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研究

時間:2022-08-16 10:45:28

導語:新課程背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背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研究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學校教育、學習新知識的起點,更是人生發展的奠基時期。在小學階段接受科學教育,對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養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基于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小學階段要通過科學教學和活動,為小學生創造一個科學學習的環境和氛圍,從而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學素養;科學實驗;探究活動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主要形式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兩種。其中,演示實驗采用得比較多。教師要認清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中的重要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開展好實驗教學,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

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科學實驗,其重要性體現在:1.是完善學生科學認知的重要手段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要“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樂趣,領悟科學的本質。”借助科學實驗,學生能夠了解外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相聯系,在親身體驗探究中經歷科學實踐、科學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從而不斷提高科學認知能力。2.是提高科學素養的關鍵環節科學素養的形成是個漫長的過程。小學生的科學認識和思維能力有限,因此,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不能依靠單純的知識學習和訓練,要讓學生通過科學實驗獲得新知識,對科學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對科學的本質和規律有一定的認識。3.是整合小學科學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小學科學教育的三大目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通過教學的各個分目標來完成。作為科學探究核心內容的科學實驗,能讓學生體驗科學的嚴謹性,從中培養堅持性、責任心、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發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激起對科學的強烈興趣,讓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科學知識在科學實驗中得以發展。因此,科學實驗是實現三大目標的重要途徑。

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準備

1.認真備好課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前提,備好課對于小學科學教學來說尤為重要。科學課的備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通讀整冊教材。通讀整冊科學教材,對整冊教材所需的實驗材料有整體的把握,列出清單,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材料準備,才能在具體的實驗中得心應手。如果對教材掌握不透徹,臨時準備材料,就會發生措手不及的情況,影響實驗教學的效果。就單獨的一冊教材來說,每冊教參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單,上面列出了本學期要用的主要材料。這就要求科學教師在開學初認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數。(2)熟悉本單元教學內容。科學教師要想輕松地上好科學課,除了通讀教材之外,還要細心鉆研單元教學內容,在熟悉單元內容后準備相應的實驗材料,了解本單元哪些材料使用頻率高,哪些材料順便準備好,哪些材料實驗儀器室里已備好,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購買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實驗中得心應手,輕松自如,節省時間,提高效率。(3)提前動手做實驗。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教師一定要自己提前做一下每個實驗,了解每個實驗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哪些現象不夠明顯,哪一項器材要更換,哪種方法需要改進等。有了這個前提,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做好實驗,減少實驗中失誤的發生。2.準備好實驗材料(1)熟悉學校實驗室里的儀器藥品。有的學校有專門的實驗室管理員,能協助科學教師有序地開展好實驗教學;有的學校沒有專門的實驗室管理員,如果是這樣,科學教師要熟悉實驗室里所有的儀器藥品,開展實驗時才能有備無患。(2)學生協助準備實驗材料。科學課準備實驗材料不僅包括教師的準備,還包括學生的準備。很多實驗材料單憑教師一人去準備難度很大,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缺少了學生動手動腦的鍛煉機會,效果不會很好。(3)實驗材料共享。教師可以把自制的教具和實驗材料存放在實驗室里,實現資源共享。科學課的很多實驗材料是可以重復使用的,這些材料不管是教師自制或是購買,用過之后都應該主動把它擺在保管室里,做到資源共享。

三、小學科學實驗的實施

小學科學教學內容豐富,與生活聯系也很緊密。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除了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之外,還要精心組織好課堂教學,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具體可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1.設計好導入一堂課精彩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科學課的教學效率,必須從課堂伊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設計精彩的導入。2.掌握好實驗課的五個環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無論是操作實驗還是觀察實驗,目的都是讓學生通過科學實驗的方法探索、認識自然界中事物的性質和規律,這也是科學能力和科學素養的體現。科學實驗課教學要遵循提出問題、猜測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五個環節來進行,才會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3.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科學實驗教學屬于一種開放式教學,主張學生通過操作獨立地獲取知識。小學生喜歡做實驗,他們一進入實驗室就感覺到新鮮有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想摸摸這兒,擺弄那兒。在這種狀態下,往往會將教師的要求、實驗目標和實驗步驟拋到腦后。這樣在科學課上就會出現一些不同于其它課堂教學的紀律問題,影響到實驗教學效果。基于此,科學實驗教學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1)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要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也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這樣才能從別人那里獲取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信息。(2)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不管是上觀察課還是動手操作實驗課,都要培養學生愛動腦筋愛思考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學得才扎實,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課堂效率才會高。(3)進行紀律和安全教育。科學教師應該時時注意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如實驗中注意愛護實驗器材、注意實驗安全、實驗結束后把器材整理干凈等,或者讓學生學習實驗規則,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4)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組合作的成效如何。但現在的很多課堂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表面上熱熱鬧鬧討論,實際上卻不知道是不是在討論課堂問題,因此,在采取小組合作時一定要分工明確。(5)注重對學生課外實驗習慣的養成。科學課有些實驗不可能在課堂上短短40分鐘內完成,如觀察種子發芽實驗等,這些實驗需要的時間都很長,不可能在課堂上完成,所以只能布置給學生課外完成,于是就會出現一些學生不做或者做了效果也不理想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外實驗的檢查與指導,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實驗的習慣。4.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對于小學生來說,探究絕不等于不要教師的指導,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有人認為探究就是讓學生獨立研究,只要教師指導了,就不是探究。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并進行匯報、交流。科學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探究能力設計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要引領學生經歷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動的效果,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展。總之,在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科學能力,最終促成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夏洋.利用科學實驗增強學生動手能力[J].科學園地,2016,(15).

[2]劉甜甜.小學科學實驗的重要性[J].教學研究,2015,(12).

作者:王華 單位:黑龍江省孫吳縣第三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