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探討
時間:2022-07-08 03:14:52
導語: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既是教育發展歷程的時代呼喚,也是學生個體積極成長的內在需求。美術表現作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最具學科特質。教師在培養學生美術表現素養時,可以從關注學生學習的內因切入,探究其與外顯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模式的有機融合,使課堂走向實效,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提高。
關鍵詞:美術表現;教學策略;學科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中最具學科特質、最基礎性的內容是美術表現,具體表現為對空間和造型的感知、美術語言的運用、視覺形象的塑造、綜合元素的運用等。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對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加重視,尤其是美術表現,更是備受關注。在當下課堂中,美術表現不再只有蠟筆和水彩筆,美術媒材呈現了豐富性,有水粉、刷子、小噴壺、水墨、彩紙、吹塑版、海綿刷等;形式更是多樣化,有撕紙、揉紙、折紙、剪貼、國畫、版畫、綜合等。筆者指導青年教師執教了《冷色和暖色》一課,在備課、磨課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策略,以此提升了學生的美術表現素養。
一、趣化形式,激發美術表現思維
由于美術學科為非考試類學科,難以讓學生產生外在的學習誘因與學習動力。《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教師應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游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創設基于學生年齡的趣味化美術課堂,設計新穎有趣的學習形式,可以增強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進而發展其藝術思維的形象性和發散性。(一)趣化導課形式,展開學習思維。生動的導入是一節優課的良好開端,也是達成美術表現目標的起始環節。在教學中,授課教師先開門見山引出一位喜歡到處旅行的“變色龍小姐”,并運用童趣的語言、生動的情境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接著,教師利用課件增強畫面感,即變色龍小姐帶來許多顏色,提問學生:“紅紅的火焰山給你什么感覺,換個地方變身衣服去海邊納納涼什么感覺?”學生從課件直觀的色彩感知中,了解到紅色帶來溫暖和熱情的色彩心理感覺,藍色帶來涼爽和寧靜的色彩心理感覺。最后,教師出示一道填充題:紅橙黃讓人想到(),感覺(),這樣的顏色稱之為暖色;藍綠色使人想到(),覺得(),稱之為冷色。教師導入新課時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展開學習思維。從學生踴躍的舉手狀態和積極的課堂問答中,可以看出他們的思維在放松而愉悅的氛圍中活躍起來。由此看出,學生積極的思考使冷暖色的問題迎刃而解,也為接下來的美術表現活動開啟了良好的篇章。(二)趣化表現形式,聚焦學習重點。傳統的美術課堂中,教師對《冷色和暖色》這類色彩練習課,常常會選擇顏料、油畫棒等畫材,以繪畫的形式來講授冷暖色知識;但這種表現形式趨向專業化,形式感比較固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這節課中,授課教師基于教材和學情分析,選擇彩紙這一美術媒材,通過分一分、撕一撕、貼一貼等方式,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清脆的撕紙聲、隨機撕出的圖形、醒目的色彩紙,多元化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感知,使學生獲得美術思考和體驗,觸發其對新知識的探究動力。趣味化的表現形式不僅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降低了美術表現的技能要求,使學生更聚焦學習重點。傳統美術課堂中,教師用顏料來表現冷暖色時,學生經常會顧此失彼,水多水少掌控不好,顏料調配也不理想,學生被此問題牽絆以后,對冷暖色的思考就有所疏忽了。這節課中,教師改為撕貼畫的表現形式,學生可以更多地關注本課的重點,如什么是冷色,什么是暖色,調冷暖色如何合理地加以處理等一系列問題。教師將美術表現形式趣化后,問題更為聚焦,緊緊扣住了教學的重點。
二、分層練習,培養美術表現自信
學生的學習自信是美術表現獲得成效的前提。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可通過外在因素的肯定而獲取,也可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感知。影響學生自信的因素較多,比如學習目標、知識點的難易程度等。美國學者卡羅爾•安•湯姆林森認為學習任務的難度與學生某方面的能力和理解力相當,學習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本課的教學中,授課教師采用分層練習來分解教學難點,優化教學模式。這節課,教師設置了三個梯級層次的美術表現實踐體驗:(一)區分冷暖色。第一層次的學習要求為:“快速地將學具包里的顏色紙分成冷暖色。”首次體驗的要求不高,只需學生通過認一認、辨一辨、分一分等方法把彩紙區分為冷暖兩色系。在此之前,學生已有冷暖色的圖片感知、冷暖色的審美交流及冷暖色的小結定義。學生有了這些色彩知識的認知鋪墊,在首次的美術表現實踐練習時都能完成學習目標。(二)理解冷暖色。第二層次的學習要求為:“運用撕撕貼貼的方法,完成一幅冷色調或暖色調的抽象風景畫。”很明顯,第二次實踐的要求比第一次有所提高。學生在第一層次學會區分冷暖色,第二層次需要理解什么是色調,并掌握由多種色彩組成的冷色調或暖色調知識。教師在學生實踐之前,先示范《秋林》(暖色調)抽象撕貼畫,讓學生直觀感知美術表現過程,掃除冷暖色調抽象畫創意表現的學習障礙。第二次練習的難度較高,教師便把第二次美術表現的實踐操作時間設置為2分鐘,利用“短平快”的分層練習,減弱學生對色彩選擇的糾結狀況,又快速達成抽象撕貼畫的學習目標,同時鞏固了冷暖色調的知識學習和美術表現。(三)運用冷暖色。第三層次的學習要求為:“選擇冷暖色紙張,為動物朋友來變色;撕貼時,注意點線面的巧妙搭配;合理運用冷暖色調,使畫面具有一定的美感。”教師要求學生把已儲備知識“點線面”融入冷暖色的巧妙搭配中,將冷暖色紙變化成紙點、紙條、紙塊。這個學習要求提高了,既有冷暖色知識,又有“點線面”知識,還有兩個知識版塊相互融合的綜合審美表現。這節課,授課教師把練習分解成三次,并呈階梯式由易到難呈現,講練結合,及時在分層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美術表現自信在動態的課堂教學環節里逐漸培養。
