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探索

時間:2022-03-28 09:37:04

導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探索

[摘要]群文閱讀打破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閱讀數量和質量、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開展群文閱讀,教師要根據教學主題合理安排群文閱讀內容,根據層次結構設計群文閱讀組合,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這樣才能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

[關鍵詞]群文閱讀;主題;層次;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它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應運而生的。具體來說,群文閱讀是指教師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設計和布置一系列與課文內容、主題、思想相關的閱讀教學活動,即讓學生圍繞同一個議題,對不同文本進行閱讀、分析、總結的探索性教學模式。近兩年,群文閱讀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發揮著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作用,但是,其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模式,相關的研究還未完全成熟。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要不斷完善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使其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必要性

從本質上說,閱讀是一種自覺的行為。雖然小學生自制力較差,但是,如果教師經過精心設計后,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他們也會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并能在閱讀活動中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群文閱讀是隨著新課程改革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講解分析、學生被動聽記”的狀態,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和閱讀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是必要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可以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量,掌握閱讀技巧。群文閱讀提倡在特定的課間或單位課節中,將一組在某一方面相關的文本匯集在一起(大約五篇文章),以供學生閱讀學習,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但是,僅僅增加閱讀量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提煉和整合文本的內容和主題,訓練學生提取信息、找準關鍵詞句以及歸納總結的閱讀技巧,使學生能夠與文本深入對話,進而有所感、有所獲、有所得。其次,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然而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往往是教師講什么,他們看什么、學什么,很少能主動閱讀文本,更不用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了。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會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還會鼓勵和組織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被調動起來,他們會自覺地投入到閱讀中,自主化的閱讀習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方法

11.根據主題合理安排群文閱讀內容。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前提是選擇合適的文本。這就要求教師在群文閱讀之前先確定一個具體的閱讀主題,然后根據閱讀主題來搜集和選擇文本。這樣就能將多篇具有相關內容的文本整合起來,避免了閱讀內容的雜亂無章,既保證了閱讀文本的質量,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能使學生讀到好的文章,獲得美的熏陶。首先,在確定群文閱讀的主題時,教師可以參考或者依據教材中每個單元的教學主題,尤其是參考當前授課單元的主題來確定。因為,學生對正在學習的單元主題比較熟悉,而且群文閱讀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正在學習的課本內容。比如,教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根據這篇課文的題材特點來確定群文閱讀的主題,即組織學生進行神話故事的群文閱讀活動,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教師可以選擇《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四個故事讓學生閱讀,使他們再次體會到中國神話故事的神奇,在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同時,引導他們學習神話人物的優良品質。其次,教師在選擇群文閱讀的文本時,應對學生的年齡、具體學習情況、心理綜合因素等進行綜合考慮,使所選文本盡可能地符合學生的閱讀需求。再次,教師在選擇群文閱讀的文本時可以從文本的思想內容、寫作特點、表達方式,甚至寫作背景等多個角度來進行考慮,使所選的閱讀素材更具代表性,更能體現閱讀主題。22.根據層次結構設計群文閱讀組合。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需要教師選擇恰當的閱讀文本,還需要教師對所篩選的文本進行合理排序,根據各篇文章的層次結構來進行排列組合,這樣能使學生的閱讀層層遞進、逐步深入,進而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群文閱讀的主題以及文本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多次反復閱讀、分組遞進閱讀、小組對比閱讀等。教師在對群文閱讀的文本進行具體的排列和組合時,要從活動的訓練目標、教學實際、學生需求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如從預設的教學中心目標(知識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價值觀中心)、文章要素(主題、體裁、語言形式、表現手法、深度)、作者(年代、國度、寫作特點)等不同角度進行組合和合理搭配,使群文閱讀活動具有層次性、整體性。合理搭配與科學組合群文閱讀活動的文本,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素養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比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教師既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另外兩篇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來讓學生領略祖國的山河之美以及文本中蘊含的對祖國美景的贊美之情,還可以圍繞描繪祖國美景這一主題,搜集和整理《黃山記》《石林》《壺口瀑布》等文本讓學生閱讀。通過開發新閱讀素材,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進一步領略到我國河山的壯闊、秀麗之美,同時幫助他們樹立起保護自然的意識。33.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群文閱讀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閱讀多篇在某方面相關的文章,對閱讀信息進行提取和整合,使學生對閱讀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組織,而有效的引導方法就是提問。教師要將群文閱讀的各篇文本看作是一個整體,找出文本之間的共同點或者聯系,進而設計出具有層次性、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些文本進行閱讀、分析、整合、評價、創新等。比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刷子李》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分析,使學生了解了“刷子李”的人物形象,并引導他們總結出“描寫人物要抓特征”的寫作手法。之后,教師讓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并提問:“這幾篇文章在抓住人物特征進行描寫方面有什么創意表現?”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會有側重地對文本進行解讀,不僅找到了各篇章中描寫人物的語句,還學習了不同的描法,進而對人物描寫技巧有了一定的認知,這對提高他們的寫作技巧是非常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一種符合課程改革要求的新的閱讀教學方法,能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創造自由的閱讀空間,也能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及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2).

[2]曾海英.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方法初探[J].教育學,2017(7).

作者:段艷紅 單位:江西于都縣長征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