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與互動式多媒體探討

時間:2022-07-02 11:01:26

導語:英語閱讀教學與互動式多媒體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閱讀教學與互動式多媒體探討

摘要:圍繞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英語教學,已然成為中國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熱門話題。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成為很多一線教師實踐的方向。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無數教學實踐表明,英語閱讀教學有效融合新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互動式多媒體提供與原有教學方式不同的外部刺激,可助學生思維品質路徑生成;創建閱讀學習的多元形式,可促學生思維品質高效發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可推學生思維品質自主提升。

關鍵詞:互動式多媒體;思維品質;智能軟件;英語閱讀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提出了核心素養概念。在英語教學研究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被定義為“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1]。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要“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近年來,小學英語閱讀逐步由課內向課外推廣,在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既是時代的外在需求,也是學生的內驅需求。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等學科核心素養幾方面應作為教師的教學目標。但是實踐中,筆者通過課堂觀察、訪談等方式進行了相關調查研究,發現英語閱讀課上較為突出的問題是:由于教師教學方式枯燥,學生對閱讀內容缺乏興趣,因而缺乏學習動機。閱讀教學仍擺脫不了以往的“幾步走”“幾大塊”這樣的窠臼,程式般的教學呈現使得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成為“鏡中花,水中月”。為探索更好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筆者在課內閱讀和課外繪本閱讀教學中嘗試借助互動式多媒體的多維優勢,促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互動式多媒體融合英語閱讀教學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語言知識習得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錘煉思維品質。《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2]。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將互動式多媒體融入閱讀教學,成為提高現代小學英語閱讀質量的新手段和新嘗試。筆者以外教社•朗文版英語課外繪本閱讀教材為例,談談自己在課堂上借助互動式多媒體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和思考。1.互動式多媒體提供與以往教學方法不同的外部刺激助學生思維品質路徑生成互動式多媒體以其便捷的資源調動、即時的記錄生成、多樣的呈現方式,更易刺激學生的視、聽、思等多維感官,比原有多媒體更容易創設情境,以多種刺激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學習的效果定會高于原有的教學方法。以外教社•朗文《小學英語分級閱讀6》第一篇《Ssh》一課為例。(1)引入環節教師在引入故事人物時扮演主人公,以第一人稱的語氣展開故事,利用電子白板的呈現功能展示主人公圖片,并將角色頭飾貼到身上,模仿其語氣介紹自己,屏幕出示全家福照片,利用“放大鏡”功能,介紹家庭成員,并展示頭飾,見圖1。(2)發問環節教師讓學生對故事進行討論,并自由發問,教師利用“板中板”功能,在屏幕上即時記錄學生所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和閱讀后進行解答。隨后,教師出示封面圖片(見圖2),以“Whatcanyougetfromthecover?”這一問題鼓勵引導學生讀故事封面。教師多次運用互動式多媒體的呈現功能,出示故事主人翁的圖片、其全家福圖片以及故事的封面圖片,既應景又真切,更容易將學生帶入話題氛圍,凸顯故事情境的真實性。“放大鏡”的黑白鏡功能更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巧妙聚焦,引導學生利用句型進行任務的猜測。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將刻板變為靈活,教師借助電子白板的“板中板”功能,即時記錄下學生思維火花。在繪本封面解讀環節之后,教師重新拉開“板中板”,反饋之前問題的完成情況,無形中幫助其思維路徑生成。2.互動式多媒體創建閱讀學習的多元形式促學生思維品質高效發展程曉堂教授曾指出,英語閱讀課教學不僅需要強調對語篇的理解,還要關注不同思維層次的目標,如闡釋和評價語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觀點;評價事實和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和對比語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觀點;理解事實和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區分語篇中的事實與觀點,找出語篇的主要信息和觀點[3]。