三、關聯生活,培育美術表現能力
生活不僅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更是內化美術知識的土壤,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是內化知識的有效探究。新課標指出:“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在美術課堂中,生活化的學習表現為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中進行發現、探究、交流、思考,不斷完善已有的認知經驗,并逐漸生成新的知識和能力。在《冷色和暖色》一課中,授課教師先引導學生觀看“衣食住行中的冷暖色”的PPT,使學生在觀察、交流中明晰生活中的色彩運用及蘊含的文化意義。然后,教師又設置了“生活巧裝扮”的互動學習環節:森林里,孔雀在布置婚房辦喜事、大熊診所即將開業(在黑板上展示婚房和診所的室內情景圖,營造生活情境),動物們送來了許多物品(分別用冷暖色繪制的桌椅、地毯、窗簾、花瓶等物件,背面粘小磁鐵便于學生在黑板上進行直觀地探究)。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何用所學的冷暖色知識進行合理的裝飾。學生2~3人組成布置小組,教師挑選兩組學生為孔雀布置婚房、為大熊布置診所,其余學生為評判團。兩組學生利用繪制學具,分別在黑板上為孔雀的婚房、大熊的診所布置起來。布置任務完成后,甲組學生介紹了醫院的作用和特性,認為用冷色更合理,因為冷色讓人感覺安靜清新,可以讓病人在恬靜的環境中靜心休養;乙組學生認為結婚是喜事,選擇暖色更會產生喜慶、熱鬧的氣氛。評判團也紛紛參與交流,建言獻策。生活化的物品布置、直觀的設計交流,讓學生在這個趣味的學習活動中,切身體會到色彩知識與生活的緊密關聯,學以致用的探究使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獲得實效的培養。
四、植入情節,內化美術表現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美術教學目標的第三維度。由于學科特征,美術往往以色彩、造型、構圖帶來審美的熏陶;以畫面意境、視覺渲染呈現情感的陶冶。同時,學生完成一件美術作品的過程也是培養其毅力、耐心的過程。每節美術課都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指向,有時是隱性的,有時會顯示學科的獨特性。《冷色和暖色》屬色彩知識板塊,學生通過對“冷暖色”知識的系統學習,對色彩的感知產生了新的體驗,并自然地引發了情感與態度的變化,如學生可能會更容易接受某些顏色,可能會對色彩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可能會在生活中用色彩知識進行審美判斷、創意實踐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思路時,設置了“變色龍小姐”及“她的朋友們”這一情感教育主線。情感教育主線的前半程是教師通過愛旅行的“變色龍小姐”帶著學生領略各地風景,學生產生色彩冷暖感知。教師又帶著學生賞析畫家作品,并重點分析了荷蘭畫家凡•高的《星月夜》,并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中深淺不一的藍色,學生通過交流感知到這些深邃的藍色映照了畫家一生的曲折失落;大片藍色里散落的點點黃色,是映照畫家對藝術對生活的執著追求。教師通過對畫面中冷暖色的分析,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堅毅努力地追求,對明天永葆希望。情感教育主線的后半程是變色龍小姐的朋友們被施了魔法,全都黯然失色了,請求小朋友的救助。在這個情境的渲染下,學生用所學色彩知識進行創作的激情倍增,作業完成度高。展評作業時,學生用所學色彩知識幫助了變色龍小姐的朋友們,這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已經突破學科的范疇,變得更有寬度和深度,是人文的關懷,是對生命的平等尊重。美術表現既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科的基礎性素養。教師可通過關注課堂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以多層次、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喚起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綻放,發展其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卡羅爾•安•湯姆林森著,劉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2]尹少淳.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作者:蘇曉萍 單位: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小學
- 上一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古詩教學研究
- 下一篇:財務分析在企業管理的應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