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

時間:2022-08-16 10:50:38

導語:素質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素質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

在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素質教育作為前提,為學生創設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深入培養鍛煉。素質教育有很多不同的體現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培養方向,就課堂教學模式做有針對性的選擇。課堂上教師應當多嘗試將生活化元素和趣味化內容和知識教學進行融合,這不僅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間。同時,教師要多設計有學生參與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更多學習發現。這樣才能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收獲,并且讓科學課教學的多元培養目標很好地達成。

教師應創設探究化的問題思考情境。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方法,多利用問題來推動知識教學,引發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分析討論,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階段多嘗試各種有代表性的問題創設,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快速活躍起來,引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欲望與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從問題出發,豐富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交互,讓學生基于問題的探究討論來慢慢領會其中包含的知識原理,并且感受這些知識點的體現方式或者作用形式。這樣的學習過程帶給學生的發現更為豐富,同時,對于學生多方面學科素養的激發鍛煉也更為充分,還會構建良好的整體教學開端,讓后續的教學過程有更好的推進效果。以《聲音的奧秘》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給學生播放小鳥的鳴叫聲、鋼琴聲、鬧鐘鈴聲、海浪聲等聲音,接著提出問題:“你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嗎?”由此而引導學生展開猜想。透過這個良好的教學開端,學生首先認識到了聲音是存在差別的,并且會意識到聲音可以實現信息的傳播。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再來展開后續知識的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會更輕松,學習的興趣也會更高。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實驗探究。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多為學生創設實驗探究的空間,尤其是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些以小組為單位的實驗過程。這可以顯著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與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學會和他人進行有效協調配合,發揮團隊的力量解決問題。這些都會帶給學生很多學習收獲與啟示,能讓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素養得到鍛煉,并且可以讓學生在完成實驗探究的背景下更牢固地吸收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聲音的奧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展開實驗探究。實驗方案是通過觀察尺子、橡皮筋、氣球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實驗中一名學生操作,另一名學生觀察,相互交流并填寫實驗報告單,然后交換進行。整個實驗過程需要每個成員都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并且小組成員間要有默契的配合。這個實驗過程不僅為課堂增添了很多活力和色彩,也加深了學生對聲音產生原理的認知,讓學生更牢固地吸收和掌握知識。

教師應設計有意義的課后實踐活動。在科學課程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良好落實理論知識,也要注重開辟課后實踐探究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做更多探索發現,并嘗試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感受與體驗,既是對學生多元學科能力的發展,也會引導學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教師在結合教學知識點創設課后實踐活動時,要確立合適的教學培養方向,并找到良好的活動組織與創設方法,這樣活動的推進才會更順暢,實踐活動的預設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達成,并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產生更好的素質教育實施效果。例如,學習完《認識空氣》單元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區或社區內對空氣污染情況進行調查,調查中找三面干凈的小鏡子在其中間涂上相同面積的凡士林,然后放到小區或社區的不同地方,幾天后比較鏡子上粘的灰塵多少,分析空氣質量污染情況。這個實踐活動易于展開,同時效果也十分明顯,可以很好地說明問題。設計這樣的課后延伸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學生學會愛護環境,使其能潛移默化地將環境保護意識融入思維中。這樣的學習過程會帶給學生更多有益的學習收獲與成長,讓課程教學的綜合培養目標更好地達成。

作者:范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