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發展對策
時間:2022-09-15 10:40:59
導語: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如今在新課標教育體制的持續倡導與實踐下,逐步改變了傳統教學意識形態與教育模式,實現了在技術引用、整合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化升級,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綜合素養。本文以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與學生發展為論點,采用道理與舉例論證的方式進行討論并得出結論,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與學生能力提升息息相關,也是地理教學創新改革所經歷的必然選擇。為此應當在教學目標、課程計劃、教育實踐、整合地理信息資源等方面采取措施,力爭為推進提高初中生地理學習成果打開新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學生發展;創新改革
1.引言
當前伴隨著高新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內不斷推廣應用,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及獨立運用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提升。特別是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一方面,多媒體、網絡學習平臺、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的引進,使得地理教學框架結構和內容分類豐富充實,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多角度對地理知識體系完成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新采納的教學技術則直接導致課程信息量陡然增加,學習掌握知識的渠道逐步擴寬,為此如何實現二者間能夠統籌協調,促進地理教學成效穩步提高則顯得尤為重要。
2.現階段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實踐特征
一方面當今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大數據庫、互聯網絡的新時代,信息傳遞的及時性、真實性成為了教育體制改革所擁有的必備要素。在此影響下,初中地理教育則需要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對現行教學模式進行技術改造,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動態化、智能化的技術設施和理念來降低跨區域間地理知識理解與學習難度,讓更多的初中生能夠更多接觸到信息化給學習帶來的便利條件以及優勢效益,進而滿足學生對于高質量、多元化的知識和技巧培養的訴求,從而形成了以信息化促進教育進步,以教育革新來幫助引導學生長遠化發展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突出要點在于以運用信息化技術為主線,圍繞學生提高掌握和獨立運用所學知識,發現、解析日常中所遇到的地理問題,以此來提升個人地理素養。因此其規劃的側重點表現在對學生親身參與程度和實踐操作程度的設計布置。
3.目前實施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3.1地理教育觀念陳舊轉變慢
目前部分教師的地理教學觀念往往還是注重對于地理學分以及選拔過程為目標,教育的實施對象則是以高學分、能力強的學生為主,實施方式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大量題海戰術為內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于地理基礎概念的信息儲備量,但是如何進行實踐操作,理解氣候變化、產業分布等空間抽象性概念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學生在面對該類問題時往往是一籌莫展、無從著手。進而引發學生對于地理學科厭學情緒、片面追求高分值,學生缺乏持續進步的后勁。
3.2信息化設計與實踐不相符
在現實教學中,基于原有教學理念的限制下,教學設計的主導方向是以相對單一的知識和技能為主線,強調對地理信息的梳理、采集、記憶等能力,忽略了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形成了理論指導方案無法與實踐環節一一對應。例如:中國地理差異,氣候的變化規律以及南北分界點則需要精準圖形予以演示,從視頻或圖片資料中掌握重點和難點,然而人文、環境、產業等概念性內容占據了大多數教學份額,致使學生無法在觀察期間了解產生問題的根源。
3.3現存地理信息設施不配套
從硬件設施方面來看,主要是缺乏對于信息化設施的維護與保養以及必要的技術儲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初中學校為提高整體環境和教學質量,分別加裝相關信息化設備、完成電教課堂的建設,但是軟件系統的更新不能夠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基礎設施的日常維護不能做到定期保養,使得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系統紊亂、操作失靈的現象時有發生。從軟件設施方面來看,主要取決于地理課程教材方面。需要借助信息化措施的教學內容所占比重份額較少,例題展示、布置習題等內容是針對課程內容進行的適當性延展而形成的,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無法激發出來。
4.加強地理信息化建設推動學生地理素養長期發展的對策
