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技能促進學科教學質量探討
時間:2022-01-08 04:53:59
導語:教師教學技能促進學科教學質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教學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點內容,其推動學生身體素養的提升,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逐步增強。其中,田徑課作為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質量受到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水平的影響。因此,推動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提高,以促進教學質量增強是必然選擇。
關鍵詞:高中;田徑課;教學質量提升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田徑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新課改增加了對高中田徑課教學的要求,此時,教師需要在完成相關知識與技術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體育道德、運動習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在高中田徑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培養、教學評價參與度過于忽視,未達到新課改的現實要求。基于這樣的情況,高中體育教師必須進一步提高自身教學技能,促進田徑課教學質量提升,滿足學生全面、多樣的發展需求。
二、面向高中田徑課教學質量提升的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提高策略探究
(一)優化田徑課教學觀念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高中田徑課教學效果,因此,為了促進田徑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實現相關教師教學理念的優化調整。在此過程中,相關教師需要切實認識到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在新課改下對學生體能、體質、良好運動行為與習慣的多樣化要求,以此推動教學理念與方法的轉變。體育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因地制宜”的教學改革,并積極與其他教師展開溝通與經驗交流,結合學生的反饋完善教學方法。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體育教師應當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展開田徑課教學觀念的優化,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二)調整課前設計行為在展開實際的高中田徑課教學前,體育教師必須要完成教學設計。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對課前設計行為(教學設計)展開調整。在這一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應認識到,田徑課教學中不僅要完成相應技巧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還要對學生的體育道德、運動習慣進行培養。此時,要求教師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完成田徑課教學體系的結構化構建,保證在課堂融合田徑知識、技術、技能、競賽、體能、判斷、規則、觀賞比賽等多元化的結構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認識到田徑運動的價值,推動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和諧發展。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應當以單元構建模塊,依托田徑運動中的跑、投、跳的特點完成分類,促使相關知識技能與運動項目的結合,保證田徑課的質量、實踐性以及趣味性。(三)落實教學模式的改革高中體育教師應當在實際的田徑課教學階段落實教學模式、方法的改革。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引入田徑項目課堂競賽的方式,促使田徑課教學趣味性與實踐性的提升,保證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短跑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完成理論知識與演示教學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并展開蹲踞式起跑教學競賽、100米跑教學競賽、200米快速跑教學比賽;在進行三級跳遠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利用障礙物組合跳躍競賽、短程助跑三級跳遠比賽、全程助跑三級跳遠比賽等等;在實心球項目教學中,可以引入實心球競賽活動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促進高中田徑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教師要注意課堂氛圍的優化。此時,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利用音樂、視頻、微課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田徑課教學內容,以此達到教學效果提升。(四)展開教學反思想要最大程度的實現高中田徑課教學質量的提升,體育教師必須要展開教學反思,達到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目的。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從教學前期準備、課程導入、講解與示范、教學活動入手展開教學反思,促使田徑課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第二,從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學習態度、趣味性、教學目標的實現入手展開教學反思,完成田徑課教學的針對性優化。第三,從教學互評入手,依托其他教師以及學生的建議實現田徑課教學模式的改進,優化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
參考文獻:
[1]張戈瑜.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行為優化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2]謝開華.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構成及發展思考[J].運動,2018(19):111-112.
作者:王學芳 盧建璽 張軍 單位:1.甘肅省臨夏現代職業學院 2.甘肅省臨夏回民中學
- 上一篇:淺談教師課堂教學現狀及學科差異
- 下一篇:教育技術本科生創新思維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