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5-26 09:32:10
導語:體驗式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現今已成為諸多高校的重要任務.安徽新華學院作為全國知名民辦大學,多年來一直注重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淀了注重創新素質培養的傳統.本文以當前較為流行的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在大眾傳播學教學中實際應用作為實踐體驗式教學的手段,首先進行了MOOC體驗式教學法的理論建構研究,進而對MOOC體驗式教學法設計方案、課堂實施環節以及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MOOC;大眾傳播學
近年來,學校又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先進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不斷深化創新素質培養體系建設.2015年體驗式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作為安徽新華學院大學生素質教育研究中心項目子項目啟動研究.體驗式教學研究方式多種多樣,本項目主要將體驗式學習模式與MOOC新興教學形式有機結合,設立MOOC體驗式教學法.作為此次項目研究成果之一,本篇論文就MOOC、體驗式教學混合教學法在培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實踐領域進行探討研究,具有一定價值.
1MOOC體驗式教學法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經過十幾年傳統填鴨式教育,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對專業課程學習仍抱有固有學習態度,依賴教師線性式教育,致使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經歷,形成自我學習的體系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養成.近年來,以MOOC為主要方式的體驗式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更是被給予厚望.MOOC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的簡稱,出現以來就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其體驗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被認為是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是MOOC本身就是創新意識的體現,師生雙方通過MOOC對重點知識展開研討,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懷疑精神,啟迪學生獨自去解決問題,在這種寬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得以鍛煉,創新潛能得以激發.二是MOOC最大特點為全面開放,學生從選課到學習再到考核,全由自己做主,充分行使自身的學習自主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進行個性化學習.
2MOOC體驗式教學法概述
2.1MOOC體驗式教學理念框架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只關注知識的傳播和強調知識點的傳授,強調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與記憶.教學過程中教師賣力地講,學生費勁地記,教學過程成為知識點的轉存和再現,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在理論層次上,表現為教與學成線性單向流動,(如圖1所示)致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思維活動懶散,缺乏活躍性.在具體教學效果上,學生易出現知識認知疲勞,知識點掌握少而淺,靈活應用性不強等問題.MOOC體驗式教學教師課前將MOOC視頻到網上,學生可自主選擇觀看,對重點知識點進行理解.課上,教師先請學生簡述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論、解答;隨后教師根據學生表現進行總結,并隨時調整課堂所需講授的重點知識和擴充知識.課后,學生仍可通過MOOC對本堂課程知識內容進行復習,原先單向流動的教與學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擁有了主動性,主動學習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便于學生完整認識知識的創新生成過程,體驗理解、吸收新知識意義與樂趣,讓學生以知識創新者的主體角度去學習,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
2.2大眾傳播學MOOC體驗式教學法的提出
“大眾傳播學”是我校文化與新聞傳播學院為新聞學、廣告學、播音等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這門課程主要研究傳播的現象與規律,是傳播學的入門性課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學科內容上看,由于大眾傳播學起源于行為科學、信息科學、新聞學三大學科,因此學生所掌握的內容抽象且龐雜,需要調動一定的心理學、新聞學等學科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課程,按照常規教學模式,很難在教學時限內完成.從教學內容上看,大眾傳播學起源西方,在此后的學科發展過程中西方理論學說占據主導地位,對中國學生來說存在時代錯位和區域隔膜.此外,大眾傳播學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學生心理預期有較大反差.從課程內容實踐性上看,傳播本身就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傳播的形式、手段、媒介更是快速更新.大眾傳播學課程要求學生們利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中的傳播現象,從學科角度,本身就需要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將大眾傳播學中的理論解釋、理解、利用到現實生活中,因此,傳統照本宣科式講授方式已經不適用這門學科的教授.鑒于前述討論和研究,提出大眾傳播學MOOC體驗式教學法.MOOC本身就屬于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之間的特殊傳播方式,具有先天學科優勢.其次,本課程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性教學,要求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得自由思考的空間,以此掌握先進的傳播研究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將每章重點知識點進行提煉,錄制成視頻,到網上,并以之為體驗式教學的關鍵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對關鍵知識點的集體討論與老師互動式研究,深刻了解知識點的內涵,讓學生處于學習主體地位去了解相關理論,激發其思維創新能力和學習激情,深化對傳播理論的解讀以此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大眾傳播學MOOC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
3.1MOOC體驗式教學法在大眾傳播學中教學方案設計
大眾傳播學MOOC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是將MOOC與體驗式教學融會貫通,因此需要科學且合理的實施方案.方案實施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下:讓學生體驗什么———如何通過MOOC這一形式實現———課堂環節如何處理———體驗過程的組織形式問題.本校大眾傳播學課程采用的郭慶光主編的《傳播學教程》.該教材涵蓋的內容廣泛,包含對傳播基本問題及傳播學史發展的概述,人類五種基本傳播類型的描述及傳播五大研究領域的綜述等內容.在教學方式設計上,考慮高校教育特點,結合大眾傳播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以能力培養為著力點,將課程能力目標要求和培養過程進行細化,將大眾傳播學課程分為“傳播的基本問題”、“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結構”、“傳播的五大類型”、“媒介技術與媒介組織”、“傳播效果研究”五大講.同時,依據MOOC特點,將每個任務點拍攝成視頻時長在10分鐘左右的MOOC課程,并配備教學PPT、教案、自測題及答案、綜合作業題及參考答案等.同時,在錄制MOOC中,適時插入精神設計的交互式問題節點,以提示學生思考,增加記憶.
