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實踐研究

時間:2022-11-26 11:43:40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實踐研究

摘要:幼兒舞蹈教學與成人舞蹈教學有不同的特點,教授幼兒舞蹈時,需要根據幼兒自身領悟能力較弱、學習注意力時間短等特點,使用正確性理念對其進行指導,即:奧爾夫音樂理念。奧爾夫音樂理念具有創造性、活躍性、適應性、豐富性的特點,一方面它可以增加幼兒舞蹈學習的趣味性,使得幼兒容易接受,容易入門,極大加強了幼兒舞蹈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在奧爾夫音樂理念的引導下,尚在成長中的兒童足以遵循一條體系化、規范性的道路成長,既不過于松散隨意,也不會抹殺創造力。本文著重在于探討奧爾夫音樂理念如何與教學實踐相融合,相互認證、相互促進。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理念幼兒舞蹈教學

隨著學前教育理念不斷發展,幼兒教育越來越被當今的家長重視,藝術作為幼兒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被廣泛選擇,在學前教育的領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幼兒的藝術教學活動也越來越廣泛、豐富。舞蹈作為一種基本的藝術形式,它既有與其他藝術學科相通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獨特之處。從古至今,藝術作為一種美的傳達,人們認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藝術都是以變現美為自己最崇高的目標,而舞蹈正是以人自身為手段,傳達出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所以舞蹈不僅會使人獲得一種內在美,也會使人擁有一種外在美感,外在的氣質與內在情感融為一體,是啟蒙兒童藝術感的鑰匙。幼兒———作為接受教育的特殊群體,首先他們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他們沒有完全符號化這個世界,也就是說,我們成人習以為常的事物在幼兒看來是充滿著新奇的,這使得幼兒身上存在著巨大的潛力等待開發,也有巨大的可能性等待被充實。這是幼兒舞蹈教學的優勢之處,可以在這個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對其進行正確的啟蒙、引導,使兒童在一開始就形成良好的藝術語感,形成一種良好的美的感受能力。但是同時,幼兒的這一特點也意味著他們的自我意識薄弱,學習、結構化的能力較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也就使得教師必須耐心地進行教學,并且更需要一種正確有效的理念指導。由此學界發現了奧爾夫音樂理念,并將其運用到了幼兒舞蹈的實際教學中,本文旨在對此音樂理念以及實踐活動作基本闡釋與概述,并進一步反思其發展的潛力。

