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與幼兒集體教學分析

時間:2022-01-14 03:56:04

導語:兒歌與幼兒集體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歌與幼兒集體教學分析

兒歌,也被稱為童謠,是兒童的主要歌曲。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兒童的歌曲因其節奏押韻,充滿樂趣和吸引力而在幼兒中很受歡迎。然而,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教師經常將兒童歌曲的學習作為教學目的,而不是教學手段,幼兒也只是為了“學”兒歌而學。目前,課程改革第二階段的概念更多地關注兒童學習的過程和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而不僅僅關注學習的結果。

(一)兒歌教學的方法

1.情境表演法。情景表現方法是基于兒童歌曲的內容,創造生動有趣的場景,通過角色扮演,讓兒童受到視覺感染,從而加深兒童對兒童歌曲的理解和表達的常用方法。使用情境表現方法的關鍵是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場景,讓他們對主動學習感興趣。設置情境一般可以按以下兩個方式:(1)利用自然環境進行情境創設;(2)利用角色扮演創設模擬情境。2.符號圖示法。一種引導兒童用直觀的圖形符號感知和表達兒童歌曲教學內容的方法。用彩色圖片吸引幼兒,有效增強孩子對兒童歌曲教學的興趣。這類方法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引導:(1)在學習活動中使用圖片引導孩子學習兒童的歌曲;(2)使用圖標引導孩子們在墻面環境中學習兒童歌曲。3.多媒體或者錄音機跟讀法。這種方法需要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和強烈節奏感的兒童歌曲,以便兒童在聽歌時能夠閱讀。這種方法可以滿足孩子的聽覺需求,使孩子有愉悅感,并吸引孩子的興趣。這類方法有兩大優點:(1)允許幼兒練習正確的發音,糾正錯誤的發音;(2)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知,培養孩子的性格。

(二)兒歌內容的選擇

1.學習符合幼兒生活規范的兒歌。兒童的歌曲首先與生活密切相關,并規范兒童活動的規則。由于對幼兒的記憶和理解,我們可能會發現一個故事,一首歌,一張圖片,一個孩子可能只記得一個有趣的經典詞匯。但可能就是讓這個孩子搞到有趣,幽默的語言規定了幼兒某些活動的規則。加深對幼兒的了解,豐富幼兒的認知能力。例如通過對兒童歌曲語言的理解,還可以判斷自己行為是否正確,例如孩子們的歌曲《洗手》(取自幼兒生活書)“擰開水龍頭,沖濕小小手,手心、手背、手指頭,全讓肥皂走個夠,黑的臟的全不留。”這首歌的這句話生動形象,運用擬人化的詞匯顯得更有趣,特別是當孩子們洗手時自然而然會唱起這首歌,然后仔細的洗手使肥皂泡真的足夠,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認真做事的習慣。2.幼兒生活經驗的兒歌。孩子們的歌曲是孩子們生活的感受。我記得在春天來臨的那個季節,我們帶著孩子們去春游,孩子們興奮地在路上說話。我想讓孩子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并記住他們眼中的春天?所以,根據孩子們所看到和討論的內容,編成一首兒歌《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玉蘭花開了。春天來了,小草鉆出來了。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春天來了,小朋友郊游了。”在孩子們經歷過的同時,將經歷總結為孩子們可以輕松理解和記憶的兒童歌曲。當我問他們什么是郊游時,他們起初并不是很了解,我指導:今天我們就去郊游了。這時小朋友告訴我:老師,我知道郊游就是出去散散步。這就是幼兒對兒歌的理解,通過感受用自己理解的語言總結出來的含義。老師總結為孩子們創作的歌曲,他們學了兩次就會了,因為這是他們理解的兒歌的語言。3.選擇一些帶有旋律的簡單兒歌。音樂和兒歌的整合使幼兒不易遺忘。兒童歌曲教育的形式相對簡單,學習后兒童將失去興趣。為孩子們的歌曲添加音樂節奏就可以使孩子們的歌曲更加直觀和有趣。優美的音樂旋律能給人美的享受。兒歌,簡潔生動,節奏優美,連貫流暢。作為一名教師,在兒童歌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拓寬思路,結合多媒體課件,選擇一首好歌。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表達語言的節奏和流暢度。要充分體現兒童歌曲的獨特教育魅力。但與此同時,孩子們的歌曲只是為了幫助教學服務,而絕不能喧賓奪主。保持幼兒的學習動機,讓孩子們愉快地學到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李毅.《論幼兒園的兒歌教育》.湖南師范大學,2009.

[2]韓秀英.《兒歌教學如何啟迪幼兒智力》.幼兒教育,1983(04).

[3]陸嬌.《在兒歌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考試周刊,2013(18).

作者:王思孔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