3.2MOOC體驗式教學法在大眾傳播學課堂的運用———以第一模塊
“傳播的基本問題”為例MOOC、體驗式教學混合教學方法實施的核心部分是對課堂環節的組織.教師在課前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時長、體驗活動等以此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教師會準備靈活多變的應對方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人類傳播的基本問題”是《大眾傳播學》中重點章節,是初次設計傳播學的學生們理解掌握的難點.該部分的教學內容體驗重點:傳播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課時4學時(45分鐘/學時).MOOC體驗式教學課時分配方案:(1)在第一節課前,讓學生們上網自主學習本節MOOC課程,掌握重點知識點.(2)第一課時,分組研討,請學生就關鍵知識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講解,教師通過體驗式講解,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程度,學生通過體驗式講解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和理論創新意識.下課前,教師點評,并就知識點進行講解.(3)第二節課前15分鐘,帶領學生觀看MOOC課程知識點,余下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對所學習的傳播系統結構加以解釋.并引導學生對現有傳播系統結構加以補充、完善,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理論創新能力.(4)由于通過MOOC已將重點知識點進行了講解,第二課時后,將布置研究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考察某一知名直播網站,闡述其傳播過程及系統結構.由于研究對象不是假象而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傳播現象,相關研究資料不夠充分,因此需要學生查找資料梳理分析并進行深入研究,其目的在于找到問題突破口,并將整個傳播過程進行理論性的闡述,這將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5)第三課時,邀請各組進行成果展示.在點評環節中,教師將引導學生將抽象理論放在實際傳播環境中考察,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探討,不僅只依賴于書本知識,同時結合自己研究分析,提升理論的創新性和應用性.也是對學生前期理論學習成果的展示.(6)第四課時,課前要求學生重新觀看觀看MOOC內容,對理論知識再進行梳理回顧.課堂上,教師依據前期討論情況,將整章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擴充,完成此次講解任務.
4MOOC體驗式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效果與評價
4.1建構學生信息反饋環節
高校學生是MOOC體驗式教學的主體,學生信息反饋機制的建構是了解此次體驗式教學有效與否的基礎.學生反饋信息的原真性和豐富性將直接制約課程日后課程教學的發展改進方向.筆者采用階段性問卷收集和實時信息收集兩種方案收集學生反饋信息.所謂的階段性收集方案,即結合課程教學進度不同階段,在課程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實施后等階段組織發放調查問卷.為消除學生心里顧慮,保證教學信息收集的原真性,調查問卷采用匿名形式;實時性收集方案指為獲得學生實時動態反饋信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間歇時間,與學生溝通交流,以收集不同個性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建議與意見.兩種收集方案各具特色,階段性收集方案相對穩定,收集時間與區域較為固定,建構了教學效果信息收集方案的骨架;而實時性收集方案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有利于不同個性學生信息收集,進一步保障了反饋信息的豐富性.MOOC與體驗式教學混合教學方法實施一段時間以來,實施階段性收集方案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50份.從學生反饋信息上看,學生對體驗式教學普遍比較歡迎.特別是應用MOOC教學模式,將知識點分解講解,同時可以隨時隨地的反復觀看,比較喜歡.另外,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也比較歡迎,特別是小組展示環節對自身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4.2直觀實施評價環節建構及反饋
除了學生們主觀感受,本身還設定了直觀實施評價環節建構,即以學生選課率、考試成績、量三個客觀數據為依據,考察在大眾傳播學實施體驗式教學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情況.雖然這兩者并不具有直接的關聯性,但通過客觀的數據可以清楚體驗式教學帶給大學生能力的變化.通過對客觀測評分析得到MOOC體驗式教學法受到大多數同學歡迎,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增強.以15級廣告班為例,《大眾傳播學》課程隨堂考試,中、低分數段分布人數減少,高分段分布人數逐漸增多,學生對大眾傳播學課程整體創新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漸趨優化.此外,學生創新思維得到提升.主要表現為論文觀點的獨特性和獨創性趨勢增強,15級廣告班學生學院內十余篇,論文內容均為關注新近傳播現象的實踐性探討,有自己獨特思考與見解.
5結語
MOOC體驗式教學作為體驗式教學的一個新嘗試,在大眾傳播課程的教授上,取得了一些有益經驗.這種模式的體驗式教學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以挖掘、釋放,教師也在教學過程中深切體會到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進了“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對教育理念和體系的提升都將大有裨益.
作者:陳琳 單位:安徽新華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曉暉.體驗式教學在德育教學工作中的借鑒教育管理[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11).
〔2〕田麗.論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5).
〔3〕艾軍.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學課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4).
〔4〕馬麗娜,南紀穩.探究體驗式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06).
- 上一篇:印刷媒體技術選手培養與選拔
- 下一篇:教學模式在傳播學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