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7-01 10:20:28

導語:有效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運用

摘要: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能實現有效閱讀,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從思想上重視有效閱讀教學,從行動上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有效閱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有效閱讀的實現可以讓高中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更快速地掌握文章的內容知識。而且在考試中,通過有效閱讀的方式,學生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抓住關鍵的信息,為其他題目的作答贏取寶貴時間。基于此,本文從有效閱讀的必要性角度出發,探討加強高中生有效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實現有效閱讀教學的實施途徑,希望對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一、有效閱讀教學的意義

有效閱讀教學的強化落實,一方面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速度,從而提高其閱讀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訓練,學生能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從而抓住文本中的重要思想和關鍵信息,進而幫助自己快速地理解題目,做到準確解答。為了實現這兩個目標,教師要積極開展有效閱讀教學的方法探索,主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首先,教師要以高中語文教材為基準,結合課本中的內容,保證有效閱讀教學策略具備科學性和嚴謹性。所有的有效閱讀技巧和能力的培養,都要緊緊地圍繞課堂教學所需這一點而全面展開[1]。其次,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應該在保證全面的基礎上,兼顧學生的個體化需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提高教學策略的針對性、實用性,而不能一概而論,讓所有學生都遵循某一套規定的模板來進行閱讀訓練。所以,教師的教學理念應做到有教無類,兼容并包。最后,靈活性的要求也是有效閱讀得以實現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來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可以通過游戲、活動、多媒體等方式開展有效閱讀教學,既要保證學生對閱讀的良好的興趣,又要保證有效閱讀教學的時效性和效率性。總之,在語文課堂中實施有效閱讀教學,就是不讓閱讀訓練流于形式,讓學生從不斷的閱讀訓練中實現知識的積累和技能技巧的提高,這是加強有效閱讀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有效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要想達到有效提升閱讀教學質量的目的,讓有效閱讀惠及全體高中生,教師必須科學地規劃教學策略,分步開展教學活動,從閱讀速度的把握、閱讀技巧的提升及閱讀習慣的養成等方面開展教學活動。(一)增加閱讀量的儲備,保證學生閱讀速度。有效閱讀,其實就是指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閱讀內容,在單位時間內獲取最多有價值的信息,再利用這些信息解答相關的題目。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最基本的保證就是閱讀速度[2]。如果沒有速度的保證,學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文本閱讀上,在單一題目解答中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過多,即使題目解答得再準確,也不應該被稱為有效閱讀。因此,有效閱讀教學的第一重要性內容便是想辦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首先,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盡量避免采用讓學生進行集體的朗讀方式,而應讓學生采用個人默讀的方式,快速地閱讀文本。因為朗讀需要通過嘴去發音和矯正,會大大影響閱讀速度,而默讀的方式可以不必動嘴,而是經過大腦的快速反應,便能理解文本的含義[3]。其次,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字、詞、句的內容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引導學生對經常出現但自己并不十分了解含義的成語、詞語等進行日常的積累,久而久之,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再次,教師可每日進行課本與課外相結合的閱讀內容。為此,教師可為學生編輯一些課外書叢目錄,要求學生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通過日常的閱讀積累和閱讀訓練,實現閱讀速度的逐漸提升,從而為實現有效閱讀的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教師也可以借助語文課堂教學開展一些閱讀速度和準度的競賽活動,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培養人才方式新要求的體現。教師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在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基礎上,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程度,從而達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目的。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人教版高二課本中比較重要的一篇小說文本節選,這段內容寫得酣暢淋漓、蕩氣回腸。教師可以以這一篇文本為內容,讓學生展開閱讀速度大比拼。在開始講解之前,教師先讓三五位學生進行閱讀比賽,用計時器計時,對閱讀速度最快的學生給予其相應的獎勵。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閱讀訓練,讓學生熟讀課本,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無論有壓力也好,還是有動力也好,學生的閱讀熱情被有效點燃,通過課前的閱讀預習,可以為自己的閱讀訓練贏得更多的機會。(二)強化閱讀質量的訓練,提升學生閱讀技巧。如果閱讀速度是有效閱讀的基礎保證,那么,閱讀質量就是有效閱讀的根本保證。