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鋼琴教學提升學生師范能力

時間:2022-12-17 03:29:09

導語:高師鋼琴教學提升學生師范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鋼琴教學提升學生師范能力

摘要:師范性是高師教育區(qū)別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本質特征,隨著我國社會全面發(fā)展,高等院校教育為適應社會需求也進入高速擴大化發(fā)展階段,高師教育因具有高校教育中特殊的師范性特性,以及此特性對社會持續(xù)發(fā)展持有的特殊意義,提升高等師范院校學生師范能力,成為近年高師教育改革討論的熱點。而其中,高師鋼琴專業(yè)教學限于歷史發(fā)展,相關政策法規(guī)、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中對師范能力教學的指導較少。本文追循高師教育改革的方向,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對在專業(yè)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師范能力,從課程認知、教學構想和實踐培養(yǎng)等三個層面進行了一些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高師鋼琴教學;師范能力;課程關系;課堂代入;實踐培養(yǎng)

高等師范院校鋼琴專業(yè)教學,是高師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社會意義是為我國幼小中高學校及社會相關音樂部門和機構培養(yǎng)和輸送具有教師資格的專業(yè)人才,即具有師范能力,能教業(yè)授課,傳播鋼琴音樂文化是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學對學生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當前國家重視全面素質教育,對音樂素質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并且在經濟文化較發(fā)達地區(qū),社會家庭對培養(yǎng)孩子音樂基礎修養(yǎng)日漸重視,社會音樂教育機構不斷增加,鋼琴教學需求漸長,這些社會發(fā)展變化的狀況,在高師鋼琴教學中對增強學生師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師鋼琴專業(yè)教師,如何適應社會需求,響應高師教育改革的號召,在教學中同時注重學生師范能力的提升,筆者在這里提出一些思考。

教學課程與師范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與影響

我國高師鋼琴教育的教學結構,在專業(yè)課程設計上大多參考傳統音樂院校專業(yè)課程,并通過鋼琴基礎教學、音樂理論教學、音樂素養(yǎng)教學與教育學、哲學、美學、社會心理學等高師教育必修課程結合,理論上形成較為完善的高師鋼琴教學系統。但在實際教學中,受歷史傳統影響,比較偏重單一技術教學,教學成果出現學生綜合能力參差不齊,有的“會彈不會教”,偏離了高師教育的師范性特征和宗旨。不同于其他課程有較為明確的教綱,高師鋼琴教學中對學生師范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社會實踐要求,大多數院校尚無其他形式的課程設計,也沒有成熟有效推廣開來的教學參考,使得本應體現高師教育特殊特征——師范能力的教學相對其他課程顯得較為弱化和模糊。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把握和實現師范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有時不免讓我們覺得不好把握。筆者以為,分析和研究鋼琴教學課程與師范能力養(yǎng)成之間的關系,是教學中提升師范能力的思想基礎,而這個基礎認識,必須首先肯定專業(yè)技術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顯而易見地,如果老師本身不能正確地彈奏曲目,將以何為教?專業(yè)技術學習與師范能力培養(yǎng)并不矛盾沖突,相反,它是使學生具有鋼琴師范能力的最基本要素。其次,鋼琴音樂理論和音樂素養(yǎng)是師范能力養(yǎng)成的必需“土壤”,正所謂“修于內而形于外”,腹載五車,才能出口成章。許多覺得不知怎么開口“教”,以為是沒有經驗或性格羞澀所致的學生,有很大部分是源于不能把理論知識熟記于心,沒有形成自身的音樂審美修養(yǎng),容易在教學時凝滯艱澀,缺乏自信。純熟地記憶并解說音樂理論,形成和豐富自身音樂審美素養(yǎng),包括對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內涵的學習,是形成師范能力的基礎,是授課方法、授課技巧等能力不可掩蓋和替代的。鑒于鋼琴技術學習和音樂理論、音樂素養(yǎng)學習對師范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性意義,高師鋼琴教學在低年級階段應督促學生加強重視,打好基礎??梢姡瑤煼赌芰ε囵B(yǎng)的概念,在當前高師鋼琴教學課程中,是有跡可循的。另外,參考我們的教學經歷,還可以發(fā)現一個問題,目前高師鋼琴課程,都是“物”,是“料”,卻沒有專項的課程教授學生怎樣把“物”,把“料”教授給他將來的學生。對教學生“怎樣教”這個問題,老師們常規(guī)的做法,大多是在面對面教學中將將教課的經驗即時隨機地給學生做個提點。作為高師鋼琴教師,筆者以為應考慮針對高師鋼琴教學開設《鋼琴教學法》課程,進一步明晰高師鋼琴教學中師范能力培養(yǎng)的概念,將授課方法、授課技巧及廣大高師鋼琴教師的施教經驗,進行正式的系統的理論講授。