一、奧爾夫音樂理念及特點概述

奧爾夫音樂理念是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傳播廣泛、影響力大。奧爾夫的音樂理念不單單是一種點對點的知識教學、動作教授,更在于教不可教之內容,傳達出一種不可表達之氛圍。在奧爾夫的音樂理念中,孩子們更容易去靠近那個最有趣、最具有啟發性的藝術世界,藝術在那里形成一個整體,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氛圍,教師在其中也不再是一個古代圣人般的無所不知、無所不為的至尊形象,更像是一個指路人,不斷地引導、啟發,讓幼兒那種尚未成型、尚未確定的想象力、認知力自己去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觸點,從而在自己內心深處有一種發源于自身的藝術感悟,這種感悟有可能是簡單的、幼稚的,但這在幼兒藝術教育中至關重要。這也正是奧爾夫音樂理念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即關注幼兒的創造力領域,致力于在幼兒的內心深處打造一個原初的藝術世界,對于這個世界的探索就是對于個人心靈的探索。以往許多的藝術教育本末倒置了,比如在繪畫中,孩子們往往先去學習素描,學習技法性的東西,先用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功夫去練習技法,當然這無可厚非,也不得不承認,任何偉大的藝術成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法之上的。可是目前的很多藝術教育忽略了最初的審美開發,也就是對兒童最初的藝術世界的建立,在后期有需要或者遇到不足的時候才想到審美培養,這往往極大地限制了一個人的藝術生命以及他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并且同時,這樣集中于技法訓練的學習往往總是枯燥無味的,需要一定的耐力與堅持,可能會讓很多兒童排斥學習,排斥練習。藝術的學習不僅沒有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反而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把他們限制在畫板前或形形色色的練習室中。奧爾夫音樂理念力圖打破藝術教育中的這種誤區以及不平衡,將啟發與教授同時進行,引導兒童自己愛上藝術,愛上藝術學習,并漸漸地學會用藝術去表達自己,將其變成自身表現的手段,這樣掌握的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知識,而非僵死的知識。(一)交互。性在奧爾夫音樂理念的課堂中,老師不再是高坐于講臺上的指揮者,共處一室的同學們也不再是互不相關的孤島,大家都是一起進入同一個音樂世界的伙伴。幼兒與老師可以進行一種集體創造、集體表演,并在這種合作的實踐中學會團隊合作,并且學會交流,因為舞蹈很多時候是以團隊形式進行表演的,這種交流方式對于相互學習也非常有益。(二)一體化。舞蹈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它不僅僅是一種肢體動作,一種肢體表達,一種對人體結構的探索,同時也要求舞者對于音樂有一定的理解,對于整個藝術情景有一定的理解,甚至很多時候也與表演息息相關。奧爾夫音樂理念認為,音樂世界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孤立的,它是原始的,始源于人們或喜或哀的內心。音樂是綜合一體的,舞蹈是綜合一體的,我們的身體是綜合一體的,我們的每一個體驗都是綜合一體的,是不可分的。(三)感受力、創造力。前文已經稍有闡述,由于奧爾夫音樂理念沒有一開始將兒童限制在完備的技法練習中,給兒童的創造力留下了極大發揮空間。并且它倡導體驗式的、綜合性的教學方式使兒童進入到想象世界、藝術世界中,對于兒童是一種感受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啟蒙與訓練,會使兒童受用一生。(四)啟蒙性。奧爾夫音樂理念之所以被廣泛應用在學前教育中,正是由于它的啟蒙性。對于三觀穩固,具有知識基礎的成年人來說不需要啟蒙,或者在他們身上啟蒙的效果微乎其微。而奧爾夫音樂理念本身的創造性與開放性正好與兒童身上的可能性、開放性兩相契合,正是開啟了一個巨大的啟蒙入口,是最適合于兒童的教學理念。(五)適應性奧爾夫音樂理念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范圍內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最廣為應用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是由于其出色的內容輸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自身內含著的適應性,也可以說成適用性。顧名思義,奧爾夫音樂理念重在“理念”二字,沒有一個硬性規定的標準課程或上課方法,它留下很大的空間給教育者,任其根據自己具體的文化傳統以及課堂需要,將音樂理念融入其中。這樣奧爾夫音樂理念便可以超出國家、民族、文化的范圍走向全世界,并且不會被固定下去,而是永遠在發展,永遠保持生機與活力。

二、奧爾夫音樂理念與舞蹈教學實踐的融合

(一)教學形式由單一發展成多種形式并存。以往我們熟悉的課堂形式都是教師站在講臺上傳授———單方面輸出,學生坐在講臺下學習———單方面接受,雖然看起來有來有往,但是學習效率往往并不高。而不斷重復的動作訓練也很容易使學生感到疲憊和壓迫,從而產生厭煩心理。教師應該積極開發多樣的教學形式,組織一些既有儀式感又有趣味性的課堂活動,比如小比賽、小游戲、小團隊等等,寓教于樂,及時在疲勞期活躍氛圍,在游戲中獲得樂趣,在比賽中增強學習動力,在小團隊合作中看到自身不足。(二)弘揚傳統文化,將民族特征與舞蹈相結合。上文提到奧爾夫音樂理念的一大特點就是適應性,能與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相融合。我國民族文化多樣豐富,是藝術發展的肥沃土壤。許多民歌、民謠、民樂貼近生活,通俗易懂,非常容易被兒童接受,而且能把藝術學習輕松地帶入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不在練習。而弘揚本民族的藝術對于我們的藝術教學不僅僅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需要。說它是一種要求是因為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不能讓自己的文化無所繼承,我們每個人尤其是每個藝術教育者的身上都背負著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說它是一種需要更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生長在文化的土壤上,自己民族的文化已經潛移默化并且根深蒂固地種在了身體里,已經形成了一個無法擺脫的、渾然天成的語境,只有在這個語境下才能發揮出更大的能力。如果我們不按照自己的語境、自己的生長環境,一味追隨外來理念會變得力不從心。(三)培養空間意識、舞臺意識。上文也曾說過,藝術是一體的、綜合的,舞蹈中需要有對表演意識的關注,對于舞臺空間的關注。一段舞蹈是身體與空間的交流,身體需要不停地改變自身形態與在空間中的位置:獨舞需要舞臺路線,群體更加需要呈現舞蹈隊形。應該從一開始就利用線條、圖形等手段來加強學生的空間感,體會舞蹈作為空間藝術的特性。(四)表演訓練表演訓練有時會在舞蹈教學中被忽視。如果說舞蹈是一種身體的藝術,那么我們不要忘了,常常我們對另一個人最重要的了解、感悟最開始都始于臉孔,我們通過長相來記住一個人的特征,通過表情來理解一個人的心情。臉是表達的核心,最先被注意,也會產生最直觀的效果。所以表演訓練是一段完整的舞蹈表演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兒正處于一種喜歡模仿的階段,他們對于學習的定義往往以模仿為主,教學者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戲劇類的,特定情境之下的表演,讓兒童更了解情緒的律動,對于舞蹈藝術有更具體的感悟,整個音樂、動作、表情的交融也更加自然。

