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探討

時間:2022-03-31 09:57:17

導語: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探討

摘要:小學中年級階段學生在實際寫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惑,在寫作時無法準確表達自己情感,寫作題材千篇一律等。這與小學中年級學生生活經驗不足,缺乏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有關系,在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需求,也是小學生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對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原則以及教學策略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

當前,在小學語文中年級作文教學中,寫作教學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問題普遍存在,當學生缺乏生活體驗與社會實踐時,作文寫作內容嚴重脫離實際,內容空洞無物,這一問題與當代小學中年級學生生活體驗與社會實踐不足存在很大關聯。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基于這一現狀,對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進行研究與探討。

一、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長期以來,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都沿用傳統的應式教育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之下,許多小學生對作文教學產生畏難心理,致使作文寫作中,不愿意或者不能夠真實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在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中,針對中年級學生心智、生理等特點,應當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尊重與愛護學生,認識到:“生活只能是學生的生活,教師不能替代”,在生活作文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意識到自己的指導地位,不能以包辦的態度開展作文教學,而應基于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引導學生接受作文訓練,喜愛寫作,從而自覺自主地開展寫作。

(二)創新性原則

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創新能力是評價一個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杠桿,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小學中年級學生寫作教學,也應基于社會需求,基于創新原則,開展富有創新特色的生活化教學。具體來說,第一,應當教導學生學會發掘寫作材料,擺脫課本束縛,創新寫作視角。如:通過一個圓可以聯想到的事物有許多,通常來說,學生會聯想到一個蘋果,或者一個足球,基于創新性原則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圓也可以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團圓,或者一個國家的完整等,這樣的寫作材料更加新穎,富有創造力。第二,做到言而有物。例如把圓比做一個會魔術的小朋友,當黑夜過去時,這個小朋友變成了一輪太陽照耀大地,當魚兒露出水面時,小朋友變成了魚兒嘴里的泡泡,在水面上泛起細微的波紋……

(三)實踐性原則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與生產之中,在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時,應當意識到實踐性原則對于寫作教學的重要意義,積極引導小學生參與到生活實踐之中,豐富寫作素材,情感上得到親身體驗,激發創新能力,才能表達出內心豐富的世界,寫出真正有血有肉的優秀作文。例如在《我的小制作——蛋殼不倒翁》寫作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安排以下任務:學生在課前準備好制作不倒翁需要的雞蛋、沙土等材料,在雞蛋殼準備時,請學生動腦思考,用什么辦法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蛋殼?將材料準備齊全后,指導學生動手制作不倒翁,用自己喜歡的色彩,畫上不倒翁的眼睛、嘴巴、服裝等,通過引導學生一步步實踐操作。學生在寫作時,生動地將實踐中遇到的困難,解決辦法,繪制不倒翁的靈感等進行準確表達,寫出的文章內容真實,富有趣味性。

二、小學中年級生活作文教學策略

(一)創造貼近生活的作文教學環境

物理環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耳濡目染,實現生活體驗的增加,心理環境是無形的,但同時又滲透于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幫助學生在寫作興趣,寫作信心的構建。物理環境的建設可以從班級內部教學環境的優化開始,針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年齡階段,自律性不強,好奇心旺盛等特點,物理環境的營造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以及整體色彩、氛圍的豐富性。例如:在教室內運用黑板報、墻壁等,開展具有生活化特征的教學欄目設計,如“一張美麗的笑臉”、“今天我生日”“一起動動手”等,鼓勵學生在這些欄目中,貼上自己的照片,設計祝福的話語,拿出自己滿意的小發明、小創作等。此外,還可以在窗臺上種上一些小植物,鼓勵每位學生日常對植物進行灑水、殺蟲。還可以根據植物成長過程進行細致觀察,如哪一天開花,哪一天葉子掉落,諸如此類物理環境的建設,對于增強學生生活體驗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心理環境建設中,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相處,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為學生營造展現自我,大膽創新,積極表達自己觀點的民主環境。例如在開展《我的老師》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做一次實習老師,站在講臺上的感覺與坐在講臺下有什么區別,遇到同學調皮搗蛋應當怎樣做,同時學會換位思考。

(二)教學過程貼近生活

例如在進行我喜歡的水果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前準備一樣喜歡的水果,在課堂中,走上講臺為同學介紹自己為什么喜歡這種水果,是因為顏色很漂亮,還是味道很甜或者其它特征讓你覺得很鐘愛。在這種寫作情境創造中,學生會對自己喜歡的水果進行細致觀察,尋找自己喜歡的原因,為更好地描述這種水果積累下豐富材料。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在《我的理想》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想大膽表達出來,每個人都擁有對未來的美好遐想,不要害怕別人的否定,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大但地展現自己,學生的思想躍然于紙上,將是一篇極富真情實感的優秀作文。

(三)積累生活化素材

要使學生寫作內容更加飽滿,立體,需要將生活交還給學生,為其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在小學生作文教學中,關注生活化素材的積累,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基于小學生好玩,好熱鬧的心理,帶領其走出校門,走向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中的豐富素材,如夏天去到公園聽一聽蟬鳴、去池塘看一看荷花,學生在這些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對大自然將有嶄新的發現,寫作時也將有出人意料的精彩描寫。其次,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充分發掘校園中的生活化素材,如師生之間的交流,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幫助,乃至校園里的花鳥蟲魚都可以當作寫作素材。除此之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運動會、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等活動,對于充實寫作材料,提升寫作水平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再次,關注家庭生活素材的獲取。例如在進行《我的父母》作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回家后幫助母親擇菜、洗碗等,體會母親的辛苦。在我國,父親對子女愛的表達相對含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了解父親從事的工作,觀察父親生活習慣等,體會父親為更好的家庭生活付出多少努力。通過為父母做一件小事,觀察父母的日常行為,比簡單的語言更能喚起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在進行親情相關寫作時,學生的寫作也會更加富有真情實感。最后,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五花八門的社會形態可以為小學中年級作文寫作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社會生活習慣,對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以及對熱點事件進行了解追蹤,發現社會中的美好與丑陋,在寫作中,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同時,也更利于學生走入社會,關注社會,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三、結語

小學中年級生活寫作教學時,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要鼓勵學生表達出真情實感,表現出自己的個性,鼓勵學生發散思想,積極從生活中獲取豐富寫作素材,寫出富有個性、創意的優秀作品。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優化創新教學策略,通過校內校外素材的積極發掘,為學生更好地展現自己,表達出真實情感提供空間。

作者:鄭淑娟 單位:福建省龍巖市溪南小學