課堂教學中師范能力培養(yǎng)的代入

在對教學課程與師范能力培養(yǎng)關系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師范能力培養(yǎng)在各個科目中都有所體現,這些影響有明有暗,這意味著我們有可能能將部分影響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例如上例提到的在教授鋼琴專業(yè)技術時,或因勢導利,或觸類旁通,或以身為教,給學生講解“怎樣教”。除此外,我們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從哪些途徑對學生進行師范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呢?在院校支持下,許多老師為此進行了多元化教學的嘗試和探索,在此,筆者以自身經驗體會及構想,提出一些想法,與大家交流。師范能力帶有濃厚的互動性色彩,要想尋求更好更多的課堂師范能力培養(yǎng)途徑,“一對多”的授課形式可以帶來更多的切入點。例如,一可以在基礎教授后串聯學生進行互動學習,現教而“現教”,引導學生帶著師范意識進行學習和訓練,鍛煉學生的復述能力。記憶和復述能力,是養(yǎng)成師范施教能力的有效助力。二,可以進行課堂自我評價和互動評價總結,促進學生主動整理學習心得,并鍛煉師范能力中的觀察、總結和表達能力。三,“雙備課”形式,所謂“雙備課”是將授課內容提前告知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前對授課內容包括技法、曲目音樂背景等進行主動了解和思考,在互動交流中得到更多素養(yǎng)信息和不同體驗。“一對多”課堂可以進行的這些教學形式與內容,還從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填鴨式”教學狀況。當然,“一對多”課堂必須考慮學生不同程度的協調性,以及在互動中保持學習態(tài)度的嚴肅性,也應結合學生不同情況安排“一對一”與“一對多”課時比例。另外,參考歐美音樂教師學院的學院音樂沙龍形式,我們可以考慮在課堂內容上定期增加以學生為主的專題講座,內容可以是技法討論、音樂文化、曲目欣賞、施教模擬等等,由一個或多個學生為主體主持,每次或教師安排或學生自主提案,內容設計由學生自行組織,教師輔導。這種形式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鍛煉了學生師范能力中的課程設計和語言組織能力。此外,還有一堂不可忽略的“首堂課”。所謂首堂課,是每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很多老師會在首堂課上說明本學期的學概計劃和方向,在實現師范能力培養(yǎng)提升的教學目標中,首堂課還可以通過不同主題,如講解師范能力的專業(yè)學習意義,對音樂美感的體會,對教師職業(yè)的感受,就業(yè)的意向等等,引導學生對傳播音樂文化的認知,產生自豪感,提升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在學習中自我提升師范能力的意識。

師范能力的實踐中培養(yǎng)

師范能力培養(yǎng)成功最終的體現應該是“能教”、“會教”、“教得好”,需要落實到實踐中來。通常,為了鍛煉和得到師范能力培養(yǎng)的成果,學生們在畢業(yè)前會按教綱規(guī)劃進行實習,然而,實習之前若缺乏長期的施教能力培養(yǎng)和訓練,有時會出現“學”與“教”脫節(jié)的現象,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會彈不會教”。這種脫節(jié)在實習中學生有可能磨合,也有可能茫然。為了實現師范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我們許多老師通常會在學生在具備一定專業(yè)能力的時候為他們聯系實踐機會,如到社會音樂機構試教,觀摩學校音樂課程等,也會推薦學生參加相關行業(yè)競賽。這些舉措無疑能讓學生將課堂感受在實踐中得以印證體驗,是非常好及有效的師范能力課外培養(yǎng)方式。除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如建立微信學習群進行遠程教學指導,鼓勵學生參與“線上陪練”增加施教體驗,給學生建議課外讀物參考等等,幫助學生在課外增強師范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對課程對師范能力的影響,教學中可實現的師范能力培養(yǎng),實踐中師范能力的實現等多個層面的探索,我們可以感知,在鋼琴教學中提升學生師范能力,是有其施展基礎和科學規(guī)律的,本文僅從局部提出一些感受與構想,拋磚引玉,期望與諸位共勉,使當前高師鋼琴教學與師范能力培養(yǎng)更好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倪淑萍,管窺課程改革視野中的高師音樂教育【J】.藝術百家,2006(5)

2.陳煒,淺談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J】.音樂天地,2007(1)

作者:鄭紅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