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學現狀與措施

時間:2022-10-08 09:38:07

導語:初中作文教學現狀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作文教學現狀與措施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這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作文在考試中所占的分值很大。因此,作文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語文成績的好壞。為提高作文成績,教師想盡了辦法,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用整體論的眼光來看待作文教學,作文教學及訓練缺乏系統性。

一、整體論與初中寫作教學現狀

(一)整體論的含義

整體論是一個哲學范疇,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最根本的方法。它亦稱“機體論”,是用系統的、整體的觀點考察有機界的理論,其實質是強調整體不等于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簡單疊加。它要求整體地考察事物的各個方面、各個因素,全面了解組成整體的各部分之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事物的整體特征,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二)初中寫作教學的現狀

從整體論的角度來說,初中作文教學也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訓練。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傳統的作文教學過于隨意,毫無系統性可言。即使是作為初中語文教學指導性文件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7---9年級的寫作也是這樣要求的:“1.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2.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3.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能力……”。也就是說,《課程標準》對初中寫作只有一個非常籠統的要求。7年級寫作的重點是訓練什么?8年級寫作訓練的重點又是什么?9年級的呢?他們之間如何循序漸進?《課程標準》沒有一個細致而具體的說明,當然也就對寫作教學缺乏系統的指導。《課程標準》尚且如此,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也就會沒有系統性。他們往往沒有作文訓練計劃,沒有系統的教學設想、教學目標、訓練手法、訓練步驟等。所謂的訓練就是去尋找一個自認為比較好的作文題布置學生寫作,作文要求千篇一律,審題、立意、構思、選材、語言等問題面面俱到。結果是一次次地重復訓練,不但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愈練愈煩,愈寫愈差。初中生對于自己的寫作目標并不明確,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隨便應付,為了寫作而寫作,不注重效果。這樣下去的結果必然是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提高。

二、用整體論指導初中寫作教學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既然初中寫作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那么用整體論指導初中寫作教學就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唯一方法。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語文教師要用整體論的眼光來觀照初中作文教學,制定出各個年級作文訓練的重點及目標。在筆者看來,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作文訓練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進行微格化、序列化的訓練才能奏效。所謂微格作文教學,英國的G•布朗說:“它是一個簡化了的、細分的教學,使學員容易掌握。”它是在作文教學中依據課標對各年級段寫作的訓練要求,瞻前顧后,先有計劃地分散落實各項習作的子訓練目標,建立解決寫作問題的教學策略微觀方案,并在語文教學的課內、課外活動中進行學習和訓練,它是把復雜的寫作教學目標進行分解,以優化寫作教學效果為目的的理論和方法。在筆者看來,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學會寫簡單的記敘文就是他們的目標。要訓練學生寫人記事的能力,寫人要學會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敘事則要學會把事件的發生、發展及經過寫具體,交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到八年級,學生主要應提高寫記敘文的謀篇布局的能力。結合課文所學,學會用倒敘、插敘、補敘或欲揚先抑等寫作手法,從整體上對寫作內容進行布局;九年級則主要應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既要訓練學生學會完整地理解題意,仔細分析題目的要求,又要挖掘出題目包含的深層含義,并且和社會、時代聯系起來,揭示出文章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其次,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實踐的時候,必須嚴格按照既定的目標去執行。在作文的布置,作文的批閱,作文的講評及作文的修改等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只認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達到了,才進行下一個目標的訓練。這樣循序漸進,作文教學才會有實效。切忌在訓練的過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總之,初中作文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用整體論、系統論的思維看待。只有這樣,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作者:彭慧芳 單位:廣州市東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