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操在德育教學的透析
時間:2022-01-05 10:30:05
導語:健身操在德育教學的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馬季工作單位:運河高等師范學校
健美操教學中德育的目的和任務隨著健美操運動的蓬勃發展,這項運動越來越受學生喜愛,并逐漸成為體育教學,培養復合型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以及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健美操教學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逐步提高,它能幫促學生確立良好的學習觀,使學生把學習與祖國的建設相結合,能正確認識身體好在完成遠大理想中的重要性,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長久的學習動機,激勵他們去更加努力的提高學習興趣,實現德、智、體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而這些問題往往可以在健美操教學中加以提高。所以健美操教學為我們進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極為良好的條件。當代學生的家庭培養方式,在教學中常常表現為怕吃苦,不能積極解決困難等缺點。所以,教師在健美操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及時改正,這樣就可以將不當的行為扶正,進而轉變。在思想上出現的問題,就要對德育及時糾正,不斷加強學生的認識。德育素質應是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教師在健美操教學中的直觀影響在健美操教學中,教育過程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動作示范,是教師肢體行為在學生面前的直觀形象;二是在教學特定階段,教師的情感變化、性格、品德等對學生在身心上產生的影響。學生會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加以認真的評價,所以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備課,對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負責。
健美操教學中思想品德的個性化培養健美操教學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際學習機會,不允許教師長篇地進行解脫和說教,因此,教師在課上要有針對性地向進行思想品德。(1)健美操教學的內容要有針對性。一般來說健美操課程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果斷等品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由于各項教材的練習形式不同,在培養學生品德方面,也有所側重。例如在健美操的訓練中,教師應著重注意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毅力,另外,通過團體操的形式可以培養學生互助協作,共同進步的團隊意識。因此,在健美操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定出思想品德的具體任務,提出相應措施,保證教學訓練高水平的完成。(2)在教育方式上要分清主次性。教師在教育學生方面上要本著“三心”,即愛心、熱心和耐心的態度投入工作,在方法上主要是采取道理感化教育,實事求是,寬容待人的方式,多鼓勵、少指責,要以愛心和熱心為基準,用實際行動在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上起到真正意義上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當學生在性格上和習慣上出現問題時,教師應采取積極主動、及時幫助的態度幫助學生修正缺點,克服難題。最后要強調的是,在參加健美操比賽或活動時,教師應耐心的合時宜的讓學生進行體育道德方面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正確處理好集體與個人關系的重要性;不能仇視對手,忽視觀眾,更要尊重裁判;以身作則等等,這些思想的灌輸是很有必要的。(3)健美操運動是群體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長期參加各種形式的健美操活動及比賽可以加深團體彼此間的感情交流與心理溝通;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堅忍不拔的精神;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一旦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訓練并在訓練學習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訓練中就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而當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后也會讓他們感覺到個人努力是和集體的利益是分不開的,只有齊心協力、共同奮斗,才能為集體爭光,才能在比賽和表演中取得好的成績。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對學生進行室內教學時,教師可以適時的講述中國體育屆的名人名事,運動員的愛國精神。讓學生不僅愛好體育,還要有愛國的向上精神。(4)體育文化素養與德育相結合。隨著學生知識量的不斷增加,意識的逐步個性化以及對體育活動項目選擇的自由度越來越大。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勢在必行。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健美操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運動才能,從而保持對鍛煉的持續興趣。對于學校來說,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組織多種多樣健美操俱樂部等教育形式,使學生達到強身健體,亦學亦樂的目的,學生在俱樂部學習時明顯表現出學習興趣濃,練習積極性高,動作技能提高快的特點。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鍛煉的興趣、能力和個性品質,還對學生終身運動素養的形成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
學校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地方。健美操教學在學校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全面和豐富的。它不但能使學生強身健體,也能增強學校青春活力的氛圍,它是體育運動中的新興項目與學校陽光體育完美結合的組織形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具有人本化、校本化的健美操課程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在校園文化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 上一篇:建構主義與翻譯教學透析
- 下一篇:職校體育對品德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