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探討
時間:2022-03-11 08:49:38
導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合唱教學引導與學生的練習,需要每一名學生的參與。因此,教師需要專門研究合唱教學,提升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需要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探討合唱教學的基本概念以及學生發展的適應性;其次,教師需要認識到合唱教學的開展意義。另外,教師還要結合實際教學狀況,分析小學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提升教學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
一、小學生心理與合唱教學
1.小學生心理。首先,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外部環境的依賴性較強,心理穩定性相對有限。相對學生個體狀況,在群體中學生更易受到群體氛圍的影響,會遵守群體的習慣以及行為規則。首先,合唱教學能夠滿足群體性學習環境的需求,促進學生遵守群體的行為規則,完成合唱的練習任務;其次,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較為旺盛的交流與表達愿望,然而語言能力有限,許多情況下學生真實的情感難以得到充分表達。歌唱的過程是一種情感抒發的過程。因而,在群體情感環境的影響下,學生的情感能夠得以抒發。2.合唱的概念與特點。簡單意義上的合唱是指一種集體演唱。因此,課堂中學生的各類集體演唱練習均可以稱為合唱。為了提升合唱的音樂藝術效果,在演唱過程中需要進行聲部的劃分,即需要將不同音色特點的學生劃分到同一聲部中,一般可以分為三個聲部,分別是低聲部、中聲部以及高聲部。在不同聲部的配合下,進行差異化的表演,不同聲部演唱的內容可能存在差異,如某一部分專門由低聲部完成,另一部分的內容則由高聲部完成。同時,各聲部的演唱方法與演唱技巧也會存在差異。教師可以將合唱中的聲部劃分與分層教學進行類比,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另外,在集體音樂教學以及非專業性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能夠提升教學效率,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
二、合唱教學的開展意義
1.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以及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都有了更多的重視。在音樂學科中,學生的綜合素養在于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學習,學科核心素養則包括了音樂理解能力、音樂鑒賞能力、學習態度、審美認知、文化體驗五個方面。合唱教學能夠滿足各類教學目標,學生在實際的歌唱學習、練習中可以不斷強化自己的學習體驗,使音樂綜合素養得到提升。例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中,歌唱學習的內容包括許多民族歌曲,學生在學唱與合唱練習中可以充分體驗民族音樂的魅力,形成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具體認知。2.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合唱教學與一般的音樂歌唱練習是存在差異的,在合唱教學中學生可以展示自我的聲音特質,同時也要與其他同學形成一種配合。例如,在合唱中接續唱法的應用是較為常見的,在關注本聲部歌唱內容的同時,學生也要聆聽其他聲部同學的演唱內容,確保順利地完成歌唱中的接續,這種方式對培養學生初期的團隊意識有積極作用。3.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小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與情感控制能力發展較慢,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抒情的途徑。在音樂課堂的合唱練習中,學生可以進行相對自由的情感抒情表達,音樂的曲調與歌詞中都富含著情感內涵。從學生心理發展上來看,這種情感抒發與表達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當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需要分別從教師、教學模式以及學生三個角度觀察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1.教師對合唱教學的重視不足。觀察小學音樂課本可知,小學音樂教學內容豐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體驗欣賞音樂、了解音樂文化,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樂器。但是,合唱教學僅僅是音樂教學內容中的構成部分,在教師認知的影響下,合唱教學的內容可能會受到其他教學內容的擠壓,教學時間較少,說明教師對合唱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2.合唱教學模式單一。許多教師并未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聲部進行合唱教學引導,而是僅僅要求學生統一進行歌唱練習。在此情況下,合唱的藝術表現力會有所降低,學生也難以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另外,音樂課堂的環境也限制了合唱教學形式的發展,這會影響合唱效果以及學生對自己聲部特點的認識。3.學生對合唱缺乏熱情。觀察學生的合唱行為可以發現,許多學生的歌唱熱情不足,甚至一些學生在合唱中僅展示口型,并未真實發音。這與教學的趣味性以及學生的認識相關,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心理,選擇適當的調整策略。
四、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優化合唱教學模式,合理劃分聲部。首先,教師需要在合唱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聲部的劃分。不同學生的音色特點存在差異,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單獨歌唱,結合學生的音色將其劃分在不同的聲部中。主要分為三個聲部:包括高聲部、中聲部以及低聲部。在班級人數較少的情況下,僅分為兩個聲部也可以適應教學需求。在訓練聲部的過程中,需采取單獨訓練的方式,要求一個聲部根據教師的教學要求進行合唱練習,其他聲部則可以聆聽。通過這一過程,各聲部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到本聲部的演唱任務與演唱特點,也可以詳細了解其他聲部的狀況。各類歌曲的初期學習階段,都可以采取這種單獨訓練的方式,在學生基本掌握演唱內容后,就可以開始合唱訓練。為了使學生反思合唱中各聲部的問題,教師可以選擇錄音的方式錄制學生的演唱內容。2.提升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參與。要關注學生的興趣,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心理需求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合唱教學更為有效。首先,在選擇合唱歌曲內容時,教師可以不限于課本中的歌曲內容。例如,可以選擇熱播電視劇或者動畫片的主題曲,這些歌曲本身就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學生的參與興趣也會隨之有所提升。為了選擇適合合唱的歌曲,教師可以主動征求學生的意見,如可以根據班級中學生的投票選擇合唱歌曲;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自我展示的需求,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歌唱,學生的個性表現相對不明顯。因此,在合唱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安排獨唱片段,要求學生按照順序分別完成獨唱的展示。這種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自我展示需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3.重視教學總結與教學研究。在教學總結與教學研究中,教師需要圍繞學生以及教學內容展開。首先,在學生的合唱訓練中,演唱能力會逐漸提升。為了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可以提升合唱訓練以及合唱表演的難度,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能力提升;其次,歌曲演唱的難度以及歌曲演唱中應用的技巧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要對演唱內容進行適度的研究,根據具體的歌曲安排合唱教學的練習方式以及練習時長。例如,在《梨園英秀,誰說女子不如男》這節課程的演唱練習中,由于演唱的內容屬于戲曲,唱詞與發音都有著明顯的特色,學習難度大。在學生不熟悉河南地區方言的情況下,難度尤其明顯。所以,在教唱歌曲之前,教師可以預先對學生進行方言訓練,通過分步訓練的方式降低演唱難度。
五、結語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對合唱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首先,教師需進行充分的教學研究,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合唱教學應用的必要性;其次,教師要分析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總之,教學是圍繞學生主體學習需求開展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選擇適當的合唱教學策略。
作者:廉蕾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頭橋中心小學
- 上一篇:水利建設工程全過程質量監督管控策略
- 下一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與健美操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