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解剖學的教學辦法
時間:2022-01-07 10:58:05
導語:當代解剖學的教學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舒慧工作單位:鄂州職業大學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作用互補
多媒體教學雖然優勢卓越,但也存在不足之處,表現在多媒體教學課件代替了板書,信息量增多,講課進度較快,加上多媒體教室上課時需要避光(拉閉窗簾和關閉電燈),課堂光線一般較暗,學生難以在課堂上看教材和做筆記,跟不上老師的講課步伐,產生畏難情緒;而傳統教學方法的優點是課堂光線明亮,信息量較少,講課進度較慢,學生容易同時看教材、聽課和做筆記,尤其是傳統教學中的實驗室教學,是多媒體教學所無法替代的。在實驗室里,教師指導學生對人體解剖標本或模型進行講解,并指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使學生親身感受到了理論課老師講的內容似乎是懂非懂,而通過實驗課對著解剖標本或模型的練習,便一目了然,既弄懂了理論課老師講的內容在人體結構的具體部位,也弄清了其毗鄰組織結構的名稱和作用,領會深刻、記得牢固;同時也鍛煉了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通過實踐,筆者深刻體會到,理論課必須聯系實驗課,課堂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必須作用互補,才能促進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筆者的做法是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用粉筆在黑板上以適當的板書和簡單圖畫進行輔助解釋;并觀察學生的表情,調節講課的語言速度,把課程內容詳細解釋,達到學生聽懂和理解的效果。
聯系臨床醫學,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特別是在實驗課教學中,適時舉一些學以致用的臨床應用實例,很有幫助,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聽課吸引力,活躍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師講述脊神經和脊髓一節內容時舉出“椎間盤脫出癥”的臨床病例,先讓學生思考,然后解答:該癥是由于纖維環的后部較簿弱,當猛力彎腰或勞損引起纖維環破裂時,髓核可突入椎間孔或錐管中,壓迫脊神經或脊髓。又如,臨床上搶救誤食中毒病人洗胃時,插胃管應注意食管哪些特征?先讓學生討論,然后由學生選派代表回答問題,老師再作更正解答,插胃管應注意食管的三處狹窄部位,以防插傷食管。這樣教學明顯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深有感觸,解剖知識學有所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形象比喻,化繁為簡,促進理解記憶
人體解剖學講課如果平鋪直敘,學生聽起來就覺得老師在照本宣讀,枯燥乏味,學習精神不振,如能把人體結構進行形象比喻、有趣的解釋,則會化繁為簡,促進理解記憶,獲得效益倍增。比如,在講到結締組織時,結締組織由細胞、基質和纖維組成。教師將結締組織比喻為去皮的老絲瓜,絲瓜籽相當于細胞、絲瓜瓤相當于基質、絲瓜絡相當于纖維。又如,在講授腎被膜的三層結構時,將腎被膜比喻為“棉襖”,由里向外,將纖維膜比作“里子”、脂肪囊為“棉花”、腎筋膜為“面子”。于是,學生就能較快地領會,記得牢固。
布置和批改課后作業,及時消化課堂內容
課后作業不僅是對課堂講授內容的復習、消化、強化和鞏固,也是提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機會;而批改課后作業則是獲取課堂教學效果信息反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批改作業,可及時發現學生作業做錯的地方、找出作業做錯的原因和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也可發現學生的思維“亮點”,從而有利于調整后續課堂的教學方法;對多數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共性弱處,教師在下次上課時能及時地進行統一指正和解釋,對有創意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樹立刻苦學習的榜樣,營造一個學習你追我趕、競爭上進的良好學習氛圍和環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綜上所述,在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法有機地相結合,運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上課用心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和鞏固、實驗課主動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使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都得到鍛煉、培養和提高,從而為后續醫學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學是一門藝術科學,在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經常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探索進取。
- 上一篇:醫生的超聲教學感悟
- 下一篇:衛校電腦病案管控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