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專業器樂教學分析
時間:2022-12-21 09:15:27
導語:音樂表演專業器樂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音樂表演專業器樂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理念出發進行探究,在認真分析教學現狀的基礎之上,總結提出器樂課堂教學的“六段式”模式,并就這一模式的內容體系、教學時間劃分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對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器樂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本次學校教學改革突出的主題是“以學生為中心”,這樣的改革理念可以進一步引申為“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來轉變。要做到這點,教學改革應先做好頂層設計,從教學大綱制定、課程教學設計、實施、評價都要細致考慮。教師應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式、態度及效果,教學評價導向不再只是關注教師講得多精彩,而更要看學生學得多投入,學了什么,學會什么,學好了什么。
一、器樂課堂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器樂是音樂表演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總學時220,學分14,周課時2,授課形式小組課,小組人數3人。目前器樂課堂教學模式為四段式:1.教師檢查評價作業完成情況;2.教師開展新內容教學;3.教師進行課堂小結。4.教師布置課后作業。這樣的教學過程設計突顯教師的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缺乏積極探究與合作學習過程,教學活力不足,學生學習成效有限。
二、器樂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思路
器樂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實訓性和生成性相互統一。實訓性表現為以學習樂器演奏方法和技術為主,以練習曲和作品演奏檢驗演奏方法和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生成性則表現為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后學習是有邏輯關系的學習過程,是一段要靠大量實踐去切身體會、調整、鞏固和形成正確理念、方法及技術的生成過程。正是基于這樣的把握和認識,我對器樂課堂教學提出新的教學模式改革思路,其突出特點是:突出學生對于學習過程的體驗和表達,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思辨學習,開展探究性合作學習。改革后器樂課堂教學模式由之前的“四段式”變為“六段式”。1.學生自述(匯報課下自主學習情況)。2.成效展現(以現場演奏為主)。3.質量評價(圍繞學習成效開展自評與互評)。4.新課教學(充分體現師生的教學互動)。5.課堂小結(學生總結與師生點評)。6.作業布置(體現量和質的雙重要求)。以上教學時間安排并非固定不變,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情況作適當調整。
三、器樂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保障措施
器樂課堂教學改革方案的貫徹執行離不開有力的保障措施。為此,須認真做好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教師要嚴謹治教。教學活動既要體現學生主體性,又要做好教師主導性。加強教師嚴謹治教,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樹立科學教學觀,態度端正,持續開展學情、課情研究,重點圍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來開展。二是加強學生課下自訓學習督導。沒有有效練習就無從談起有效教學。方法技術能力的獲得離不開大量的自主練習,這是樂器演奏學習的基本規律。任課教師要利用各種手段督導學生每日練習,從外部施力過渡為內驅生力。嚴格要求學生每日自訓練習不低于2學時。三是加強教研交流。鼓勵教研活動多開展同行交流切磋,開展聽課、評課,示范課、公開課、課堂教學比賽等活動提升教師執教水平,統一認識,形成共識。四是加強應用平臺建設。學習強調目標效果導向,人才培養強調應用能力主線。校內可以通過教學展演、舞臺表演、藝術指導等途徑為學生搭建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校外可以通過藝術比賽和社會實踐繼續加強。這些平臺建設有些是集體組織的,但是也需要師生共同開創建設。五是加強持續改進。方案只是初步的理論預設,執行起來和實際情況還會有各種變數,這就要求我們要時刻做出矯正和改變,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成長規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使器樂課堂教學不斷得到優化改進。
[參考文獻]
[1]李思源.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教導刊,2012,03:10-11+35.
[2]嚴彩梅.以學生為中心的三階段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7,05:142-143.
[3]施小蕾.我國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再造—以學生為中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01:69+142.
作者:白天明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
- 上一篇:公共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