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無奈與突破

時間:2022-02-23 10:05:06

導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無奈與突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無奈與突破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以及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和期許。但其教學在看似平穩發展的表象之下,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普通高中一線教師的角度出發,對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進行描述,對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找到若干策略或方法來突破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眾多無奈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新課改;信息素養;教學效果

時至今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已走過了十多個春秋,并已納入高考體系。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來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養,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等共識正將它推向一個更高的地位。隨之而來的課程建設、理論研究、實踐探索等似乎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可是,作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卻有著諸如地位不受重視、內容脫離實際等眾多無奈,導致了教學效率低下,也造成了自身的職業倦怠。是繼續沉默不語、停滯不前、得過且過,還是痛定思痛、反思自省,尋求突破?

當前的無奈

請大家先跟隨我走進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日常教學的幾個經典場景——場景一:國慶節后的一天,作為教研組長的黃老師來到學校教務處,本想跟主任商量針對高二學業水平測試要增加信息技術課時的事。誰知還沒開口,主任就先說由于高考科目的課時緊張,能不能暫停高二的信息技術課,考前兩個星期再加課突擊。還有,從下學期開始,高一的信息技術課能不能減到每周一節課。頓時,黃老師清醒地意識到,能保住正常課時就已經萬幸了。場景二:某日,李老師正在機房做著上課前的準備工作。突然接到教學處主任的電話,說高三一模的數據下來了,要李老師趕緊做好分析,馬上開會要用。李老師說還有兩節高一的課要上,希望上完課再去處理。但是主任說等不及了,讓李老師將課交給組里其他老師代上,反正不能影響高三的相關工作。場景三:陳老師是一名從教多年的信息技術教師,自我定位為地位低下的副課教師。于是不用備課、沒有設計,拿著幾年前的課件走進課堂,照本宣科,布置點小任務讓學生完成,或者講完后直接讓學生上網自由活動。心想反正這是一門誰都不重視的學科,何必自己為難自己。上述場景道出了現階段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在表面光鮮的假象之下的眾多“無奈”,而這些問題直接造成了課程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

1.弱勢地位:教學不受重視的無奈

雖然教育界意識到必須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以順應時代的需求,但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地位仍處于絕對的弱勢。究其原因,首先,高中是直面高考的關鍵年段,一切都以高考為先,絕大多數普通學校都為了升學率而在應試的泥沼里苦苦掙扎。隨之而來的就是,犧牲所謂的副課,以給主課讓道。學校一方面盡可能地擠壓掉信息技術課的正常課時。據調查,有的學校每周只安排1節課,有的高一上學期不開課,從高一下學期才開始排課,有的干脆只在高二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前開課。另一方面,盡可能地人盡其用,利用信息技術教師的技術專長為行政服務,于是乎很多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都在教務處、校辦兼職,教學倒成了副職。同樣道理,對家長來說,把孩子送到高中就是為了考大學,跟學習無關的都是玩,而玩是會影響學習的。于是,老師布置的信息技術作業,學生無法帶回家完成,更遑論得到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學校、家長的不重視,勢必造成學生的不重視。調查顯示,雖然有72.58%的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持喜歡和非常喜歡的態度,但其中有67.74%的學生認為上網是為了娛樂,而不是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教師開始自暴自棄,認命于當前形式,不再致力于教學研究,不再關注于創新實踐,沒有了教學熱情,丟棄了教學責任感,只是日復一日地重復著若干年前的教學內容,實在可悲可嘆。

2.模糊目標:教學流于形式的無奈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關注三維目標的達成,無論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而就目前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而言,除了知識技能,三維目標中的其他兩維儼然成了擺設,只在教案中寫寫罷了。若被問及“本堂課你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多數教師會回答“今天我教大家使用搜索引擎”“我教學生使用數據庫”“我教學生制作網頁”……而對于自己希望學生通過課程內容能夠具備何種技能、技巧,發展何種能力,培養何種價值觀等,則很難立即做出明確的回答。這就導致了教學流程的形式化,沒有情境導入,沒有問題預設,亦沒有內涵鋪墊,只是就問題而講問題,就技術而用技術,背離了課程的核心理念。

3.內容陳舊:教學脫離實際的無奈

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用書版本眾多。從內容編排上來說,無論是教科版還是地圖版,都依照課標的要求來編制。但一方面由于信息技術革新速度很快,書中選取的相關實例或者講解的相關技術在現今早已過時,可是很多教師還照本宣科,不做改進,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無益于自身的教學發展;另一方面在高二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的壓力之下,學校要過關率,很多教師就樂得簡化教學,考什么就教什么,而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測試中所呈現的考題,除了選擇題每年會涉及一些新的知識或技能外,操作題多年不變地沿用舊軟件,使得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還在教授Office2000,網頁制作還得用FrontPage,機房的機器必須是XP系統,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回家就完成不了,因為家里的機器都是Office2007以上版本,系統都是Win7以上,跟老師教的不一樣。面對這種脫離實際的教學,有的教師覺得苦不堪言,認為還不如不納入高考,真正教給學生一些與實際接軌的知識和技能;有的教師卻樂得輕松,認為自己也不用學習了,沒有壓力。但無論如何,對學生而言都是無益的。

