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堂的德育滲透
時間:2022-05-26 03:29:45
導語:化學課堂的德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辯證思想
即從相似中找差別,從差別中找規律的思想。例如:在教學“影響溶液導電能力因素”時,教師應從金屬導電出發,創設情景并設置疑問:冰醋酸能不能導電?向其中加水后能不能導電?最終會怎樣?然后指導學生圍繞這一系列問題進行實驗探究。學生自然而然會明白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其濃度的大小對導電性的強弱起著影響作用。化學課堂教學應使學生樹立辯證思想,學會一分為二看待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將辯證思想蘊藏于其中,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二、對立統一思想
即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思想。例如:在“乙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乙烯分子的結構出發,通過與烷烴分子價鍵結構的比較,鍵能大小的比較,得出乙烯分子中的碳碳雙鍵性質比烷烴分子中的碳碳單鍵活潑的結論,進而學習乙烯性質及其在工業中的應用時就會得心應手了。又如對于“氧化還原反應”教學,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在整個反應過程中,電子雖然發生了得失或偏移,但轉移的電子總數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守恒,通過這一思想的影響,對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立統一思想是化學學科思想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限于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對立統一思想的挖掘,就會使學生只看結果,忽略化學變化的本質過程,違背化學學科的認知規律。
三、系統化思想
即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規律推現象的思想。例如:在各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教學時,教師通過鹵族元素的教學,引導出同一族元素性質變化的規律,通過常見第三周期元素的教學,引導出同周期元素性質變化的規律。在接受了系統化思想培養之后,當遇到一些未知元素及化合物時,學生就可以大膽推理,悉心求證,確定它們的性質及用途。系統化思想對化學學科的研究與發展具有指導意義,通過課堂教學中系統化思想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地拓寬,邏輯推理能力得到增強,通過實踐——理論——再實踐這一基本環節,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四、實驗觀察思想
即化學知識都來自于化學觀察與實驗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例如:居里夫人于1899年從8噸廢瀝青鈾礦中發現并分離出純凈的金屬鐳,并應用于醫療事業;諾貝爾經過四年幾百次的艱苦而危險的實驗成功研制硅藻甘油炸藥;愛迪生失敗二千次才獲得的成功后,把曾經的失敗歸結為成功的必須步驟等;教師通過這些故事可以培養學生重實驗觀察的化學思想。化學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與實驗是化學學科獲得發展的唯一有效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重觀察實驗思想的培養,可以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精神,做到實事求是,養成尊重事實的習慣。
五、策略思想
即解決問題策略化、步驟化的思想。例如:在研究性學習——防治水污染活動中,為解決進行防治水污染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制定防治水污染的程序,即探查污染途徑,查明污染后果,檢測污染物質,制定防治措施,實施防治方案等一系列的步驟。使得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案可循,提高了學習效率。化學課堂教學內容應聯系生活實際,而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所教內容進行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的應用環節,若不具備策略思想,學生活動將會無所適從,從而使得效率大打折扣。但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策略思想的培養,也要多注重策略的靈活性。因外界條件的變化不可控制,所以在采用策略的同時,更要同時輔之于控制變量法,即有意控制一些步驟不變,而研究其中一個步驟的變化對結果的影響。具備了靈活的策略思想,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新課程教育改革,所需改革的并不僅僅是形式,更是觀念。在這些變化中,體現德育滲透的教學不能減弱,而應該加強。當然,在化學學科中還蘊涵著許多其他的思想與方法,只有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德育滲透,充分突出這些哲學思想的影響,通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使之具備一定的哲學思想之后,才是真正學會了學習。
本文作者:沈吳工作單位: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
- 上一篇:高校體育文化類型研究
- 下一篇:新課標下政治作業的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