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專業英語教學體系與培養探究

時間:2022-09-26 11:09:35

導語:“非遺”專業英語教學體系與培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遺”專業英語教學體系與培養探究

[摘要]隨著非物資文化遺產專業依托高校培養模式的開啟,如何繼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如何培養合格的“非遺”專業人才是當前急亟待決的問題。本文以高職湘繡專業為例,擬從高職“非遺”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著手,力求探討適合高職“非遺”專業的英語教學體系培養模式,助力非遺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

[關鍵詞]“非遺”;湘繡專業;英語教學體系;培養模式

由于欠缺融入現代文明的契機,許多“非遺”項目面臨著失傳與流失的危險。所以,依賴高校的資源與人才優勢,繼承和發揚“非遺”專業是我們國家的良策。以湖南湘繡為例,湘繡是具有湘楚文化底蘊的民間工藝,它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具有湘楚文化的刺繡產品。在20世紀,湘繡技藝在湖南地區廣為流傳,湘繡作品也受到湖湘人民,甚至國外人士的喜愛。為了使該文化瑰寶繼續發揚與傳播,我們可以依托高職藝術學校,以現代文明的理念全方位發展湘繡事業。

1“非遺”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對“非遺”專業課程的實踐探討相對豐富,但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培養目標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在“非遺”專業的英語教學中,院校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評價等都存在一系列問題。另外,應該怎樣定位“非遺”專業人才英語水平的培養目標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1.1部分學生對英語沒有興趣。由于“非遺”專業屬于藝術類招生,學生的英語基礎與應用能力較弱,導致一些學生一進高職學校大門就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不愿意用心或者花時間去學習,導致惡性循環。然而,又由于專業學習的緊迫性使得他們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去面對,也就使他們放松了對英語的學習,以致英語水平難以提高。以湘繡專業為例,“非遺”湘繡設計專業有其獨有的文化特色,學生們將傳統工藝與時尚結合,在創作研究工作室的帶領下,學生潛心研發精品湘繡,研發出一批精品并獲得好評。如《六駿圖》獲得中國當代刺繡藝術品大展金獎,《回望》獲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然而,在學生提升了專業知識的同時,英語教學應該如何跟上步伐,如何能夠更好地使學生成為既能從事專業設計,又能輕松地獲取國際信息并自如地進行國際交流,把湘繡產品推向世界,推向全球。那么,針對湘繡設計專業的學生們,大學英語課程應該進行怎樣的變革?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如何提高英語水平?以上都是英語教學工作者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1.2知識結構,教學內容與方法缺乏創新。“非遺”專業英語教學在知識結構上沒有根據自己的特點來設計,而是跟其它專業相同。課程教材主要是采用《新編實用英語》《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教程》《新視野英語》《希望英語》等國家統編教材。另外,部分“非遺”專業還是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在這樣的傳統教學態勢下,教學內容與就業脫節,課堂與實際應用脫節,語言實際運用實踐和機會少,英語教學和學生英語水平受到一定的影響。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非遺”人才難以符合勞動就業市場和職業需求。1.3教學結果評價與培養目標缺乏統一。在高校教學體系中,對教學效果和結果進行評估和總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和要素。教師應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在對其評估之后,要不斷地對以往的教學來進行調整與改革,要尋找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教學順序與過程、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和內容。教師還要了解高職高專院校對“非遺”學生的培養目標。根據《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高職英語課程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標服務的,是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課程。針對“非遺”專業學生而言,我們要培養學生在職場環境下運用英語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和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所以,高職院校要對“非遺”專業的教學結果進行評估,改變這種教學與培養目標不相符合的教育現狀。

