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音樂素養培養重要性

時間:2022-11-19 09:03:53

導語:小學生音樂素養培養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音樂素養培養重要性

【摘要】隨著經濟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如今的物質需要,而是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生活。從長遠的文化發展眼光來看,提高新一代小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是跟隨國際腳步的必然要求,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日常的文化課之余,選擇各種各樣課余藝術特長課程,而音樂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對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所起到的培養作用不可忽視,對于音樂素養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音樂基礎,還能反映出學生對藝術在審美塑造中的表現。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素養;重要性

音樂素養,官方的解釋是:“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教育,它包括音樂素質與音樂修養兩個方面。如今,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音樂,由于音樂的種類繁多,雅俗共存,小學生在接觸不同的音樂的時候沒有明確足夠的分辨能力,尤其是學生們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正確的三觀和審美理念還沒有完全形成,正是需要老師和家長一起引領他們去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的時候,所以老師在音樂課堂上要給學生普及各種音樂種類。按理說,音樂素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速成的東西,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在小學音樂教育階段,對于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視對學生將來的思想發展和文化底蘊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智力發展,審美情趣和人格塑造三個方面。

一、音樂素養對智力發展的影響。

眾所周知,大腦右半球的功能主管圖像,音樂,繪畫,空間幾何等形象思維記憶,多聽音樂可以讓右半腦經常處于高速運轉狀態,久而久之,右腦就會變的十分靈活發達,不僅能夠加強記憶力還能有利于智力的發展。一般來說,人們聽音樂的過程都是十分享受的,不同的音樂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這個過程不僅會讓人積累音樂素養,也能讓人在不經意不刻意間去鍛煉右腦,發展智力。學生在聽音樂的時候,會根據音樂本身的情感基調陷入那種被音樂所引導的情緒中去,此時學生的想象力,共情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都得到了開發,智力是一個理性的概念,但是學生在接觸音樂的過程中,卻能將理性與感性相結合,智力與情感相結合,由此可以看出,音樂素養對智力發展的影響是積極正面的。

二、音樂素養對審美情趣的影響。

一個人對音樂的審美從他對音樂喜愛的類型和方向就可以看出來,比如喜歡古典音樂的或學習樂器的通常氣質比較高雅,喜歡說唱的一般比較驕傲自信,喜歡搖滾的大多都崇尚自由,每一種音樂類型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如果人們從中能夠發現自己與某種音樂之間有共同特性,那么就會被這種音樂所吸引。在小學音樂教育階段,老師有一項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不僅要能分辨出各種音樂種類,對不同的音樂有大致的認識和了解,還要讓學生有自己的喜好的審美。《音樂課程標準》這本書明確地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說,音樂教育的核心素養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可以說,審美情趣和音樂素養是相輔相成的,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了,那么個人的審美情趣自然而然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進步。

三、音樂素養對人格塑造的影響。

音樂具有治療和安撫的能力,而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好的音樂對于他們完善健康的人格也有巨大的幫助。縱觀古今中外音樂通史,許多音樂家的成長過程堪稱勵志,比如眾所周知的貝多芬,在雙耳全聾的情況下,依然創造出了無數振聾發聵的作品,尤其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交響曲《歡樂頌》,更是交響曲史上第一部加入人聲演唱的創世之作,像貝多芬這樣頑強不屈的音樂家在浩瀚的音樂歷史長河中其實數不勝數,但是只有貝多芬留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音樂課上,不僅要播放音頻和視頻讓學生直接接觸和感受音樂,更要讓他們知道基本的音樂知識理論和中西方的音樂發展史,一些音樂家的故事以及他們身上所擁有的精神品質都是學生們值得學習的地方,音樂教育的基礎是“立德樹人”,音樂知識和素養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最主要的還是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優秀的音樂不僅可以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激勵他們前行,也能在他們失心傷意時給予他們安慰。可以說,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都在發育的時候,音樂是他們在人格塑造過程中引領他們往正確積極方面發展的重要角色。如今不僅是教育部門,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逐漸意識到了音樂素養培養對小學生的重要性,事實證明,擁有良好的音樂素養不僅可以讓人氣質傍身提高情商,也有利于音樂技能的學習,總的來說,對于人的全面發展也是百利而無一害,國外尤其是歐洲,對于音樂的教育早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教學體系,參考歐洲的教學成果,也能得出音樂素養的培養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者:鐘永捷 單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張云栽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