因為高中生的閱讀是有目的的閱讀,一定是伴隨著解答問題的目的去開展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之外,還應該重視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第一,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對一篇文本進行整體結構的把握,根據文章的題目大致判別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例如,有的文章是以事件為題,如《林黛玉進賈府》;有的文章是以人物姓名為題,如《藤野先生》;有的文章是以中心思想為題,如《我有一個夢想》。學生帶著一定的心理準備開展閱讀。更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第二,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去閱讀。在很多試卷或高考當中,文本后面會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作答。學生應該先對這些問題進行通讀,在了解了問題內容后,再進行閱讀,從而有效地抓住關鍵詞、關鍵句或關鍵段落。學生如果能做到對文本邊閱讀邊分析,就能極大地提升閱讀的質量,以保證有效閱讀。第三,進行課堂精讀訓練。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單獨設置閱讀教學的課程模式,拿出一篇陌生的文本,要求學生展開閱讀,然后設置開放式題目,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及對文本關鍵信息的敏感度,以便學生有能力應對各種文本形式。例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時,在正式的閱讀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拋出問題:“根據題目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裝在套子里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誰是這樣的人?生活中這樣的人還是否存在?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展閱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將問題作為導讀內容,首先對文章結構進行全面把握,通篇查看段落、開頭和結尾的形式,然后進行整篇通讀,盡快抓住關鍵信息,并對自己關注的關鍵詞句進行劃線;通讀后,再仔細閱讀劃線的部分,分析出“裝在套子里的人”所指的是什么樣的人;最后聯系生活實際,思考身邊是否還存在這樣的人。在學生完成這一系列的閱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內容進行全面把握。課本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給出一篇類似的文章,如《老人與海》,還是借助這樣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文章中的“老人”所體現的精神是什么。通過閱讀技巧的提升,學生很容易在閱讀過程中,體會有技巧和有方法的閱讀所帶來的實際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每一篇文章前,學生都會有意識地對問題進行有效的瀏覽,然后進行文章含義的分析與把握,從而更快速地完成閱讀和解題。(三)進行閱讀類的劃分,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很多時候,高中生的閱讀習慣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特征。例如,有的學生對詩歌閱讀比較感興趣,有的學生則對散文感興趣,而有的學生則對小說具有極強的興趣。所以,在培養有效閱讀教學方面,教師還應該注意對學生個性化的把握,通過對學生學習特點和習慣的分析,幫助學生進行有區分的閱讀訓練。因為只有感興趣,學生才有動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實現技能與技巧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注重在閱讀教學時進行類別的劃分,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實現閱讀積累,培養屬于自己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教學內容和知識點,拓展閱讀范圍,為學生提供更多相關的閱讀內容,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面的擴展;也可以為學生分類設置高中必讀書叢目錄,如詩歌類、散文類、小說類等;還可以為學生設置課外的閱讀任務,如今天要完成短篇小說多少字的閱讀內容,或者在規定的時長內完成某一本書的閱讀等,并根據約定,請全班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想。除此之外,根據課文內容的相關要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背誦一些經典的文本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有效閱讀的強力支撐。閱讀行為本身應該是受益終身的一件事情,所以教師將眼光放在學生即將面臨的高考是遠遠不夠的,而應該從全面培養和長期發展的角度為學生做長遠計劃,教會學生懂得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晚自習時間進行閱讀。學生經過一天的知識學習,大腦處于疲憊狀態,通過閱讀既可以使大腦放松,也可以實現閱讀技能的有效訓練。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篇閱讀文本展開分組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即是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的過程。當然,所有的教學策略,都是為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而服務的。因此,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方法,融入多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通過開展特色活動來進行有效閱讀教學,也可以通過開展情景教學來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強化。

總之,有效閱讀教學對于高中生來講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生養成適合自己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通過積累更多的閱讀常識和背誦必要的經典文章來實現技能的提升,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解題能力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文婷.高中語文有效閱讀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9(04):15.

[2]呂海博.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18-19.

[3]李錦東.高中語文深度閱讀的有效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20(04):82-83.

作者:陳強 單位: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