以往單一的閱讀方式肯定難以達到對于思維品質高效訓練的要求,而互動式多媒體利用其本身的特點:便捷的屏幕記錄、動態的畫面、豐富的資源庫、即時的播放、拖拽功能的使用及多元素的小工具(放大鏡、聚光燈、計時器等),更有助于教師設計與創建多樣化的閱讀形式。(1)現場移動拖拽匹配人物關系思維從呆板走向靈動互動式多媒體的現場模塊移動拖拽功能在人物關系的匹配及梳理方面更是具有靈活優勢。仍以《Ssh》一課中的場景1學習為例。教學任務:將人物和房間配對,梳理關系。師:“Kenwantstoshowyouaroundhishome(屏幕出現house圖).First,pleasewatchacartoonandmatchthefamilieswiththeirrooms.”觀看完動畫后,教師先示范,再鼓勵2~3名學生上臺,利用設備的拖拽功能將人物頭像拖至相對應的房間內(見圖3),同時用Thisis…;…is/aresleeping;Thisis…bedroom進行表述(見圖4)通過光與影相結合的方式閱讀和觀看場景動畫,學生迅速抓住了繪本材料的相關細節,厘清了人物及房間的關系。在閱讀效果檢測環節,教師巧妙地借助設備的現場拖拽功能,在以小語段進行語言表達的同時,還讓學生上臺動手操作,使思維過程在實踐中即時呈現,并且變得更加靈活。(2)別樣分類排序厘清情節發展思維從無序走向有序繪本故事的發展一般都遵循一條主線,有的關乎場景變化,有的關乎時間發展,有的關乎人物情感變化[4]。這條主線有利于學生理解繪本內容,所以抓住故事的邏輯主線,在學生的閱讀中至關重要。電子白板中自帶的分類排序功能,可以被用來梳理情節發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有序。在學習第三大場景:故事主人翁及家人在不同的房間尋找巨響的來源過程中,厘清故事中人物尋找巨響的順序是閱讀的目標。學生略讀該部分文字后,上臺在電子白板上移動相應的房間進行排序,通過設備的分類活動功能依次呈現故事人物在三個房間尋找聲音的圖片,同時借助句型結構進行場景描述(見圖5)。電子白板的分類排序有一個有趣的特點:學生將答案圖片全部拖拽至選項框內后,系統會自動呈現答案,便于及時檢查。在動口動手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更加有邏輯。圖5學生為在三個房間尋找聲音的圖片排序3.互動式多媒體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助學生思維品質自主提升互動式多媒體以其豐富的功能,更容易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特別是在課堂教學的現場,教師將教學重難點下放,讓學生能夠多次親自動手或小組合作操作多媒體來解決和驗證課堂重難點,能形成人機互動,直接凸顯了其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激發了思維品質的自主生發和進階提升。在教授“What'sthematter?”一單元的StoryTime環節,為引出難點句型“Comeandhavesomecakes.”和“Whydon'tyougotobednow?”,筆者先在屏幕出示圖片,播放音樂,并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主人翁Taotao父母所說的話。音樂結束,教師提問:“Taotaoishungry.WhatdoeshisMumsay?”同時打出選項圖片,請學生逐個讀選項,然后請一名學生上臺,用白板筆畫出正確句子“Comeandhavesomecakes.”。教師接著問:“Taotaoistired.WhatdoeshisDadsay?”在課件上打出選項圖片,教師逐項讀完,突出Whydon'tyou…句型,請一名學生到講臺前,用白板筆畫出句子“Whydon'tyougotobednow?”這正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沒有著急直接在課件中呈現答案,而是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將任務進行下沉以體現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只是請學生用白板筆圈畫選出答案,但從課堂效果來看,這一簡單活動的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閱讀,經過思考、辨別和甄選,圈畫出答案,這一系列動手和動腦的過程無形中提升了其思維能力。

三、結語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恰當利用互動式多媒體,可以形成與以往教學方法不同的外部刺激,創設豐富的英語閱讀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參與主動性,以優化課堂結構;還能創建閱讀學習的多樣形式,提升實踐運用語言的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效果。但教師不能為了炫技而盲目使用互動式多媒體,只有合情合理地將技術融合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才能有益于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褚桂芳.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有效設計[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17(4):56-57.

[4]田雪蓮.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7(3):19-23.

作者: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