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策略探討

時間:2022-05-13 10:55:49

導語: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策略探討

摘要:在幼兒教學中,選用因材施教法組織教學活動不僅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快速發展。本文就在幼兒教學中如何高效落實因材施教,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幼兒教學;因材施教;有效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幼兒個性的發展。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因材施教的價值,積極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依據幼兒的差異化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潛能與潛力。那么,在幼兒教育中,如何高效落實因材施教,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全面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

全面了解幼兒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情況,是教師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教師只有詳細了解學生的一切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為每個幼兒量身制訂符合他們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案,才能真正提高因材施教實效。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投入更多情感與精力,詳細了解幼兒的脾氣、愛好及性格等,然后依據一定的標準將幼兒合理分配到一定的小組開展教學活動。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設計出周全的調查方式,比如和幼兒交流、與家長溝通、觀察幼兒行為等。通常情況下,教師了解幼兒情況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微信聊天、短信平臺、電話溝通、問卷調查、家長會、網絡留言等,教師可依據具體情況恰當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從而準確而全面地了解幼兒的差異化特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因材施教教育。但是,這些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教師付出很多情感與精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對幼兒有足夠的愛心與耐心,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和諧而美好的師生關系。如果教師每天面帶微笑、高高興興地面對幼兒,與幼兒交談之前都先抱抱他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平時與幼兒說話的語氣親切而溫和,即便他們犯了錯誤,也不會對他們大聲斥責、嚴厲責備,那么幼兒就會對教師有親近感,愿意將自己的想法與喜好告訴教師。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能更加準確而全面地了解幼兒特點,就能有針對性地設計因材施教方案,教學實效就會更加理想。

二、提高幼兒教師的教學技能

在幼兒因材施教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教學活動的效果優劣。因此,為了切實提高因材施教實效,必須重視教師教學技能及綜合素質的提升。當前,很多幼教機構對教師素質沒有嚴格要求,導致很多教師的教學技能與專業知識普遍較低。比如有些幼教機構在選聘教師時,只重視學歷高低、性格好壞、才藝多少,不重視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考查。幼教機構這種間接忽視教師教學技能的做法,給一些教師造成一種誤導:入職后用人單位也不會重視教學技能,導致教師不具備積極提升自身教學技能的意識,片面重視知識面與學歷問題,這就導致一些教師缺乏因材施教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切實強化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效果,幼教機構或者幼教院校應重視對幼兒教師的培訓與培養,使其在教學藝術、教學方式上具備較高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能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而恰當地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多種性格特點幼兒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在實際操作中,幼教院校應革新以往以教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將傳授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納入教學內容中,重視對幼兒教師教育能力、教育行為、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的培養,最大限度優化幼教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對幼教機構來講,其應積極為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平臺與機會,比如定期為教師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為教師搭建分享教學心得的平臺;邀請名師到幼兒園為教師做相關專題講座;選派教師代表到示范機構觀摩、學習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優化幼兒教師的教學技能,才能為他們開展因材施教教學做好準備。

三、靈活選用多元化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往往用統一的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這種一刀切的模式完全忽略了幼兒的個性差異,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希望借助一定的教學活動消除或者減小幼兒間的差異,從而促進他們共同進步。但是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有教無類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不同特點幼兒的學習需求,教學效果極易導致幼兒間差距不斷拉大,不利于素質教育理念的高質量落實。因此,為了扎實踐行素質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并及時察覺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然后有針對性地、及時地調整教學思路。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幼兒在課堂上的細節特點,特別是幼兒對教學環節的具體反應。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幼兒眼神迷茫、一直撓頭,那么就說明他對新知識還有疑惑,或者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太適應;如果幼兒全神貫注地聽講,或者目光始終停留在老師身上,那么就說明幼兒被教師的教學形式吸引并能較好地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這時,幼兒教師就應該依據幼兒的實際眼神、動作及表情等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思路或者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不僅重視知識的講解,而且應重視對學生情況的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為學生組織出更符合他們學習特點的教學過程,才能促進多種個性學生的共同發展。總之,幼教階段是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施教是確保幼兒個性充分發展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幼兒特點,并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技能,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活動,盡可能促進全體幼兒個性的最優化發展。

作者:劉振蓮 單位:石嘴山市實驗幼兒園

參考文獻:

[1]李霞.如何在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J].新課程學習(中),2014,09:180.

[2]周海燕.幼兒園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策略探討[J].科普童話,2014,29:92.

[3]冷淑珍.幼兒教學中的因材施教[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