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時間:2022-06-13 11:26:15
導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多種渠道積累,豐富素材儲備
1.生動視頻帶你走進不一樣的高中語文課。隨著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進,教學也進入新的科技時代。在常規化教學中穿插視頻教學,無異于在死水中注入“活泉”。尤其是在淺閱讀時代,“讀圖”雖不可避免地會讓文化流于膚淺,但其利遠大于弊。擱在三四年前,筆者一定會在假期推薦學生讀一些大部頭的著作來瞻仰大師淵博的學識與閃光的人格魅力,如《南渡•北歸》、《喬布斯傳》等,因為學生只有靠寒暑假來接觸新鮮、厚實的“大部頭”。但現在除了上述做法,還會在高一、高二時每周安排一節視頻課,利用鮮活的視聽刺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素材的積累。本屆高一到高三,筆者和同事們精選了《大師》、《開講了》、《感動中國》、《文明之旅》、《中國青年說》等一系列經典教學視頻,提前審查并設置寫作訓練的角度與題目,供學生學習,實現視頻與議論文寫作的有機集合。學生透過動感十足的畫面及聲情并茂的講解,仿佛穿越到了大師生活的年代與大師對話。在完成與大師的親密接觸后要“趁熱打鐵”,當堂或課下完成寫作訓練,或基于視頻材料展開的議論微寫作型素材積累,或進行人物評論,或拓展的話題作文寫作,等等。很多學生看后深有感觸,寫出了完全超越自己課堂作文水平的文段,情真意切,洋洋灑灑。
2.精美時事匯編,引你密切關注熱點。從高一開始,筆者意識到學生寫作素材奇缺,之后便引導學生關注新聞廣播,甚至利用家長會灌輸思想。雖多次強調,但終不見起色,很少有學生在繁重的課業負擔中主動去實踐。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光明時評》關于“布衣院士”李小文、“漫畫助產”等問題的評論,覺得議論縱橫捭闔,語言犀利。筆者認為,只有讓學生讀到好的議論語言,他才有可能模仿得好。因此,匆匆將《光明時評》近期所有的文章瀏覽一遍,精選出有代表性、有議點、語言老道、犀利的文章并附上相關新聞及材料,匯編整理,發給學生,便于學生利用零散時間閱讀吸收。值得注意的是,為方便學生捕捉寫作靈感,筆者特意在每則材料后留下一定空白,供學生進行時事熱點點評。教師可將學生的時事點評做多樣化的評價,或教師評判,或小組互評等。尤其是小組互評值得提倡,教師設置評價標準,學生在自評、互評中交流思想,深入思考,在“觀人”與“觀己”中實現了寫作與評價的共同進步。
二、化整為零,層層突破
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把整篇作文寫好,未免有些苛刻。考慮到學生的畏難心理,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化整為零,由段到篇,從立意到結構,從論點到論證,每次設置一個訓練目標,讓學生不再一提作文就感到恐慌,逐漸實現層層突破。比如,在“立意與首段”的寫作訓練系列中,筆者專門設計了根據給出的作文題目寫出標題與第一段的習題。標題基本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立意,第一段要求學生由材料切入話題,點出中心論點。在反復的針對訓練后,大部分學生基本能夠寫出合乎要求的文段。又如,在練習《居里夫人的椅子》這一作文時,將本次的訓練目標定為論點鮮明。關于論點鮮明,一方面是針對擬定標題的訓練,標題即觀點,不要一味追求華麗與朦朧美,寫得似是而非;其次是關于論點及分論點的表達與照應。論點及分論點要鮮明,可置于段首或單獨成段;此外還有事例論證之后的點題與歸納。
三、創作始于模仿
創新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的確美麗,但如果沒有初始階段高密度地模仿、消化與探索,也不會有莫言最終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實踐證明,多數寫作程度偏中下的學生還是能夠通過范文仿寫獲得進步。教師在作文講評后可分層設置要求,對于寫作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學生依據范文仿寫,并將前后兩次的習作裝訂,做好寫作后記及反思的整理,教師針對兩次習作及修改情況進行評價;對于程度較差的學生可以先從抄寫范文中體味教師的講解,幫助消化吸收。例如,在講評《居里夫人的椅子》這一作文時,教師講解完范文,要求學生依據給出的時事匯編材料,模仿范文倒數第二段寫一段聯系現實的文字。范文中是從立意的對立面反觀現實生活,進一步點題論證。教師范文倒數第二段如下:反觀當下,世人浮躁、功利之事屢見不鮮。有的導演為追求票房,搜奇獵艷、炮制暴力,不專注于純粹的藝術,怎能陶冶人心,“以文化人”?有的建筑師急功近利,盲目模仿國外經典,出現“秋褲樓”、“馬桶蓋”,不專注于民族特色,怎能出現民族精品?有的學校攀龍附鳳、沽名釣譽,掛出“祝賀本校女婿獲諾獎”的條幅,不專注于傳道授業解惑,怎能培養傲骨之人?他們急功近利,本末倒置,不專注于本職工作,事業怎能久遠,社會怎能不受其害?經過范文的抄寫、消化,在隨后的一次考試中,作文題目是“對牛彈琴”,立意為變通,一位中等水平的學生從仿寫中得到了收獲,運用自如,他寫道:“但遺憾的是在生活中還是有思想僵化、不懂變通的人和事存在。例如,前段時間‘秋褲樓’、‘馬桶蓋’等奇怪建筑的出現,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盲目追求國外的獨特設計而忘記了與本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是生搬硬套,而缺乏獨立、靈活的思考。不僅浪費了金錢與時間,還遭到了民眾百姓的唾棄。”但需要注意的是,模仿終歸是為了學會創作而設置的起跑點,如若學生始終停留在原點,不知起跑,恐怕終無起色。此外,寫后反思非常重要,卻是常常被忽略的一個環節,反思本身就是對范文消化、吸收的一個過程。
四、人文性、發展性的評價更能激發寫作動力
新課改實施以來,人文觀和發展觀備受關注。然而在作文教學中,二者卻并未實實在在、不打折扣地得以滲透和應用。人文性、發展性的評價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
1.評價主體多元化。很多時候評價作文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這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只是寫作的主體,還是評價的主體。如學生寫完初稿后,可以有自評自改;教師講明評價標準,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小組互評互改。此外,家長、社會、網絡媒體,都可以加入到評價學生作文的行列。家長的評價可依據教育程度設置簡單的評價內容,如學生寫作的態度、搜集資料的過程,等等。網絡時代可充分利用高中語文學習網站、博客或QQ群,將優秀的學生論文推薦到網站或博客,如王欣老師的“杏林語文網”中,有很多學生的優秀作品免費發表,更激發了學生的寫作動力。
2.評價標準層次化。在評價標準方面,不能用同一標準衡量所有的學生,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盡相同,因而要因人而異。教師不要一味地拿著“顯微鏡”找問題,而要盡可能地拿著“放大鏡”發現學生及作文的閃光點,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此外,橫向比較固然重要,但也要關注學生的縱向發展,可以為學生建立個人寫作成長袋。在使用評語時,盡量避免話語單調、老套、冰冷,不要吝惜表揚,充滿人文關懷的發展性評語更能使學生在表揚中進步,在激勵中成長。
作者:申穎 單位: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 上一篇:小學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
- 下一篇:會計職業道德自律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