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語塊與英語寫作教學分析

時間:2022-09-21 10:52:57

導語:預制語塊與英語寫作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制語塊與英語寫作教學分析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英語學習標準的提高,外語教學難度加大。預制語塊作為一種兼具詞匯與語法特征,同時又具備一個特定話語系統功能的語言知識結構,在促進外語教學方面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通過介紹預制語塊的定義、分類,分析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將預制語塊與英語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并檢驗它們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關鍵詞:預制語塊;外語教學;寫作教學

在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的學習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普遍偏弱。在初高中階段,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成熟,在寫作過程中,盡管有許多新穎的想法,卻不能用地道的英語準確表達出來。因此,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與英語輸出能力是當前英語寫作教學的重點。預制語塊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對英語寫作教學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預制語塊的定義

目前,關于“預制語塊”的概念并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學術界定。預制語塊最早是在1975年由Becker提出,在當時,并沒有預制語塊的說法,而是被稱為語塊或者詞塊。他認為,詞塊是一種高度語法化和詞匯化的多詞詞匯教學現象,通常呈現出固定或半固定的塊狀結構;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存在于學生的頭腦中,當需要時,又被整個提取出來。Wray認為,詞塊是一系列預先制作(或看似預先制作)的多詞單位,具備一定的意義和結構,詞塊作為一個整體被儲存在記憶中,當與他人交流或寫作時,又作為一個整體被直接提取,無須再進行分析。在中國,許多語言學者對詞塊下了定義。刁琳琳(2004)認為,語塊是一種相對完整的語言現象,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高頻詞組成,這些詞可能是連貫的,也可能是不連貫的。通過比較國內與國外對語塊的不同定義發現,盡管在表達和側重點方面稍有不同,但在性質上基本相同,結構上趨于穩定,并且具有語法和詞匯的使用記憶和提取方式,是語言基本單位,可以在真實的語境中自然再現。

二、預制語塊的分類

考慮到預制語塊的不同方式,使用Nattinger&DeCarrico的分類法,這種分類方法更方便,更加簡潔明了。Nattinger和DeCarrico根據語言在語篇中的銜接作用,將預制語塊分為四類:1.聚合詞聚合詞也叫多元文化詞語塊,指功能像單個詞項的短語。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將單詞劃分成詞組,是一種形式比較特殊的詞匯,也是銜接語篇的主要方法。使用時,將這種特殊形式的詞組作為一個整體,與單詞的使用相同。如:“inaword(總之)”“forexample(例如)”。2.習慣表達法通常是獨立存在的一種話語形式,是一種規范的且沒有變化的語言組塊,被整體存儲于大腦中,使用時可以隨時提取。如:“CanIhelpyou?(我可以幫助你嗎?)”“Howareyou?(你好嗎?)”等。3.限制性結構,也叫短語限制結構它指一種擁有固定結構的短語,人們可以視情況而替換短語中的詞。一般填入的語塊比較短。通常分為規范型和非規范型兩種,規范型如:“as...as(像……一樣)”,非規范型如:“too+adj.+todosth.(太……以至于不能……)”。4.句子構造成分句子構造成分如:“Ibelieve(think)that...(我認為……)”“People’sopinionabout...varyfrompersontoperson.(關于……人們的觀點各不相同)”。這種預制語塊經常用于書面語言,并有助于提供句子的整體框架。在這個框架里,可以填上任何內容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在文本制作過程中,對預制語塊的熟練運用與文本輸出的流暢性關系密切。

三、國內外英語寫作教學的一般研究現狀

近二十年,西方語言學、教學領域的學者對英語寫作教學進行了多方位、深層次的研究;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法,在這當中,“過程寫作法”(processapproach)產生了較深的影響。這種教學法更注重寫作教學的過程,而對語言知識方面則關注較少。與此同時,在國內,針對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也發展得很快。蔡基剛在《英漢寫作對比研究》一書中針對英語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從理論上對英漢文章中小到遣詞造句,大到結構布局做了對比研究。朗可夫、王玲所著的《英文寫作方法及應用》詳細地介紹了提升英語寫作能力的方法,按照“句子—段落—文章”的順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介紹了英語寫作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除了書籍之外,筆者也翻閱了許多關于英語寫作方面的論文、期刊及其他相關資料。我國學者在研究提高英語寫作成績的方法時發現,背誦對于語言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學者們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得出,背誦范文有利于克服母語遷移對學習者表達能力的影響,有利于培養語感,提升學習者的書面表達能力。范保文(1997)從英語高考作文中歸納出常見的語法錯誤,從經常出錯的語法點出發,針對高中課業任務重,復習時間緊張的情況,提出了提高英語作文成績的有效途徑。雖然有關英語寫作方面的著作數之不盡,但毫無疑問,我國英語寫作教學仍處于一種被社會、學校、教師忽視的境地。

四、預制語塊教學對英語寫作影響的研究

1.預制語塊教學對英語寫作影響的國外研究。Nattinger&Decarrico認為,在教學中,學生無法流利地表達心中所想的內容,是由于以往的結構化教學方法過于注重語法的規則而忽視了語言的情境;學生不能準確地掌握語言,是由于以往的交際法太重視語言情境而忽視了語法規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在1992年發表的《詞匯短語與語言教學》一書中提出了一種介于傳統的詞匯教學和短語教學之間的、新的語言教學方法——詞匯化短語。針對結構法與教學法,預制語塊教學可以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因此,它是一種理想的語言教學方法。所謂預制語塊教學法,就是指人們在教學中應該將這些“板塊”看成一個整體,不需要進一步加工,當然也不能拆解。這種預制語塊教學的思想,在MichaelLewis編寫的TheLexicalApproach一書中被完整而全面地表述出來,這本書也被看作預制語塊教學法的重要基石。在這本書中,MichaelLewis認為,語言是由各種提前預制好的多個單詞所組成的“板塊”構成的,而不是由語法規則和詞匯組成的。2.預制語塊教學對英語寫作影響的國內研究。國內學者對于預制語塊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直至21世紀左右才出現并逐漸增多,但是其研究成果十分顯著。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側重于對預制語塊的系統介紹,闡述其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羅鳳文,梁興莉,陸效用,2002);二是將英語教學與預制語塊相融合,并提出詞塊/語塊教學法(楊玉晨,1999;沈敏瑜,1999;丁言仁,戚焱,2001)。刁琳琳在調查英語專業學生的詞匯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預制語塊能力與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了分析與對比后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明顯的聯系。丁言仁和戚焱則對預制語塊如何提高學習者的交際流暢性和選詞真實性進行了實證研究。其結果顯示,學習者使用預制語塊的能力與英語寫作成績的相關性比學習者運用語法規則的能力與英語寫作成績的相關性更顯著。

五、結語

英語寫作教學任務任重而道遠,教師在努力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成績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生個人修養方面的問題,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后進行寫作實踐時仍感到吃力,是因為傳統的寫作教學缺少實際操作上的指導。雖然國內外對于預制語塊與英語教學相結合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大都在理論層面,實踐方面仍然很少。此外,大多數對預制語塊的研究僅關注其積極作用,而忽視了消極作用。當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不斷提醒我們,只有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才能不斷達到新時代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更高要求。

作者:李敏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