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體制醫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2-13 09:15:24
導語:醫療體制醫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醫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醫學生的價值觀我國的醫療體制上不完善,高額的醫療費用、保障不完善的病人、供不應求的醫療資源使得醫患關系日趨緊張,而當代醫學生的價值觀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他們尚未進入臨床工作,但通過臨床實習,對醫療工作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耳濡目染。醫學生是醫學發展的未來,他們的價值觀決定著今后醫學的發展,對他們的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導向顯得尤為重要。
1.2人文教育醫學教育是造就富有情感、富有人文關懷的醫生,而我國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嚴重缺失,這種缺失表現在:一方面課程設計不合理,,醫學類課程只增不減,人文教育被嚴重弱化,人文社科類課程很難列入必修課,導致醫學生對人文知識的認識不足,醫學實踐缺乏人文精神的滋潤,忽視了對病人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醫學繼續教育內容仍然以醫學知識更新和臨床培訓為主,也沒有將人文教育納入畢業后醫學教育體系中。由此可見,確立人文醫學的核心課程,加大人文醫學的學校教育和繼續教育力度,是我國醫學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2進展與改革策略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科學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制度的創新,制度已不僅局限在為其提供保障層面的作用,更多的重點開始關注如何有效激勵與促進科學的快速發展,科學的體制化進程也越來越表現出對制度創新的追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學教學的創新,離不開醫療體制及教育體制的改革變化。
2.1醫學生價值觀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言是對社會的莊嚴承諾,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工作環境如何惡劣,選擇了醫務工作,就是選擇了“救死扶傷”,任何情況都不改變醫學的初衷。作為醫學生,應該了解并接受在現有的就醫形勢下最大程度地治病救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將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醫療活動中,這是時展所需要的,也是醫學發展的趨勢。
2.2加強人文教育對于處在自身特殊發展時期的醫學生應加強人文倫理教育。醫學是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為研究對象的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交匯滲透的綜合學科?,F代醫學模式強調的是人的整體性,要求醫務人員不僅要學會治病,更要學會待人,要同患者進行思想、情感交流,以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在這種醫學觀的指導下醫生可以更深入、更詳細地了解病人的各種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最佳的防治決策。有研究表明:在醫院行政管理工作和實習管理工作中,根據不同實習對象的心理特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帶教手段,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輔導、咨詢及培訓等教學活動,提高實習生社會適應能力及綜合素質,注重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問題。
2.3改善教育教學規模醫學教育規模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遵循高等醫學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以衛生服務需求和區域衛生規劃為引導,以教學正常運行的基本教學條件作保證,統籌規劃各學科(專業)、各層次、各類型的醫學教育,科學調控醫學教育的發展。我國的臨床醫學課程體系以20世紀初生物醫學模式為主,醫學教育以五年制本科為主體,實施“傳統學科式”教學模式的培養,學完規定課程或修滿學分,成績合格準于畢業并授予相應學位,成為醫學實用型人才。伴隨全球化和醫學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借鑒和消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既要搞精英教育也要搞普及教育。重點醫學院校側重培養科研型或復合型,地方醫學院校側重培養服務地方事業的臨床型人才。
2.4重視臨床技能實踐從教學理念上著手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摒棄“教師-教室-教材”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帶領醫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實踐,達到規范技能操作、打牢實踐基礎的目的。在實訓與實習教學環節,通過改善硬件設施如:成立技能培訓中心,自編教材,購置模擬人,錄制教學錄像,配置直播示教系統和網絡平臺等,構建科學合理的臨床技能訓練體系并有效實施,可有效的促進醫學生更好的掌握臨床技能,進一步提高醫學院校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3小結
醫學教育具有辦學成本高、學制長、實踐性強等特點,這是由醫學自身的特殊性和所服務對象、任務的特殊性決定的,也是對生命負責的態度。醫學教育是終身教育,醫生要活到老學到老,永無止境。進一步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優化地區醫療資源配置,建立和完善符合國情及地區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醫學教育體系,將為培養出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基礎寬厚、醫學理論知識基礎知識扎實,臨床能力、社會溝通能力強,發展潛力與綜合素質高的醫學精英人才注入新的生機。
作者:李翠萍周彤康楠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