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學與骨髓教學透析

時間:2022-01-11 02:52:43

導語:細胞學與骨髓教學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細胞學與骨髓教學透析

本文作者:張水生李劍平章英工作單位:江西省人民醫院

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學習血細胞形態必須熟練掌握血細胞發育一般規律,各系統、各階段形態特征理論知識。掌握正確學習方法要求學生繪圖并描述細胞形態特點,從而使學生更易了解和掌握血細胞各系統、各階段形態特征。反復觀看某一階段細胞,學習血液細胞形態過程中一定會有了解→困惑→掌握的反復過程,不要求多、求快。掌握細胞的識別三個原則“以核為主,核、漿兼顧,核又以核染色質為主”[2]。對于個別介于兩個系統之間的細胞,如難以判斷,可采用大數歸類法(即歸入細胞多的細胞系類中)。若細胞介于上、下兩個階段之間,一般將它們歸入下一階段[3]。2.4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師生間對觀察的細胞結論不一致時,學生應先描述此細胞形態特點,再對照書本中的理論知識,達到理論知識和鏡下細胞認識共同提高的目的。

骨髓分析儀優點骨髓分析儀較光學顯微鏡具有觀察人數更多、經濟和占用場地更小等優點,更適宜大范圍教學。也能隨時動態觀察細胞形態特點,便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達到所有人員共同提高的目的。骨髓分析儀且能使血液細胞形態學考試內容統一,更好地反映全體學生學習水平。骨髓分析儀不足骨髓分析儀結合投影儀雖然能夠達到多人同時動態觀察細胞形態結構特點,但因色彩偏差、放大倍數不同與光學顯微鏡下細胞結構還是不完全相同,所以待學習者在骨髓分析儀上對細胞有所認識后,還應回到光學顯微鏡下繼續加強學習。

開放實驗室,組建興趣小組對細胞形態學教學而言,僅憑幾次講授理論知識和實驗課,學生是很難全面掌握,并且易淡忘,因此課外活動時間應開放實驗室。在學生中組建興趣小組,對鞏固和提高全班學習水平十分必要。加強課外復習鼓勵對典型的細胞照像并保存,利用課外時間反復觀看,以達到課外復習和鞏固的目的。我們的班級使用這一學習方法后,細胞形態考試成績普遍有所提高。

細胞形態學理論教學和實驗用時比例最好為1:3或1:4,血液學檢查的學習關鍵是形態學部分,之后的血液病診斷多以細胞的質和量的改變為依據,所以細胞形態教學過程中要詳細介紹某一細胞出現質與量的變化為哪些血液疾病的主要特征,以便于同學對血液疾病的診斷有較早的認識,為今后學習打好基礎。加強實驗室建設實驗室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教學水平,為此要加強實驗室建設。示教片要求新鮮、典型。染色效果會因示教片長時間保存而氧化使染色加深,從而影響示教效果,標本細胞形態典型特征可便于同學們記憶。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共同完成,帶教老師的水平直接影響教學效果[6],因此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對細胞形態學和血液學檢驗的學習,加強教學與臨床上的溝通,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促進教學的發展。總之,血液形態學學習在于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多看、勤問,利用骨髓分析系統結合其它教學改革和探索、教師與學生的多方面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臨床血液學專業學生教學質量,才能快速、準確掌握該學科理論和實踐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