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27 11:16:54
導語: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在各個教學領域不斷深入,高校的課堂教學評價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如何有效地構建和創新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高校公共藝術課堂面對的是全校學生,所以進行個性化、多樣化的評價非常必要。本文結合高校公共藝術課堂教學的實際,明確構建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和價值導向,最終創新提出構建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公共藝術;個性化;教學評價
新時期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校公共藝術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發展戰略的引導下進行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不僅需要科學規劃和統籌安排,還需要對整個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明確基礎原則和價值引導,只有這樣,才會保障該教學評價體系的個性化和科學化,也才能夠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去。[1]
1構建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
1.1實踐性原則
建立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不僅需要具有規劃性和科學性,而且尤其要注重實踐性,如果所提出的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在具體的高校公共藝術課堂中不能夠真正地在實踐中加以應用,也就談不上應用價值了。因此要結合高校公共藝術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學評價體系。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大多都是面對全體學生的,與其他的專業課程教學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因此在設計教學評價體系的時候,需要對學生的綜合情況加以考慮,尤其是對教學評價指標等的確立需要注重在實踐中的落實情況,失去了實踐可操作性,其建立的意義也就無從談起了。
1.2個性化原則
本研究堅持以個性化教學評價作為高校公共藝術課堂的核心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分析,明確老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的不足,通過對教學評價效果的分析,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之所以需要突出個性化教學評價,是因為當前高校學生的情況都是不同的。雖然說個性化很難切實落實到每一位具體的學生,但是根據學生的人格特征、專業差異、學習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實施個性化教學評價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比如說教師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微課、新媒體等多種形式,可以結合學生的特征和興趣愛好等進行情景化導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3多樣性原則
當前,高校針對公共藝術課堂的教學評價大多還是比較傳統、單一的方式,所以最終的教學評價結果往往跟其他課程的反饋沒有多少區別,更加沒有什么個性化的反饋意見。通過調研分析發現,高校一方面需要個性化的教學評價,另一方面又需要保障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因為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夠科學,也不能全面地反映高校公共藝術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生和教師互相評價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將會最大的限度地保障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的實現。通過綜合考慮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的評價效果,就會使最終的評價效果更加科學、客觀。另外,在落實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也需要對教師和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幫助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2高校公共藝術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個性化體現
2.1認識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作為一個社會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無處不體現著差異性。[2]高校實施公共藝術課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開發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個性化教學評價主要是希望在明確學生個性化特征的基礎上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個性化教學評價對于教師而言,不僅需要保障課程教學的獨特性和針對性,而且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尤其是可以根據學生專業背景和學科素養等的不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式。
2.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高校公共藝術課堂進行個性化評價的前提就是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教學效果和學生素養的個性化提升。高校公共藝術課堂的教學目的在于幫助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滿足學生的藝術追求和藝術學習的需要,最終幫助學生提高審美素養和道德素質,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藝術追求。
2.3發掘學生的個性化潛能
所謂潛能,主要是指“生命所蘊含的、潛在的、可能發展的傾向,是人自身中沉睡著的力量,是現實生命發展的源泉”。[3]由此可知,潛能并不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等形式產生的,也不是說會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的,更多地需要后天的發現和挖掘,以找到學生的發展潛力。當前,構建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就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充分地發現和挖掘潛在的能力,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進行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習,發現自身的藝術細胞,展現個性化的優勢。
3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實施策略
3.1明確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目標
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目標應該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相同的,即為“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了解、吸納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這個最終目標的指引,筆者認為通過詳細的劃分,可以包括幾個方面的具體目標:一是豐富公共藝術課堂教學評價的形式,拓展教學評價的具體內容;二是將常規傳統的公共藝術課堂教學評價拓展為全方位的綜合性藝術審美、藝術修養、藝術技能的評價;三是改變傳統的分數論評價模式,全面考察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個性化發展特征和創新思維意識等。
3.2確立公共藝術課堂的個性化評價標準
由于學生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進行公共藝術課堂教學評價時也需要區別對待,比如需要考慮的個性化評價標準包括:一是學生的專業背景的不同,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二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差異;三是學生的基礎條件不同,有的學生可能接觸過公共藝術,有的學生則可能首次接觸公共藝術等。因此,我們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需要和個性特征等來構建不同的個性化評價體系,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化不同,比如對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的參與度、反饋性等就需要多加鼓勵和支持,對于那些有創作欲望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等。
3.3界定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具體內容
依據前文提到的建設目標的指引,筆者認為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具體內容包括幾個方面:首先,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基本知識的了解程度,如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其次,學生具備的基本藝術能力,包括藝術欣賞能力、藝術操作技能等;再次,學生學習藝術的欲望;最后,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包括對藝術的感知能力、對藝術的想象能力、對外界的感受能力、對藝術的情感表現等。
總之,在明確以上內容后,高校公共藝術課堂還需要應用該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并及時發現問題,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優化。這樣高校公共藝術課堂個性化教學評價體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作者:陳若倫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參考文獻:
[1]徐振祥.地方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優化的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2).
[2]易曉明,杜麗姣.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實效及改革建議——基于江蘇省12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研究[J].美育學刊,2012(06).
[3]王凱.公共藝術教育對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J].藝術教育,2012(11).
- 上一篇:大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探析
- 下一篇:高職院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