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專業數學類課程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25 03:35:19
導語:小學教育專業數學類課程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小教專業承擔著培養具有深厚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這一職責。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符合學生實際的數學類課程體系對發展小教專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有基礎性作用,也對其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以及取得小學數學教師職業資格證具有保障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數學類課程;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教學知識
現階段我國培養小學教師的院校主要有兩類:一是師范類本科院校;二是高職專科院校(包括獨立設置的高等師范學校和含于職業技術學院的初等教育院系)。兩類培養機構均設立小學教育專業(以下簡稱小教專業),分別培養本、專科層次小學教師。其中,有些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分學科方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有些院校則分為文科、理科方向;而有些院校不分方向,培養全科教師[1]。高職院校因學制為三年,小教專業一般不分學科方向,開設課程門類比較多,加之小教專業大多數學生高考時為文科生,數學知識基礎普遍較弱。基于上述原因,高職小教專業開設數學類課程的現狀為:有些院校幾乎不開數學類課程,有些雖開數學類課程,但門類少、結構不合理、時段不恰當的問題較為突出,致使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從源頭上存在著學科嚴重失衡的弊端。這與國家培養小學全科教師的發展方向存在著較大的偏差,也使該專業學生的素質結構不盡合理,不利于學生后續發展和招考就業。破解這一困擾高職小教專業發展的難題,需要從課程設置這個根本上去解決。鑒于高職小教專業承擔培養具有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這一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小教專業數學類課程的設置,建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符合學生實際的數學課程體系是當務之急。本文提出對該專業數學課程體系建構的方案,以期引發同行共同研究。
1體系構建
1.1背景分析
2014年3月,教育部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要求“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隨后,國家啟動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項目,經過專家團隊的努力,建構了三個維度、六個素養、十八個基本要素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于2016年9月正式。這一框架的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核心素養已成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2018年年初,凝練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頒布,數學核心素養(MathematicalKeyLiteracy,MKL)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3]。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已全面進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作為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教師教育機構順應這一教育變革,全面系統研讀國家最新的教師教育發展的重要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我國新時代教師教育的時代背景和國家標準,落實新時代核心素養視域下職前教師的培養成為各級教師教育院校重大而又緊迫的課題和任務。未來小學數學教師既要儲備充足的本體性知識———數學知識,又要擁有豐富的條件性知識———數學學科教學知識(Mathemat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MPCK),也就是“關于數學內容‘教學化的知識”,它是數學教師獨有的專業知識領域,是數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成分。基于“MKL+MPCK”兩個維度的價值取向,建構高職小教專業數學類課程體系,補齊人才培養的短板,按照國家人才培養規格培養合格小學教師,適應學生的現實需求和發展需求,為基礎教育培養后備力量。
1.2制訂方案
精心研讀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教師職業素養方面的重要文獻資料,厘清相關概念,把握理論體系和實質,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撐;進一步調查研究分析小教專業學生的數學現狀及發展需求,通過2016~2018級三級學生寫的“酸甜苦辣話數學”“集思廣益談教學”“回望數學抒心聲”,反饋了有關數學課程和教學方面的諸多信息,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為擬定課程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礎。聽取畢業生、小學數學教師和研究小學教育的專家對于開設課程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互聯網和大數據獲取信息的優勢,為課題研究提供準確全面的支持信息。2019年8月,在前幾年扎實試驗的基礎上,經過課題組成員集體討論、周密思考,擬定了《高職小學教育專業數學類課程設置方案》,并在2019級小教專業學生中正式實施。主要內容如下。1.2.1課程設置的原則(1)強化課程的綜合性增設“高等數學”,該課程既包括通常的一元微積分知識,也包括概率統計初步、線性代數簡介、數學文化等內容。目的是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深刻理解小學數學內容提供高觀點,也為學生就業、深造提供必要的知識平臺。“小學數學基礎理論”課程,由原“初等數論”與“小學數學教材教法”中的基礎理論部分整合而成,減少了交叉,實現兩門課程的高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小學數學教學法”課程,既包括“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也包括“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小學數學教學技能”。這些內容的學習既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訓練了主要的小學數學教學技能,為教師資格證面試、招考試講奠定基礎。(2)強化課程的連貫性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統籌安排高職三年的數學類課程,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從學生一進校順著高中數學的基礎,大一就接著學習“高等數學”,再到大二的“小學數學基礎理論”和“小學數學教學法”,一直到大三的“數學思想方法”“小學數學研究”“小學數學解題研究”等,保持對數學的學習不間斷。(3)強化課程的選擇性根據“素養全面、專長發展”的要求,完善課程選修機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課程選擇。既有面向本專業全體學生的通識修養課“高等數學”、專業基礎課“小學數學基礎理論”“數學思想方法”、專業核心課“小學數學教學法”這四門課程,又有為準備當小學數學教師的部分學生而開設的專業拓展課“小學數學研究”“小學數學解題研究”還有為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而開設的選修課“數學建模”。1.2.2課程安排表課程安排如表1所示。
2初步成效
從2018年年初開始,針對我院小教專業的實際,按照“調整課程,精選教材,改進教法”的思路逐步展開,經過三年時間的實踐,各方面反饋較好。在已學完全部數學課程的2016~2018級學生寫的學后感“回望數學抒心聲”中,大多數學生對開設的課程比較滿意,學生畢業時教師資格證(小學數學)的獲取率穩步提升,從2015級的16.5%到2016級的23.7%再到2017級的31.7%。由此可見,數學類課程的科學設置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有基礎性作用,對其數學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以及取得職業資格證具有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曹一鳴,梁貫成.21世紀的中國數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劉紅祥 朱明俠 郭小菊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研究
- 下一篇:新媒體時代漫畫專業教學改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