2高職“非遺”專業英語教學體系與培養模式

2.1著重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學內容以聽說領先。由于“非遺”專業屬于藝術類招生,所以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差。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簡單的基礎教育階段的知識培訓,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只有培養了興趣,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進一步拓展知識領域,讓英語更好地為專業服務。高校要以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求為中心,以聽說提升能力為目標,精準對接行業國際化人才要求,研究和構建符合時展的高職“非遺”專業公共英語教學體系。要將本土“非遺”湘繡產品推向世界,就要建立國際營銷網絡;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擁有國際化的專業人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培養的湘繡人才應該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還應具備與外籍人士正常交流的基本英語會話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學生長期所接受的以讀寫為主的學習模式,要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真正讓英語成為一門有用的交際工具。教師要根據向外籍人士介紹并推銷各種湘繡產品時所需要的場景和會話內容來設計,并要求學生操練常用的會話語句。學生要進行常用交際話題訓練,打好職場交際基礎。只有經過長期練習,才能在以后的職場環境中交際自如。2.2以工作崗位需求為導向,培養職業英語工作能力。“非遺”培養高校的外語教學目標應以行業環境為主旨,突出情景化、交際化、職場化,培養學生具備有職業英語的工作能力。也就是在職場環境下運用英語的基本能力。要體現專業和職業相關的英語能力,學生就應該掌握基本的一些專業英語詞匯和句子。所以,高校“非遺”專業應該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可以自編必備的校本教材,教材內容必須與專業密切相結合。以湘繡專業為例,在傳統的湘繡中有許多針法和繡法。自古以來,湘繡藝人應物施針。因為要繡出飛禽走獸、花卉樹木以及山川人物各異的形神,所以,他們創造出72種針法:平面繡有32種,其特定是以線平鋪綢面;織繡有15種,各種圖案以線交織而顯;網繡分11種,是由結線或抽紗而成網狀圖案;扭繡有8種針法,以線扭結成一定圖案;結繡以線結成顆粒或圓圈而成,分6種針法。最常用的針法也有10余種,像平針、直針、盤針、搶針等。由于英語中沒有相對應的詞匯來表達這些針法和繡法術語,英語教師應該采用“釋意”原則來生成一些外籍人士能理解或者能聽懂的詞匯。釋意的核心就是“脫離原語言外殼”,脫離原語言外殼是理解一篇文章和用另一語言重新表達間的一個階段,指語言符號引發產生的認知和情感意義,是對語言符號的跨越。比如在介紹作品《布達拉的陽光》,說明我們的繡稿設計大師與刺繡工藝大師同堂教學、切磋,創新發明了“米”字針法時,我們可以將這一針法翻譯成“‘mi’stitches”,然后還要補充說明:“mi”justlikeChinesecharacter“米”。“長交叉針法”翻譯成“crossedlongstitcheswithlittleangle”。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增加這些和湘繡專業相關的詞匯的教學,讓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要進行崗位英語交際模擬操練,增強職場交際技能。這也是一個加強和提高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的有效途徑。高職“非遺”類專業英語教學要建設聚焦情境,對接職場的教學體系,解決當前教學環節沒有對接職業崗位應用的問題。2.3培養學生涉外交際能力與跨文化交際意識。為了順應產業國際化轉型的變化,“非遺”專業培養方要轉變人才培養思路,要培養懂外語、精技能、具備跨文化交際素養的生產服務型人才。高職英語教學中要利用多種渠道提高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要采用適合“非遺”專業的應用型教材,在創設跨文化語境的同時,選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教法,設置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英語教材中應選取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保證學生在語言學習時能多角度了解社交文化。英語課堂的設計需要結合高職“非遺”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學習特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豐富創新課堂活動,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培養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不能單純停留在獲取文化信息和知識,而是應該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態度、行為和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要使學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社會文化,能夠在以后的交際中隨機應對文化差異,甚至文化沖突。眾所周知,湘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起源于婦女把花鳥等圖案刺繡在荷包和被套上,經過勞動人民和工匠們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終形成了現在成熟獨特的工藝技法。在湘繡“非遺”專業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查閱和了解湘繡的起源以及發展的歷史,了解湘繡文化與中華文化文明史,在教學中把這些中華文化瑰寶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將這些文化很好地傳承與發揚。這樣,我們的“非遺”文化和古老文明將在國際乃至全球都能受到更多人的喜愛與認可。

3結語

隨著國家對“非遺”物資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關注與重視,各類高校要承擔起這一重大責任。要把“非遺”傳承工作作為院校的頭等大事來抓。院校和教師應該大膽創新與改革“非遺”專業英語教學工作,要結合各專業的特點,不斷探索,力求形成一套符合專業特點的完整的教學體系。按照高職“非遺”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和體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成“傳承與發揚”這一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胡赟.高校非遺藝術專業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口譯策略[J].高教學刊,2016,4(3).

[2]毛英.淺談非遺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的英語教學[J].教育教學研究,2013(4).

[3]施王偉.談高職藝術院校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77-80.

[4]楊文.工匠精神下高職非遺專業傳承人才路徑探索[J].藝術教育研究,2017(6).

作者:郭衛平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