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與快樂”式小學音樂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16 08:48:31
導語:“審美與快樂”式小學音樂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的“審美與快樂”,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為目標,通過用音樂自身的美,來感召學生和熏陶學生,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音樂當中的美。同時,我們通過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小學生能夠更好的對音樂進行感受和探索,從而更好的滿足學生在交往以及活動當中的具體需要,并且讓學生在活動當中得到身心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審美與快樂”的主要特征包括:1.主體性,小學的學生是我們進行“審美與快樂”教育的主體;2.審美性,我們進行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審美;3.愉悅性,我們主要采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4.創造性,注重對于小學生創造性的激發;5.綜合性,教學中我們講究音樂、舞蹈和歌曲的三位一體更好的讓學生系統的了解音樂。
二、“審美與快樂”教學的實施方式
在“審美與快樂”的實施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的按照新課程標準來進行實施,其指標主要包括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對于音樂的情感態度兩個方面。實施過程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具體方面來把握。
(一)操作的基本原則
1.體驗性原則
在音樂教育當中,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我們可以采用播放一些世界著名曲目的方式來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同時我們在進行音樂播放的同時還應該積極的創造一些與之相關的環境,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從中體會到音樂的意境,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2.快樂性原則
小學音樂課程開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小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主要采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音樂的教學,這樣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更好的感知音樂,無疑具有十分巨大的幫助。
3.個性化的原則
在進行教學的內容選擇時,我們還應該充分的體會到小學生在性格以及性別上的具體差異,我們在進行教學時,應該盡可能的照顧到不同性格、不同性別的學生,從而給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
(二)在進行名曲欣賞的過程當中怎樣推進“審美與快樂”
音樂本身就是一個“審美與快樂”的結合體,我們通過進行名曲欣賞的方式,來進行“審美與快樂”的貫徹實施,是我們進行音樂教學的一個十分必要的途徑。筆者結合自己數年的教育經驗,在進行名曲的教學過程當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體驗式的感悟
小學音樂教學的最主要核心就是為了加強小學生自身對于音樂的審美觀念,而要想加強小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首先就要加強學生的體驗,在具體的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必須要以加強小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體驗為主要基礎,同時通過課堂來加強小學生的審美經驗累積。在加強小學生音樂審美的過程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程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的感悟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以課堂教學歌曲《頑皮的小杜鵑》為例,首先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創設一個具有春天生氣盎然的意境:“當我走在草地上漫步時,這時候突然傳來很清脆的歌唱聲,仔細一看原來有一只杜鵑鳥,它在做什么?這首歌曲中講述的是什么啊?它的歌聲是怎樣的?誰能夠聽出來啊?”。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想象中加深對于音樂的了解與記憶。其次,讓學生進行相互的交流,交流對于音樂的理解、發現與探索。這樣的教學由于更加的自由而且快樂,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喜愛,而且在此過程當中學生還能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豈不是一舉兩得?
2.合作的學習模式
所謂的合作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更好的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在具體的音樂活動當中我們主要采用小組交流合作與集體交流合作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具體的主要包括:交流、討論等。我們在進行音樂欣賞《瑤族舞曲》時,首先,通過完整的音樂欣賞來導入教學。其次,讓學生在繪畫板上各自以線條表現各段落。再次,小學生分組交流各自探索的線條,討論出共同方案并記錄在繪畫板上。第四,各組分別介紹本組的設想。第五,分組游戲。各組小學生邊聽音樂邊想像音樂所表現的情節,討論如何創編游戲,并自行分配角色、布置場地、選擇適當的道具即興合作表演。
三、“審美與快樂”教學實施的意義
(一)可以培養小學生積極快樂的情緒態度,提高學生在活動當中的參與意識
實踐證明,實施“審美與快樂”式音樂教育后,小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態度有了顯著的差異,尤其音樂活動中小學生所表現的快樂感、主動性以及專注性等方面。在選材、組織中注意小學生性別、個性、能力等的差異,注重為各種兒童提供多元的選擇空間,他們對音樂的排斥感明顯降低,開始喜愛并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
(二)可以增強小學生的音樂能力
實施“審美與快樂”式音樂教育可以增強小學生的音樂能力,尤其是小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想像與創造等能力。通過實施,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觀察力、洞察力與想象力,小學生可以明銳地感覺到教學中所用音樂上的細微變化,對于音樂的想象也頗為大膽豐富。
四、結語
小學的音樂教育本身并不是所謂的精英教育,而只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音樂審美的提高以及對音樂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們在此過程中更多的采用“審美與快樂”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更好的滿足學生在情感上以及心靈上的需要,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作者:張瑋婷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菉溪小學
- 上一篇: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分析
- 下一篇:民族音樂的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