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英語教育中的文化
時間:2022-12-25 10:58:17
導語:略析英語教育中的文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在教學中加強英語諺語的滲透
許多大學畢業生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遇到障礙,不是因為語法體系不夠全面,也不是因為語言不夠標準,而是因為對于一些英語的諺語缺少應有的了解。因此,教學中應該注意加強這方面的知識的滲透。如: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準備十句諺語,教師最好能給出每日的主題,然后將課堂開始的前五分鐘空出,請一兩位學生在班級內跟大家交流。教師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及時給學生進行必要的糾正或補充。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關于狗的諺語:Topdog;Underdog;Gonetothedogs;Whykeepadogandbarkyourself;Abarkingdogneverbites;Hisbarkisworsethanhisbite;Letsleepingdogslie;Dogeatdog,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學生既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又在輕松的狀態下掌握了許多的諺語,為日后的跨文化交流掃除了不少的語言障礙。
2.在教學中使用多種手段激活
學生文化背景知識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有賴于語言。學習語言,只有將之與文化相結合才能學好。所以說,文化和語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的時候,要想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激活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化休克的四個階段,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影像資料,如讓學生觀看英文影片《鱷魚.鄧迪》,教師在適當的分析講解劇情,引導學生理解影片的幾條主線,然后要求學生寫800字的影評。通過對影片的評析,學生理解文化休克的四個階段就沒有那么困難了。再如:在進行《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Unit3LessonsfromJefferson一課講解時,教師可以首先將學生分組,完成對托馬斯.杰婓遜的生平經歷的網上搜索,并請每組派代表在班級內進行匯報。在學生對托馬斯.杰婓遜這一歷史人物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進行文章內容的講解。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被激活之后,理解文中介紹的許多偉人的思想和觀點就顯得輕松了許多。
3.在教學中進行中西方人們的習慣差異分析
習慣的差異也是人們遭遇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經常有意識地給學生分析中西方人們習慣上的差異,給學生創造機會,采用不同的習慣思維,學生的跨語言交際能力將在潛移默化間得到訓練與發展。就以thankyou一詞的用法為例。從開始學英語開始,我們就掌握了這樣一個用法,那就是西方人在得到別人的禮物或者贊譽時,無論關系是多么親密,他們都會使用thankyou一詞來表示一種禮貌。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是:親密的人之間就不需要那些繁文縟節,那樣顯得生疏。當中西方的人們在交流的時候,由于思維習慣的不同就容易產生誤會,從而導致交流的失敗。因此,在教學中多給學生分析中西方人習慣上的差異,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4.在教學中分析閱讀材料的文體結構和風格
大學英語教材中,課文選材豐富多樣,體裁也各不相同。有記敘文、散文、小說、說明文和議論文,等等。各種不同體裁的文章,語言文字結構和風格也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分析文章的文體結構和風格,這樣才能加強他們的語言理解力。通過對作者語言文字及寫作風格的理解,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例如:在進行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6ADay’sWait一課的教學時,教師應該以海明威的寫作風格為抓手,利用課文內容,如:課文中父親和兒子的一段對話“Itwasahundredandtwo,”hesaid.“Whosaidso?”“Thedoctor.”給學生仔細分析海明威語言簡練的寫作風格,從而使得學生能確實理解海明威的這部經典作品。再如:在進行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7TheShelter一課的教學時,教師要能根據文本特點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指導學生讀懂語言的深層含義。這篇文章是一篇戲劇劇本,劇本的人物性格鮮明,行為夸張,矛盾起伏跌宕,而這些都是通過語言文字傳遞給讀者的。如果學生只是進行逐字閱讀,那么要他們欣賞到這些深層次的美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師帶領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深度理解并進行人物性格分析,學生才能理解戲劇的語言風格和特點,才能真正懂得欣賞國外戲劇。
總之,教師只有理解了文化休克的概念、產生的原因和經歷的過程,理解了文化與語言的關系,在教學中結合各種先進的教學理論,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滲透,才能大大提高英語課堂的實用性,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作者:李亞琴單位:如皋高等師范學校外語系
- 上一篇: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報告
- 下一篇:法治建設暨大調解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