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利己思想原因及對策
時間:2022-03-05 09:06:08
導語:大學生利己思想原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的建設新中國的中流砥柱,“利己”之風的盛行是當代大學生的“鴉片”,社會的發展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但是當代大學要做一個有道德、有思想、有民族精神、有國家情懷的青年,絕不能讓“利己”之風在當代大學生中盛行,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覺悟。
關鍵詞:大學生;利己主義;國家情懷;道德;思想
當代大學生(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教育階段的末尾和社會階段的開始,作為國家培養核心技術人才、掌握核心領域的技術、科技驅動發展的方針下更是顯得尤為突出。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曾經說:“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都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1]。所以對于研究生來講,避免培養這種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迫在眉睫。
一、高校研究生出現越來越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原因
(一)個人思想原因。每個人在成長階段,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思想,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人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個人思想在在變得利己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研究生還未進入社會的大染缸,就已經養成了所謂社會人的風氣,不可謂不悲哀,中國的研究生年齡大約都在22-30歲之間,在社會的生活壓力之下有些研究生很難固守赤誠之心,想著早日出人頭地,不自覺的就掉入了利己的黑流之中而無法察覺。(二)家庭背景原因。家庭背景對于大學生的利己思想來說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家庭思想能一直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當代研究生的父母都是6、70年代的人,都是自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見識了社會的復雜,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自覺的就傳輸了一些官場權謀、商場的爾虞我詐,從小就給孩子一種除家人之外別的人都是不能信任的思想,這也是利己思想產生的源頭之一。(三)高校體制本身的不合理性。有人把高校比作一片凈土,也有人把它比作一個小社會,中國的大學多屬于公辦體制,教育行政部門掌控著大學的人事權、經濟權、職稱評定權等一切權力,大學自主權有限[2],使得有些高?!把瞄T化、官僚化、行政化”如錢教授所言,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又在培養另外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有些大學里的制度在鍛煉研究生的功利性上做得“非常成功”,任何事情乃至公益性活動與獎助學金相鉤掛,這既違背了舉辦活動的初衷,更“鍛煉了”利己思想,還有,行政人員的不作為、學術不正之風也在高校盛行,行政管理人員是應該要解決學生的困難,而不是拿著學生的業績作為自己“上升”的墊腳石。(四)社會壓力原因。研究生現在最盛行的討論就是如何才能順利畢業,這既是褒義也是貶義,研究生作為科教興國的主力軍,能夠抓緊改時間搞科研,有一定的畢業壓力是有好處的,但是很多研究生只是為了拿到“畢業證”,這也是學術之風不正的主要原因。
二、解決利己思想的對策
利己思想不是通過個別方面解決就能完全解決的問題,這需要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要伴隨著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但是在我們當下,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提高研究生對利己思想的控制。(一)加強個人思想道德教育。高校應該加強個人道德、社會公益、愛國精神方面的教育,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研究生的個人主義思想上升到社會乃至整個國家,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大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國家,要有榮辱觀、使命感。(二)重視家庭的引導。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應從轉變自身觀念出發,剔除“利己主義”觀念,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其次,家長應該注重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尊重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意見[3]。在家庭教育不鼓勵子女追求功名利祿,要積極的引導子女胸懷大局,不在乎個人得失,有民族情懷、國家情懷。(三)完善高校體制。學校是培養人才的理所應當的場所。學校的土壤是否純潔,關乎學生能否健康成長[4],高校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學術智力教育,更要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要改善“功利性”的體制,不要讓學生過早的接觸“污穢”之風,并且老師在言傳身教中,要把積極樂觀、奉獻精神傳遞給大學生,對于有“特殊”思想的大學生,教育者不應該只有一味地貶低,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要鼓勵那些有正能量的學生,要讓大學生明白,公正之風尚存,歪門邪道總難登大雅之堂。那樣就不會有更多的大學生去趨炎附勢、阿諛奉承了。
三、結語
當代大學生作為建設新中國最有潛力和希望的一代,絕對不能讓“利己”之風盛行,也絕對不能讓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后帶著利己主義思想投入工作當中,要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國的發展會越來越好,社會制度和法律也會更加完善,要杜絕“利己”之風,把社會風氣拉到實干興邦之中,要弘揚社會正氣,尊重人才、尊重勤奮、尊重道德,這樣國家才會更加安定。
[參考文獻]
[1]程萬里,謝姝倩,潘品釗,張鄭玉,徐思迪.大學生“精致利己主義”現象調查探討[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8:120-121.
[2]魏干.誰造就了“精致的利己主義者”[J].民主與科學,2012.82.
[3]唐智,蘭娟.大學生“精致利己主義者”現象審視及其應對[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42-45.
[4]黎曉琳.大學生“精致利己主義者”現象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8:98-100.
作者:湯志松 徐 杰 于洪杰 于文博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 上一篇:勾股定理應用教學設計分析
- 下一篇:食品質量安全課程體系建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