,張家軍,等.課堂生態論:和諧與創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
[5]安桂清,李樹培.課堂教學評價:描述取向[J].教學評價研究,2011,(2).
[6]孫芙蓉.課堂生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7]周智慧.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探討[J].教育探索,2010,(6).
[8]沈玉紅.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探微[J].江蘇教育,2016,(35).
作者:郭 穎 姚冬梅 毛海燕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 上一篇:生物信息學教學探索實踐
- 下一篇:跨文化傳播導入公選外語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