4.形式單一:教學難以創新的無奈

目前,除了一些公開課、研究課、展示課,教師會精心設計之外,日常教學形式單一而枯燥。無非是對著課件由教師先灌輸,然后讓學生嘗試操作、完成任務,最后提交作業,教師進行簡單的口頭評價。這樣的課堂毫無生氣可言,更談不上有所收獲,教師教得懶懶散散,學生學得無精打采。長此以往,教師再無創新的激情,學生也無學習的熱情,教學將陷入僵化的惡性循環。

未來的突破

以上種種無奈都導致了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低下和效果的缺失。要想走出這樣的困境,就必須直面現狀,深刻反思,尋求突破。

1.突破消極態度,提升學科地位

作為一名有責任感、有擔當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無論面對怎樣的外部壞境,首先都要堅定信念,從提高自身對學科的認識出發,立足當下,展望未來。須知這門學科承載著時代所賦予的重要意義,從長遠來看,信息技術較語文、數學等其他主科而言,重要性毫不遜色。所以,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不是可有可無的。其次將此意識內化為積極的態度,并在教學實踐的行動中體現出來。通過自身的努力帶動周圍的同事,共同研究,共同嘗試,共同構建一個師生都能從中獲益的、充滿活力、豐富多彩的課堂。創造條件與其他課程整合、開設興趣輔導班,組織多種形式的信息競賽、作品展等,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能力和信息素養,讓學校、家長、學生都體會到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和發展,從而潤物細無聲地提升學科地位。

2.突破固有思維,瞄準目標定位

受固有教學觀念的影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關注學生較低層次的認知目標(記憶、一般理解)多于關注學生較高層次的認知目標(分析、推理、批判、綜合),導致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很難全面實現。與之對應,教學評價在內容、形式、目的等方面也都呈現出嚴重的傾向性和單一性,不但與課程改革的初衷相違背,也導致了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課前通過備課深入把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非常重要,尤其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兩維目標必須在教學實踐中有所設計和體現。比如在《甄別信息》一課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對信息進行鑒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外,還要通過各種身邊的實例幫助他們識別并抵制不良信息;要讓他們對網上搜索到的不道德行為和現象進行評價,樹立自己正確的信息道德觀;要通過觀察分析,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和參與意識。有了這樣的目標定位,就能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精心設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突破教材限制,拓展學習領域

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受到來自教材和考試的限制,難以與時代、生活實踐接軌,這勢必導致學科教學的裹足不前。針對這一現象,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要讓教學回歸生活,并據此通過專家指導、集體教研等形式展開了一些嘗試。如近兩年由南京市教研室牽頭,聯合一些骨干教師編寫了地方性教材《項目教學——高中信息技術》,就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一個個真實的項目來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升能力和素養。而有的學校則充分利用教研組的資源,結合學校的特色和學生的學情制定與之相符的校本課程。南師附中江寧分校所做的嘗試帶給我們很好的示范:在初一,讓學生制作電子雜志,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印刷展示,從而誕生了學校的雜志社;在初二,讓學生從需求出發設計小的VB程序,如提醒老師準時下課、QQ防盜等;在初三,讓學生制作微電影,學習視頻的相關知識與技能,記錄自己的畢業故事;在高一,讓學生利用PS制作證件照、設計信封、書簽和T恤衫,學生各種證件上的照片是自己親手做的,通信的信封是自己的設計的并且是可寄出的,而最佳的T恤設計也制作成了統一的班服。所有的這一切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這正是信息技術課程所承載的目標和責任。

4.突破教學模式,滿足學生需求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成為評價課堂成敗的關鍵所在。顯然,單一的教學模式和籠統的評價方式已不能滿足課堂的要求和學生的期待。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和評價手段來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無論是“創設情境的愉快式教學模式”“任務驅動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小組合作的項目式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講授模式”,它們在教學中并不是孤立的。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之恰當地整合運用。如在學習《信息技術(必修)》第四章關于表單網頁的內容時,可以先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許愿墻”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表單網頁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接著利用任務驅動,請學生根據教師所給的素材做出“許愿墻”的界面,讓他們在完成最低任務要求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探索掌握表單網頁的制作方法。最后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嘗試網頁,體驗其交互性,激發學生后續學習的興趣。當然,在評價中也要將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要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魅力,欣賞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精彩,滲透教師的關愛、包容和鼓勵,關注學生的思維,關注學生的發展,這樣才能為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無疑,當前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面臨諸多困難,而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雖深知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卻也在各種禁錮中舉步維艱;雖心急如焚,想吶喊出聲,卻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就這樣放任自流,還是盡一己之力尋求突破?我想答案當然是后者!這有賴于各界的支持,更有賴于眾多信息技術一線教師的努力,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相信總有一天會迎來信息技術教學的春天。最后,請允許我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與各位共勉。

作者:黃斐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周華.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出路[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

[2]吳茜.對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的分析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

[3]艾國棟.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反思[J].中小學電教,2014(1).

[4]余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2(5).

[5]張坤.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反思及對策[J].遼寧大學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