4.1樹立信息化地理教學理念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一切學科教育活動的實踐操作,都應當以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主導。竭盡全力幫助引導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和獨立運用知識的技巧,引導學生在面對學習困難時能夠迎難而上,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學習態度。第二、始終堅持踐行素質教育觀念。立足于未來社會發展對于綜合人才需求,在教學模式以及方法的選擇過程中注重地理教學的全體性、全面性以及合作、發展性、從實踐操作中來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潛質,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啟迪心智、崇尚合作學習,加強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
4.2完成科學化教程規劃設計
以學習南北方地理差異為例子。首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一是要求教師做好對南北地理差異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包括氣候、地質、天氣、降水量、生活習性、產業布局等方面,并尋找出掌握南北分界的關鍵因素和難點。其次,對于教學目標來講,從知識與技能上應當以掌握基本概念為主,如:河流分布、動植物種類、農作物種類等,能夠通過所觀察到的物質類型辨別分析地區內的地理信息。從過程與方法上來講,主要通過教師以信息化設施為主,利用視頻播放器、互聯網絡、數據信息庫等內容,選擇具有鮮明南北特征的生產、生活影視類資料供學生參觀。此外對于情感和價值觀念的培養,則需要教師輔助學生通過觀看展示資料、對相關數據進行采集,從而了解到我國國土地域廣闊、地形結構多樣化、人口密度分布廣等特性,間歇性地促進形成學生好好學習、服務社會的整體歸屬感。
4.3選擇恰當的地理教學方式
首先是要根據地理課程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現階段的地理知識儲備情況,選取恰當的教學方式。當下依據教學計劃大綱關于地理學習目標和布置進度。所采取的方式應當以啟發性與直觀性相結合的形式同步進行。以實物、圖像、言語表述等內容誘導并增進學生對于地理要素的直觀感受。其次是選擇課程組織形式。目前所采取主要類型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按照班級內一定數量的人員分配,進行一對多的地理教學實踐活動。其缺點在于學生中對于信息化理念和地理方位的轉換過程其能力限制層次不齊,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教師結合按興趣、能力劃分進行分組教學,以設定不同的討論課題,讓學生自己在教師的輔助下進行探索學習。最后,鞏固學習成果,依據學生整體掌握的學習狀況,來布置相對應的課堂作業,練習作業的形式應當使用多樣化的,包括:寫作、拍攝、調研、考察、實物采集等。
4.4及時跟進并完善課程考評
一是要完成對地理教學的自我評價。評價的內容應當包含學生的學業評價,即學習成效、知識掌握程度等,還有課堂教學評價,參照初中學校關于學科教師的考核技術標準對課堂整體現狀進行綜合評定,如:課堂氣氛、教學方案的可行性、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程度、作業完成質量、整體教學環節是否連貫等。二是要完成相互評價與反思。主要是存在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一方面,教師需要通過了解學生所掌握的地理難點、重點內容是否在課堂上得到消化,是否可以在特定區域內解釋清楚地理現象,如:流星雨、氣旋等。以此作為教師調整教學方案、完善信息化教學引用時機的參考信息。
4.5維護地理信息化技術資源
基于對科學技術是在持續不斷變革、推陳出新的現狀,針對地理信息化教學來講,所需要的信息化設備及技術種類也應當與時俱進,與社會科技進步的步伐保持一致性。重點是要突出地理信息的數據完善與課本教材內容應當保持較高的同步性。實現數據化信息與文字類咨詢對接暢通無阻。同時所應用到的電子器械及教學用具需要定期進行軟件系統上的升級與日常維護,防止因網絡病毒入侵而造成無法使用或傳遞錯誤信息的狀況出現。
5.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良好成果,對于推動學生更好掌握地理知識,實現長遠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擴大其適用范圍,加深教學應用層次勢在必行,為此應當在確保教學安全、教學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以符合當下初中生地理學習需求為目標,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完善教學計劃、規范教學實踐、實施科學教育考評、維護地理信息化資源,從而形成一套新的地理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唐照紅.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1):186-187.
[2]馬學梅.信息化環境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基本要求[J].地理教學,2020,(4):26-29.
[3]董蕓.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實踐與思考[J].讀與寫,2020,17(31):217.
[4]賈曉寧.對初中地理課堂中信息化教學的應用探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2):851.
作者:莫海萍 單位:蘇州市吳中區城西中學
- 上一篇:公立醫院如何加強貨幣資金管理
- 下一篇:中學教育教學德育管理的實效性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