三、反思

通過與奧爾夫音樂理念理論上的闡述與分析,并且在教學實踐中的建議與創新,可以看到奧爾夫理念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幼兒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在引用奧爾夫音樂理念付諸于本土的、基層的舞蹈教學實踐中的時候,仍有一些問題需要一再強調避免:自主融合,避免照抄照搬。首先不能完全照搬奧爾夫音樂理念,不能把它以一種模式化、體系性的方式套在實踐上,而是要打碎了、吃透了,融合進自己的實際需要里。教師應該多站在幼兒的角度,從他們的學習心理出發,避免讓自己的教學變成自說自話,避免僵死、片面地教學。注重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教育之本,在于育人。不僅在普通的文化教育中是這樣,在藝術教育中更是這樣。老師接觸到的學生往往都是一張白紙,很容易被正面或負面的一切事物所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心、細心。及時掌握學生的情緒變化,心理進程,并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藝術取向對教學進行調整,促進學生尤其是幼兒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基于傳統,勇于創新。我們每個人生長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傳統文化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營養,藝術的發展一定要基于天然的傳統才會煥發出極大的生命力。所以教師需要在實踐奧爾夫音樂理念的同時,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并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順應時代,讓傳統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讓現在的時代更容易接受傳統文化,形成我們民族獨具特色的藝術教學模式,然后推廣全國,為本土教育作出貢獻。納百家之言,成一家之彩。我們可以專注,但不應該拘泥。以奧爾夫音樂理念為主,同時也應該關注其他優秀的音樂理念,緊跟時展,緊跟學術發展,適應這個時常在變化,日新月異的世界。納百家之言,將眾多優秀的理念提煉融合,發展出一套最適合中國幼兒的舞蹈教學方法。藝術源于生活。藝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這句我們并不陌生的話顯示了我們需要致力于將藝術融入生活,尤其是在幼兒學前藝術教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幼兒只是在初步接觸、了解藝術,將藝術的學習融入到生活中,會幫助他們更加了解世界與自身的關系,更加對藝術有一種本真的感悟,更具有學習的興趣,對于以后個人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深厚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的藝術教學是一個既有難度,又容易產出效果的一個領域,它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知識與精力,將生活經驗與藝術教學結合在一起,發展具有潛力的奧爾夫音樂理念,取其精華,并與自身需要、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實踐中檢驗其有效性,并不斷修正。勇于創新,豐富教學形式,開發更多有效的教學內容,致力于傳承民族文化。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蒙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形成全面的、健康的身心同步發展。奧爾夫音樂理念與實踐教學活動相輔相成,互相檢驗與促進,形成螺旋式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宏,李亞楠,王丹等.基于幼兒園舞蹈教育現狀淺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15(14):216-217.

[2]張環,顏鐵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國內研究現狀評述[J].北方音樂,2018(09):118-119.

[3]王菊.論基于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的高師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可行性[J].兒童音樂,2016(07):56-60.

[4]涂遠娜.奧爾夫音樂理念下的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教學與實踐[J].黃河之聲,2015(10):51.

[5]王會平.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園的“本土化”實踐探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6]傅方一.淺析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5(27):216-217.

作者:管澤龍 潘麗芬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